過去的故事 城市

2022年07月02日08:55:29 歷史 1282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過去的故事 城市 - 天天要聞

過去的故事 城市 - 天天要聞

誰也沒有意料到,那條由工人們親手修建的鐵路,最後竟成全了他們對現實無聲的抗議。

在鐵道的不遠處,十田爸從印刷廠的大門裡走了出來。他的手中提著一個布袋,裡面裝著他為數不多的個人物品。他知道這將是他最後一次經過這裡了,因為沒有私人接手,印刷廠不日就將全部拆除,走向消失的結局。

在頻頻的回頭中,十田爸彷彿看到了印刷廠的大門正在逐漸地破碎,這是他向即將褪去的時代進行告別的方式。但他其實並不願意告別,因為沒有工人願意向工廠告別,正如沒有遊子願意向故鄉告別一樣。

接下來要去哪裡?這是一個模糊而又現實的問題,它深刻到令人恐懼,於是很多人選擇最終哪裡也不去。這樣的例子每天都在這座城市中發生著,而這一次輪到了自己,十田爸的心中也沒有答案。

就在這樣的茫然中,為這座城市的發展貢獻卓著的鐵路擋住了十田爸猶豫的腳步。在往常的時候,十田爸會不假思索的穿過鐵道到達城市的另一邊,但是今天他決定沿著鐵路的方向走下去,他想在這條鐵路上思索自己未來的方向。

隨著鐵道兩側視野的逐漸開闊,周圍的景象豁然變得清晰了起來。十田爸看著一望無際的農田和稀疏閑適的農院,恬靜淡雅的氛圍使得他突然感受到了與這座城市的矛盾:從這個國家建立以來至今的五十多年裡,這座城市的民生建設基本上沒有顯著的進步之處。城牆外除了新增的工廠和學校,其餘依舊是村落與田地。這座城市的邊界依然被限定在已經佇立了六百年的古城牆範圍以內,這番景象的確證明了社會發展的低效甚至停滯。

然而,社會經濟的這種停滯的具體表現便是國營工廠現狀的原因。是因為缺乏活力的機制對於發展的置若罔聞或者無可奈何所導致,然而機制本身卻在看似穩定的環境中有恃無恐。

這不禁然讓十田爸聯想到了百年前的社會局面。那時執掌中樞的頑固保守派們堅決的維護著已然腐朽不堪的舊社會。他們將國門緊閉,對外面的世界談之則色變,視一切異己為妖魔鬼怪。然而,那看似堅固的大門在外界的威脅下終究顯現出了不堪一擊本質。在各方豪強的威逼脅迫之下,國門最終不得不走向開放。而在這被迫的對外開放與被動的自強自立之中,伴隨著多少的主權淪喪和多少的財富流失。而現在,歷史彷彿又循環到了相似的節點。只不過這次變為了積極的主動求變,高自主性的開放則會有更加公平的主體地位和更加平等的規則保障。

在這相距百年的歷史輪迴之中,當下的工人們的遭遇就好似當年無奈退場的滿清貴族們。因為在舊制度的覆滅之中,必然會有很多身處舊制度中的當事人們在主觀上承受著略顯無辜的沉重代價。陣痛的發生是無法避免的,所能做的只是對於緩解陣痛成本的是否增加的抉擇。

除了肉體上的痛苦之外,人類所有的痛苦都源於自己的內心。既然時代的變遷已是無可奈何的結果,那自己又為何不去適應和改變呢?雖然說如今的生活失去了穩定的保障,但其實也是打開了生活多樣性的大門。而且往往在豐富的生活選擇中,人才能更加趨近於自己的內心,找到令自己最為愜意的生活方式。

十田爸沿著鐵路繼續向前走著,他覺得這條鐵路就像這座城市一樣偉大。這座古城在千餘年前的輝煌燦爛之後,漸漸地被歷史所遺忘與冷落,但是它依舊挺立在這片厚重的土地之上,護佑著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彰顯著自身的價值,書寫著自己的歷史。改變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穩定也未嘗是一件壞事。只要開放自己的內心,迎接生活中一切的未來,喜怒哀樂便皆有意味。

人生的路途中充滿了未知的可能,誰也不能篤定自己未來的模樣。如同十田爸腳下的這條鐵路,它會一直向遠方延伸。而只要他願意,在鐵路之側就可以留下一串新的腳印,從而出現一條新的道路。不過,有所不同的是,人生不需要如鐵軌般循規蹈矩,也不需要到站才能下車。完全可以像十田爸從前那樣,徑直橫穿鐵軌而去,不做片刻的停留,只顧朝著自己想要奔赴的地方走去。

想到這裡,十田爸已經沿著鐵軌不自覺地走了很遠很遠。而現在的他已經要轉身跨過鐵軌而去了。他知道在那個方向,有一盞燈已經為他點亮,而十田媽則正坐在燈下,等待著他的歸去。在那裡,新的故事即將上演,新的人生即將開啟。過去的一切就讓他過去,你看那時間從不停留,而嶄新的一天才永遠是人生最美好的意義。不論這世間如何的變幻,只要有人就會有生活,而人總是要生活下去的,直到精疲力盡的那一天。

過去的故事 城市 - 天天要聞

聲明:「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391):董益三的變化 - 天天要聞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391):董益三的變化

邱行湘的木工技術不是吹出來的,三天時間,竟然神奇地將一些廢棄的鐵杴把、舊拖把把兒和前些時候為了擴大小菜園而砍掉的雜樹條子,全部給鏇成了嶄新的拖把把兒,足足八十多根,送到了縫紉組質檢組長董益三、黃維手中,二人認真地把關之後,給了邱行湘一個滿分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 天天要聞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7月1日,記者從貴林社工作人員獲悉,江西省著名笑星、相聲表演藝術家原江西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萬新明先生(藝名「小筱貴林」)於2025年7月1日18時3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 天天要聞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中國研究文摘》由浙江大學劉東教授主編,10位海內外高校學者任編委,定期掃描海外中國研究前沿學術成果。本輯從數十種海外頂尖學術期刊精選論文32篇、書評12篇,所涉學科廣闊,涵蓋人文學科各細分領域,探討了諸如青銅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唐代宦官世族政治、宋代的藝術史藝術、明清時期的白銀供應、清代邸報的發行與流通、...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京師大學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10),是北京大學在1898至1912年間的曾用名。作為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學校創辦於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11,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批國辦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 天天要聞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當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2025年離世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貴祥、謝桂英舉行熄燈悼念儀式,兩盞燈箱逐漸熄滅,兩位倖存者的照片從彩色變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與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協會登記在冊的在世倖存者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代表和社會各界代表參加熄燈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