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什麼強姦案較少呢?難道是因為古人的素質都很高嗎?

2022年06月28日07:33:27 歷史 1519

從古到今,強姦案都是人們深惡痛絕的事情,也是最傷害女性身心健康的犯罪行為。有人說,古代的強姦案相對現代而言要比較少一些。那麼,古代為什麼強姦案比較少呢?難道是因為古人的素質都很高嗎?其實,強姦犯的多少和人的素質高低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古代之所以強姦案較少些,主要是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

古代為什麼強姦案較少呢?難道是因為古人的素質都很高嗎? - 天天要聞

一、青樓妓院的公開合法化。從春秋時期齊國的宰相管仲開創的「官妓」開始,到清未以及民國時期的北京「八大胡同」,既然是國家開設的妓院,那就是公開合法的,於是全國各地也有各種大大小小妓院的普遍存在了。因此,古代發生強姦案相對較少,應該與妓院的合法化是有一定關係的。試想一下,對於那些饑渴的男人們來說,只要花點錢就能解決的事情,就完全沒有必要去冒險犯罪了吧。

古代為什麼強姦案較少呢?難道是因為古人的素質都很高嗎? - 天天要聞

二、對強姦犯的懲罰很嚴厲。相對來說,懲罰的越重,犯罪的就會越少。在古代,對於強姦犯的懲罰是這樣的:情節較輕微的通常是打30或50大板,基本上不半死也要落個殘廢了;情節較重的是發配到邊疆苦寒之地充軍或干苦役,基本上一輩子就完了,有的人甚至就死在半路上了;而情節和後果嚴重的,則會被殺頭處死的。如此嚴厲的懲罰,自然會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的,畢竟人都是怕死的。可見,與古代相比,現在對強姦犯的懲罰感覺確實是輕了許多。

古代為什麼強姦案較少呢?難道是因為古人的素質都很高嗎? - 天天要聞

三、宵禁起了一定的保護作用。古代的女孩子們是很少被允許出家門的,從小到大一直待在家裡,遇上壞人,被人侵犯的機會就會極少。即使是結過婚的婦女也很少出家,活動範圍也較小,或者結伴而行,晚上更是很少出家門。由於兵荒馬亂等原因,古代時常會實行宵禁制度,從而使治安情況有所改善。因為很多時候強姦案都是發生在晚上和偏僻的地方的,所以古代實行的宵禁,對於強姦案的發生,還是能夠起到一定的防範和減少作用的。

古代為什麼強姦案較少呢?難道是因為古人的素質都很高嗎? - 天天要聞

四、女多男少娶媳婦相對容易。古代時,為了爭奪地盤,擴大各自的勢力範圍,或者是為了一統天下,統一國家,就會經常性地發生戰爭。如此一來,成年男子基本上都會被抓去充軍打仗,而且戰死的人不計其數,所以就會變得男少女多,男子要娶個媳婦相對也就容易一些,再加上娶妻要花的錢也不算多,甚至有不少有權有勢又有錢的人,還會「三妻四妾」的哩。既然女多男少,又比較容易娶上媳婦,相對而言強姦案也就會發生的少一些。

古代為什麼強姦案較少呢?難道是因為古人的素質都很高嗎? - 天天要聞

五、傳統貞節觀念在起作用。實際上,在古代很少發生強姦案這個表象的背後,還有一個比較隱秘的原因,那就是古代的女性把貞潔看得非常重要,有時甚至高於自己的生命。有的女性為了保全自己的潔操和聲譽,以及家人和家族的臉面,她們會選擇與侵犯自己的壞人進行殊死的搏鬥,即使最後還是被傷害了,也大多會選擇忍氣吞聲,不去報官的。因此,有很多起強姦案不是沒有發生,而是沒有被立案和追究,不為人們所知罷了。

古代為什麼強姦案較少呢?難道是因為古人的素質都很高嗎? - 天天要聞

綜上所述,古代強姦案相對比較少,與古人的素質的高低沒有多大的關係。除了上述原因外,古代的人口較少,信息流通也非常閉塞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大家以為如何呢?

古代為什麼強姦案較少呢?難道是因為古人的素質都很高嗎? - 天天要聞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 天天要聞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國有史、地有志、家有檔,一份檔案就是一份歷史記憶。今年6月9日是第17個「國際檔案日」,6月5日下午,「築夢現代化 奮鬥蘭台人」2024年嘉定區「國際檔案日」暨檔案地方志文化宣傳月主題活動在嘉定區檔案館新館舉行,吸引20多位市民走進檔案館,開啟一場奇妙的檔案文化體驗之旅。「活」檔案,講「活」歷史「周總理主持日常...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比利時首相辭職,法國總統馬克龍解散議會,德國總理肖爾茨更是創下記錄的慘敗,如今整個歐洲都在右轉。 今年是大選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在今年投下關鍵一票,這也必將決定未來數年的世....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園對公眾開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園在來今雨軒舉辦深度人文對話活動「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國內著名文化學者、園林專家、京味作家和公園管理者就北京公園早期的功能與地位、北京公園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來今雨軒講堂於當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壇廟轉向市民公園 中山公園開放有...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