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逝世後,擬定的抬棺人都有誰?照片中為何憑空多出了一雙手?

2022年06月27日19:55:29 歷史 1473

「魯迅應該享受國葬,在蘇聯,高爾基去世,由斯大林抬棺……」沈鈞儒在魯迅葬禮上的發言中這樣說道。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在上海的寓所與世長辭,那一天,無數中國人都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

魯迅逝世後,擬定的抬棺人都有誰?照片中為何憑空多出了一雙手? - 天天要聞

1936年,魯迅先生的遺體

在上海,源源不斷的民眾自發參與到魯迅治喪的活動中來,一時間,魯迅的葬禮也成了全國人民最為關注的焦點。

當時由蔡元培、內山完造、沈鈞儒、宋慶齡茅盾周作人周建人等13人專門成了魯迅治喪委員會。

正如沈先生所說,作為中國現代青年的偉大導師、現代文學的奠基人,給魯迅抬棺是一件神聖而莊嚴的事,這不僅標誌著全體國民對魯迅先生一生的肯定,同時也標誌著左翼文學的後繼有人。

那麼,由誰來抬棺,無疑成為了「治喪委員會」要面臨的頭等大事。

魯迅逝世後,擬定的抬棺人都有誰?照片中為何憑空多出了一雙手? - 天天要聞

1936年,魯迅先生的靈堂

由於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而魯迅的身份又極為敏感,所以「治喪委員會」經過集體討論後決定,由當時有影響力的青年作家來抬棺。

這些青年作家無不受過魯迅先生的指導和支持,都是未來中國文壇的中堅力量,也算是秉承了先生一貫關愛青年作家的態度。

然而,這樣一件嚴謹的抬棺人員名單,卻與當時現場抬棺的人員有很大出入,並且在抬棺的照片中,憑空出現了一雙本不屬於抬棺人員的手,這是怎麼回事呢?

有記者就此事,做了一系列調查、走訪。

魯迅逝世後,擬定的抬棺人都有誰?照片中為何憑空多出了一雙手? - 天天要聞

1936年,魯迅先生出殯時的照片

其實,關於最早的抬棺人員名單,在蕭軍執筆的《逝世經過略記》中有過詳細的記載,一共有16位青年作家,分別是:

巴金、黃源、蕭軍、黎烈文、聶紺弩、靳以、孟十還、周文、張天翼、吳朗西、陳白塵蕭乾、歐陽山、曹白、鹿地亘、胡風。

由於蕭軍是治喪委員會的成員,所以這一份《逝世經過略記》,應該算是官方發布的權威報道了。

然而,起靈當天許多報紙上刊登的抬棺人數卻與蕭軍的記載不同,《上海華美晚報》記載:「大批青年學生送魯迅入葬,十四位作家親抬棺柩。」

魯迅逝世後,擬定的抬棺人都有誰?照片中為何憑空多出了一雙手? - 天天要聞

1936年,魯迅先生的遺體

很明顯,一說16位,一說14位,如此重大的葬禮,為何會在關鍵問題上如此兒戲呢?

也許有人會說,從當天的照片中數一數不就知道誰對誰錯了?

這的確是最簡單的方法,可是,當天為魯迅送葬的民眾人山人海,現場十分混亂,留下的照片中,並未能清晰地留下所有抬棺人的影像。

不過,已經確認無疑的幾位當時抬棺的作家,幾乎都撰寫過魯迅葬禮的相關文章,其中不乏對抬棺具體細節的記載,從中可以略見一二。

魯迅逝世後,擬定的抬棺人都有誰?照片中為何憑空多出了一雙手? - 天天要聞

1936年10月,魯迅先生生前最後一張照片

在魯迅逝世十年後,作家靳以曾寫過一篇紀念先生的文章,並回憶了當時葬禮的一些細節:

「我是派定的抬棺人之一,除開我,記得還有鹿地、周文、沙汀、巴金、河清、烈文、天翼、胡風……我極其小心地邁著步子,為了使魯迅先生不再受一點人間的顛簸……到了墓地,那具黑棺又上了我們的肩頭。」

據靳以回憶,當時他的心情沉重極了,儘管棺材不大,先生的遺體也很輕,但他覺得自己的肩頭異常沉重。

魯迅逝世後,擬定的抬棺人都有誰?照片中為何憑空多出了一雙手? - 天天要聞

靳以

從靳以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青年作家們抬棺一共抬了2次,一次是起靈,一次是到了墓地。除了自己外,他能記起來的抬棺人,還有8位。

我們再來看看巴金在文章中的說法:

「到了墓地之後,十三四個人抬起了靈柩。剛剛在紀念堂上讀悼詞的朋友,突然從人叢中跑過來,把他的手掌也放在靈柩下面,這個情形把我深深地感動了……」

巴金在文中提到的那位「讀哀詞的朋友」,其實就是蕭軍,只是當時他們並不相熟。

魯迅逝世後,擬定的抬棺人都有誰?照片中為何憑空多出了一雙手? - 天天要聞

蕭軍

這與蕭軍「自己是抬棺人」的記載是吻合的,只不過巴金記憶中的人數與蕭軍仍有出入。

多年後,靳以的女兒曾為記者拿出父親珍藏多年的魯迅葬禮照片,背面有靳以在事後親筆註明的抬棺名單,以示紀念。

只可惜,由於日久年深,照片背後的字跡有三個名字已經模糊不清,能清晰辨認的有9人,分別是姚克、歐陽山、胡風、巴金、張天翼、靳以、黎烈文、吳朗西、鹿地亘。

這樣看來,這件事就很奇怪了,這9人的名單與靳以在自己文章中所寫的9人名單又有不同,少了周文和沙汀;多了姚克、歐陽山、吳朗西。

魯迅逝世後,擬定的抬棺人都有誰?照片中為何憑空多出了一雙手? - 天天要聞

1936年,為魯迅抬棺的人

後來,有記者拿著照片,找到周文的女兒,她認出了照片中他的父親是排在棺材右邊倒數第二位,並且還拿出了父親當年紀念魯迅的文章。

周文在文章中這樣寫道:

「大家在禮堂前圍著一大圈把裝著他遺體的棺材抬起來,這是最後了啊!成千上萬的人都爭著伸出手來,擁擠著,抬向墓穴去。」

這樣看來,周文當天就在現場,應該確鑿是抬棺人員之一。

2001年,根據靳以女兒的照片,記者又找到了當年抬棺人中尚健在的黃源。

魯迅逝世後,擬定的抬棺人都有誰?照片中為何憑空多出了一雙手? - 天天要聞

魯迅、許廣平夫婦和兒子周海嬰

黃源指著棺材左排巴金和胡風后面、靳以前面的一個小空缺說道:「這個就是我。」

由於黃源個子小,又在兩個高個子中間,所以很不明顯。

據黃源說,許廣平並沒有將魯迅的死訊告訴蕭軍,那天蕭軍是他帶去的,魯迅遺體從家裡轉移到殯儀館後,蕭軍跪在殯儀館裡,那天是由黃源及夫人許粵華、蕭軍、胡風四個人守靈。魯迅去世時,茅盾由於生病沒有來,是他的夫人孔德沚來的,茅夫人主要負責照顧許廣平。

魯迅逝世後,擬定的抬棺人都有誰?照片中為何憑空多出了一雙手? - 天天要聞

茅盾夫婦

根據這張照片,記者又做了諸多走訪和調查,最終確定了抬棺12人的真實名單:

左1:巴金,右1:鹿地亘

左2:胡風,右2:歐陽山

左3:黃源,右3:張天翼

左4:靳以,右4:姚克

左5:吳朗西,右5:周文

左6:蕭軍,右6:黎烈文

以上是根據照片查考出第一次從萬國殯儀館起靈,抬下台階送入靈車過程中的名單。

除此之外,關注照片憑空多出的那雙手,明顯不是一個中國人,在當時的環境下,是不可能有外國人出現在抬棺名單中的。

那麼,這個外國人到底是誰呢?在巴金的回憶錄中,記者找到了答案。

魯迅逝世後,擬定的抬棺人都有誰?照片中為何憑空多出了一雙手? - 天天要聞

巴金

「在往墓穴去的途中,靈柩是愈來愈重了。那個押柩車來的西洋人跑來感動地用英語問道:我可以幫忙嗎?我點了點頭。他默默地把手伸到靈柩下面去。」

原來,魯迅的葬禮全過程,並非今人想像中那般古板,一個外國人,面對此情此景,都能深深動容,可見當時現場的每一個人,包括前來送先生最後一程的每個民眾,心裡都有著多麼真切的悲痛。

按照各方回憶當天的境況,恐怕「抬棺」的人還不止這13個人,到最後,到底有多少人加入了抬棺的行列,恐怕早已說不清楚了。

魯迅逝世後,擬定的抬棺人都有誰?照片中為何憑空多出了一雙手? - 天天要聞

魯迅

是啊,在那個中華大地漸漸覺醒的年代,誰還不想親自送這位偉大的「戰士」最後一程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391):董益三的變化 - 天天要聞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391):董益三的變化

邱行湘的木工技術不是吹出來的,三天時間,竟然神奇地將一些廢棄的鐵杴把、舊拖把把兒和前些時候為了擴大小菜園而砍掉的雜樹條子,全部給鏇成了嶄新的拖把把兒,足足八十多根,送到了縫紉組質檢組長董益三、黃維手中,二人認真地把關之後,給了邱行湘一個滿分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 天天要聞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7月1日,記者從貴林社工作人員獲悉,江西省著名笑星、相聲表演藝術家原江西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萬新明先生(藝名「小筱貴林」)於2025年7月1日18時3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 天天要聞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中國研究文摘》由浙江大學劉東教授主編,10位海內外高校學者任編委,定期掃描海外中國研究前沿學術成果。本輯從數十種海外頂尖學術期刊精選論文32篇、書評12篇,所涉學科廣闊,涵蓋人文學科各細分領域,探討了諸如青銅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唐代宦官世族政治、宋代的藝術史藝術、明清時期的白銀供應、清代邸報的發行與流通、...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京師大學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10),是北京大學在1898至1912年間的曾用名。作為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學校創辦於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11,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批國辦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 天天要聞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當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2025年離世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貴祥、謝桂英舉行熄燈悼念儀式,兩盞燈箱逐漸熄滅,兩位倖存者的照片從彩色變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與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協會登記在冊的在世倖存者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代表和社會各界代表參加熄燈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