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2019年10月11日01:25:08 歷史 1116

世人皆知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小學一年級課文中,故事是這樣描述的: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司馬光。一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花園裡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有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兒,一不小心,掉進大水缸里。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兒砸那口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來了,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寥寥一百多字,司馬光機智勇敢的形象躍然紙上。受課本啟蒙影響,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深入人心,婦孺皆知,我們從不質疑他的真實性。馬光砸缸的故事脫胎於蒙古學者蔑里乞·脫脫主編的《宋史》,原文如下: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瓮破之,水迸,兒得活。

通過這點史料,對比課本中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司馬光砸缸的疑點。

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首先,司馬光砸的不是缸而是瓮。我國文字向來以嚴謹精準著稱,缸就是缸,瓮就是瓮,兩者是嚴格區別的。一般認為,兩者都是盛放物體的容器,但敞口為缸,收口為瓮。一方面,人掉進缸內,容易爬出來,而瓮則比較困難,我們說的「瓮中捉鱉」 「瓮天之見」以及「瓮城」就是這個意思。如此看來,《宋史》用「瓮」是比較貼合實際的。另一方面,從技術層面上看,如收藏家馬未都所言,宋代並沒有鍛造敞口深腹大缸的技術;相反,古人製作收口大陶瓮的技術比較發達,早在新石器時代時期,人們就曾用瓮一類的陶器埋葬幼兒和少年,是為瓮棺葬。可見,瓮的體積之大。筆者揣測,為了便於理解的原因,後人將瓮改成了缸,因為明代時深水大缸已出現了,說成缸也就符合常理了。

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其次,司馬光砸缸時只是一個稚童,他的事迹為何能流傳千古呢?司馬光砸缸時只有7歲。司馬光出生1019年,砸缸時應是1025年。而《宋史》寫於300多年後,時間跨度比較大。這就給人們很多的想像空間。

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其一,普通小孩子砸缸,大家誇讚一番了事,司馬光一砸則震動京洛,甚至人們還作畫《小兒擊瓮圖》。這應該和司馬光的家世有關。司馬光的父親是光山縣令,據說司馬光的名字也是由光山縣而來的,後來又做了曾為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他的祖父司馬炫曾做過耀州富平縣令,名氣也很大。他的遠祖西晉皇族安平獻王司馬孚。可見,司馬家族是累世名家,雖算不上大家,但名氣是有的。司馬光砸缸故事的傳播應該和其家世有關。

其二,司馬光生前聲望極高,不僅官居宰相,而且編纂了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這也不排除他的支持者對砸缸故事的大肆炒作。

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其三,司馬光死後,北宋僧人惠洪寫了本《冷齋夜話》的小說,裡面記載了「司馬溫公故事」,就有砸瓮救人的詳細描述。這說明同時代的後人也是認可司馬光的

其四,從《宋史》對司馬光的評價(而世之賢人君子,以及庸夫愚婦,日夕引領望其為相,至或號呼道路,願其毋去朝廷,是豈以區區材智所能得此於人人哉?德之盛而誠之著也。)來看,脫脫對司馬光也是推崇備至,將流傳於民間的故事載於史料。

司馬光只是一介孩童,砸缸救人為何能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綜合來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之所以千古流傳,除了弘揚美德之外,應該少不了當時各種力量的推動。但這其中,也會讓人質疑故事本身。歷史沒有真相,有時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足夠了。「司馬光砸缸」想必就是如此。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七一勳章」獲得者吳天一:為高原醫學「粉身碎骨」 - 天天要聞

「七一勳章」獲得者吳天一:為高原醫學「粉身碎骨」

(健康時報記者 邱越 王艾冰)為了方便學生隨時找他,吳天一院士把家安在離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步行僅10分鐘的地方。在這個百餘平米的屋子裡,處處都是各種書籍和資料,「高原醫學」的痕迹隨處可見。在吳天一書房兼卧室的最顯眼處,擺放著那枚代表黨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 天天要聞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琉球不該屬於日本!」中國將領一句隨口拋出的話,瞬間讓日本上下炸開了鍋。這話聽著平淡,可威力不亞於扔了顆輿論炸彈。日本急了,網友怒了,連官員都坐不住了。琉球這塊小島,背後藏著什麼秘密?將領的驚人發言一名中國退役將領在某次東亞安全會議上,淡淡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 天天要聞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錫金國王下令升起五星紅旗,宣布加入中國!」——1975年4月10日,這條消息短暫傳出,震驚周邊國家。然而,僅三小時後,印度軍隊開進錫金首都甘托克,這場「中國夢」瞬間破滅。錫金,這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國,為何會在關鍵時刻做出如此決定?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聞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國人的錢,我們想要,可又怕他們把島『吞』了。」庫頁島一位漁民的話,透著點無奈。曾經的中國東北寶地,如今成了俄羅斯的「後院」,島上資源多得能閃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卻緊巴巴。面對中國伸來的橄欖枝,他們既眼饞又犯怵。嚴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