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2021年10月20日20:44:06 歷史 1410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載濤

20世紀初的早晨,天還黑著,老北京德勝門臉附近的「小市」已經開始人聲鼎沸:

「您這物件兒看上去可來頭不小誒?」

「瞧您說的,這地界兒的東西哪還有什麼『來頭』,您看上眼了,給兩塊錢,拿走就得。」

「最近有一新鮮事您聽說沒?濤貝勒上咱這擺攤來了!」

「呦!這濤貝勒可是『小皇帝』的叔叔,那一準兒有好東西。」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左溥儀,右載濤

民國的德勝門早市擺件兒和現在一比,稱得上是天壤之別,那口子地道的京片子,卻是原汁原味的很。

那時候,北京城裡早市的早市被稱為「鬼市」。

大多是些見不得光,亦或是不願見光的人,拿些買家不知道來處,賣家不知道去處的物件去換點票子的地方,天大亮前必要散市。

那些個在外謀生的外鄉人大多不願意起個大早,討價還價買些舊物件,北京城裡「戀舊」的本地人倒是常捧場。

因為這些賣舊物的人里,說不定就能出個「濤貝勒」。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載濤

載濤去鬼市,常有那個「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勁兒。

但若是第二天要去擺攤,前天晚上他必定要在一大家子人的每個屋裡翻箱倒櫃,找出點值得賣的舊物。

人家不願給,他便照舊開一張空頭支票:

「等日後緩過來了,我再給你補上嘛。」

載濤賣東西還有些講究。

官家賞賜不敢賣;青銅文物不能賣;金銀珠寶賣不起。

於是,等他哄著四夫人王乃文把訂婚時給的黃狐狸腿真皮子大衣賣出去後,家裡除了吃飯的傢伙式兒,就是等著吃飯的幾十口子人了。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圖右載濤四夫人王乃文

虧得貝勒爺不是個悲天憫人的性子,否則堂堂大清的皇親貴胄淪落到吃不起飯的地步,早就自己抹了脖子謝罪,還換個乾淨。

清末民初,民生艱苦,大清王朝眼看著氣數將盡。

曾經趾高氣昂的貴族老爺們無時無刻不在祈求著祖宗庇佑,哪知此刻就是祖墳上飄青煙,大概率也可能是火藥加火星兒的產物。

作為皇室嫡親,濤貝勒的長輩老祖們怕是自身都難保,更遑論庇蔭。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出使美國時的載濤,右為李鴻章之子,李經邁

載濤是正兒八經的皇室子弟,他出生那會正是慈禧太后權勢正盛之時,其親生父親奕譞更是個頂頂的權臣。

早些年奕譞和西太后合夥密謀政變,辛酉政變慈禧獨掌大權,奕譞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上穩中求進。

咸豐後,皇帝再難獨攬大權,西太后為把持朝政,一手操縱著易主之事。

同治帝載淳在位14年,無一子女出生,皇帝的位置,就落到了醇郡王二子——載湉,也就是後來光緒帝的頭上。

慈禧此舉也讓民間諸多猜測,載淳一直未曾有子降生乃老佛爺控制。

這猜測並非空穴來風,後來繼位的光緒帝當了33年的皇帝,最終不還要把皇位給自己五弟的兒子溥儀嘛。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溥儀

可不管怎麼說,這醇郡王府是個皇帝王爺扎堆的地兒是四九城裡公認的稀奇事兒。

等著溥儀繼了位,醇親王府的老人們更是見天念叨著「上蒼有眼,祖宗顯靈。」

而道光親孫、醇親王幼子、光緒七弟、宣統親叔叔的身份賦予載濤的,是少年時兩次遠離血親的出嗣。

1891年,權勢滔天的奕譞終究逃不過天機人倫,因病薨於藩邸。

儘管自己的親兄弟是大清王朝明面上的坐鎮者,也逃不過不過幾年後政局的巨變。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慈禧

1898年,11歲的載濤就在母親強忍不舍的謝恩聲中,被慈禧過繼給了嘉慶皇帝之孫奕謨。

奕謨家中無子無女,載濤被過繼之後很是千恩萬寵了些時日。

可惜,5年後,奕謨因寫了首冒犯慈禧的詩作,引得她大怒,載濤被強勢從貝勒府接出來,又被過繼到了道光帝八子——奕詥府上。

奕謨及福晉驟然失子,氣急攻身,纏綿病榻,短短6年後竟先後故去。

最令人悲哀的是,慈禧還特意命載濤前去祭奠這位相當疼愛自己的養父,因其新身份,他甚至不能下跪以表敬意。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載濤訪問法國

載濤一直都明白,自己的身份即使稱不上是高不可攀,卻也是實打實的天潢貴胄,怎麼就像個皮球似的被人踢來踢去,還被如此折辱。

到底還是勢不如人,權不由人。

可惜,彼時的濤貝勒雖早早勘破了這場上的種種爭鬥,卻因年紀尚小,再加上長年寄人籬下,終究還是留了「病根」。

膽小怕事、貪生怕死、隨遇而安、薄志弱行。

不過,細觀後期,這倒也並非全是壞事。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載濤訪問法國

1908年,光緒、慈禧相繼辭世。

新帝繼位,變革初顯,暗世天光不過如此。

可惜,便是神醫天官出世下凡也治不了大清朝骨子裡的腐朽潰敗。

那年,載濤剛剛從法國索米騎兵學校畢業,也不過20出頭。

作為大清朝唯一一個讀過正經軍校的貝勒爺,他前腳回國,後腳就被授予了郡王銜,領訓練禁衛軍大臣官職。

他很是受溥儀的仰仗。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左二載濤,中坐溥儀

擇帝師、挑皇后、張勳復辟、天津避難、修復慈禧陵墓、調解淑妃離婚,這樁樁件件,皆離不了濤七爺的主管。

若真要在那搖搖欲墜的封建統治中給他打上個標籤的話,那就是堅定的「保皇派主事」一位。

只可惜,武昌起義、鹿鍾麟逼宮、民國政府建立後,這保皇派的名聲還在,地位卻是如那市井小民一般無二了。

昔日大權在握的濤王爺,遠眺皇城故土,終也只是怏怏地和妻子說:

「唉,這簡直是從天上掉到了地下,今後能平安活著就不錯啦......」

話雖如此,濤七爺這「皇帝親叔叔」的名頭還是相當好使的。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左二載濤

1932年,溥儀受了日方的條件,去天津做了那偽滿國的皇帝。

載濤這一生對皇帝向來以「奴才」自稱,這次卻和天子在此事上產生了難以縫合的裂隙。

「寧死不做漢奸」一開始就寫在了載濤的字典扉頁上。

想著日本人那胡作非為、燒殺搶掠的強盜行徑,再想著侄子迎合外族,崇洋媚外的醜惡模樣,他更是頹廢失望。

不過這位爺40來歲的年紀,情緒必得是散的急、走得快,否則家中嗷嗷待哺的幾十張嘴還真沒法養活。

溥儀在天津給日本人做康德皇帝那會兒,不是沒請過這位叔叔。

畢竟是手下極為信任的「大員」,這位皇帝侄子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得力助手「流落人間」。

可請著請著,直到皇叔的二兒子溥佳去天津做了英文陪讀,穿上了日軍軍服,也沒等來七皇叔的低頭。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二排右一載濤

載濤是愚,可更忠;

貪生怕死,更有無畏無懼;

為人隨和,但並非沒有底線。

他曾富貴顯極,家世親族賦予他這世上最聲勢顯赫的無上地位。

他曾出使國外,英法德意的長槍短炮新式武器讓他午夜夢回久久難忘。

他曾看見過那伙自稱「革命軍」的軍閥頭子在皇城裡耀武揚威。

也曾參加過隆裕太后主持的,是否宣讀退位詔書宣布清朝覆滅的會議。

還曾在效忠的皇帝被拘禁時,耍著陰謀陽謀將局面轉危為安過。

即使他居住在狹窄的小衚衕里,即使要靠變賣家產度日,即使連吃飽穿暖也無法保證,他也是大清王朝正經培養出的麒麟才子,賢臣良將。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中載濤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被軍閥漢奸利誘時,被日本特務拿槍指著腦子威逼時,載濤的腦子裡定有這句話。

1924年張作霖親自設宴請「皇叔」出山,他說:

「『皇帝』早都倒了台,我這個『皇叔』早就沒用啦,安貧樂道足以。」

四十年代初漢奸王揖唐許以高官厚祿時,他說:

「老哥哥您可饒了我,我可坐不起您那小卧車喲,還是我這自行車騎著心裡踏實。」

除此之外,溥儀下屬官三番四次的來請,日本方面屢屢登門相邀,連民國臨時政府都時不時的請人來催。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載濤在馬場上馳騁

載濤這人有個特點,不論誰來,都好聲好氣的叫人沏茶迎客,聽人絮絮叨叨講到最後,時不時還點頭附和,但留人到最後從來就倆字:

「不去!」

這讓來的人往往一口茶就噎到了嗓子里,上也不是,下也不來。

其中最著名的,無疑是日本關東軍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吃癟的故事了。

故事太過著名,竟衍生出數個版本,但中心意思大抵不差:

「是誰呀?喲!是您吶!」

「貝勒爺,我是專門來見您的呀!」

「誒呦稀客,屋裡請吧,有話直說。」

「如今我們幫助康德皇帝重建了滿洲國,實現了大中亞共榮,您作為皇親國戚,德高望重,理應出山輔助呀。」

「建國?中國人哪個不知道五族(漢滿蒙藏回)同體,你們建立的『國』,恕在下不能苟同。」

「貝勒爺,我們皇軍真心誠意,希望您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

「我生是愛新覺羅家的人,死是愛新覺羅家的鬼,要殺便殺,我死也不願做那石敬瑭一樣的人。」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左起溥傑、溥儀、載濤

濤王爺是封建遺老代表性的人物,土肥圓哪敢真的動他,見狀只能放下槍哂笑勸道:

「貝勒爺再仔細想想吧。」

撂下這句話,這位無往不利的特務頭子,就這麼灰溜溜的走了,這也成為了載濤日後十分能說得出去的一件得意事兒。

可惜,濤貝勒這得意事說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邊家裡的必要支出也是一件接著一件。

眼看著家裡只有出賬沒有進賬,載濤拿著賬本只成天的長吁短嘆。

直到後來偶然間闖進來個走街串巷收舊物件的,他才終於找到個賺錢的門路——賣家產。

鍋碗瓢盆、黃花梨木、瓷器玉器、皮子大衣。

早晨天不亮去「鬼市」賣幾件,夠全家幾天的飯錢。

不過,說是吃飯,也不過就是幾頓棒子麵混白菜粥罷了。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中載濤與族人聚餐

新中國成立後,曾經的清朝遺老遺少們大多感慨「國不復國,家不像家」,藉此更是患上了心病,鬱鬱而終。

載濤卻不一樣,「貝勒」頭銜雖然早就名不副實,他這個愛操心勞力的心思依舊日復一日的提升。

彼時已經60多歲的載濤居住在西楊威衚衕戍六號,那是他與家人的最後一間院子。

因為入不敷出,偌大的貝勒府早就被他換成了真金白銀。

為了不重蹈坐吃山空的苦日子,載濤想著每月必要增加點進項,於是將院子隔開來,將另一邊租了出去。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載濤和夫人王乃文合照,後面是他們即將參軍的孫女

租客大多都是來投奔他的僕人、親戚,他也不好要太多,勉強夠得上吃喝便可。

誰知解放後,他竟還當選了這個片區的居民小組組長,妻子王乃文也成了婦女街道主任。

滿族遺留問題一直是主席和總理的心頭大事,載濤作為其中代表,受到了極大關切。

載濤是個樂天派,身子跟不上時代,腦子卻活絡的很,受到中央領導的關懷後,他向總理交了個提案,其中不乏毛遂自薦之語:

「濤數十年來,留心馬政,稍有心得,願貢獻我人民政府採擇研討......」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載濤在天安門前

清皇室本就重視馬上功夫,載濤還是濤貝勒的時候更是去特意法國研習馬術,說起「馬」,誰也不如他。

1950年,國家真真稱得上百廢待興,機械科技尚未起步,人力馬力依舊是主要生產力。

載濤的提案引起上層極大重視,下屬機關迅速成立馬政局,毛主席親自批示,並授予委任狀:

「委任載濤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

這張委任狀曾讓60多歲的載濤激動不已,涕泗橫流,更是被他懸掛在進門一眼就能瞧到的地方,誰來都要被他顯擺一番。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毛主席親自簽署的委任狀

顯然,這個被稱為「弼馬溫」的老先生並沒有大鬧天宮的想法,反而幹勁十足。

翻雪山、過平原、下丘陵、穿草原,就連妻子王乃文都常常擔心他的身體,他卻精力滿滿,比大小夥子還勤快。

「我還有幾年活頭呢,一定要報答毛主席的知遇之恩!」

1954年,第二次全國政協會議上,當選為第二屆政協委員的他見到了周總理,簡單一面,讓他對總理的敬仰更上了一層樓。

只因總理在會議上特意找到了載濤,面帶愧疚地說道:

「一屆全國政協會議沒請您參加,怪我有大漢族主義,竟然忘了您這位幾十萬滿族人民的代表。」

儘管見慣了大世面,載濤依舊相當感謝新中國給他的機遇,源於此。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周總理接見載濤、溥儀

實際上,載濤雖然看上去有些老實,卻不是個蠢人。

他在解放前屢次拒絕多方邀請的決定,來自其於政治場上沉浮多年的直覺。

除此之外,載濤雖是愛新覺羅家的權利中樞之一,心中卻沒有多少高人一等的想法。

他會唱戲,會養魚,會訓鴿子,還有一手的好廚藝。

封建王朝賦予他的傳統教育與其接受的新式文化竟出奇的和諧,故,載濤心中承載的從來都是國人氣節,民族大義,黎明蒼生。

1970年凌晨,終年84歲的載濤先生在北大醫院逝世,因其特殊身份,周總理特意做出批示:

「登報!葬八寶山革命公墓!」

末代王爺載濤:寧可街頭擺攤賣破爛,不願為權勢當賣國賊 - 天天要聞

溥儀特赦後,愛新覺羅族人合影留念

回想溥儀被特赦那年,回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七叔家。

那天,還在北京的愛新覺羅族人湊了兩大桌。

彼時生活艱難不易,這些往前數半世紀都是養尊處優的皇室宗親,竟連一桌像樣的宴席都擺不起。

於是,那天他們只能吃著菜糰子,幾家湊了幾碟子葷菜,喝著廉價的糧食酒,推杯換盞間細數曾經的榮光與不易。

想到如今竟能坐在一個桌上嬉笑怒罵,眾人皆感嘆,世事無常。

幸好,家中還有一老可以笑罵道:

「好啊,你們還把他當皇帝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大暴雨!或破歷史極值!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特大暴雨!或破歷史極值!緊急提醒

南方人做好準備!今年以來強度最強暴雨、大暴雨範圍最大的新一輪降水於昨日(5月27日)夜間開始登場部分地區日雨量或破5月極值!接下來兩天將橫掃南方大部地區此次降水單日降雨量大局地降雨具有極端性且強降雨落區與上一輪高度重疊致災風險高,需高度警惕!此輪強降雨究竟有何特點?強度強!暴雨或大暴雨成過程「標配」昨日...
上海解放76周年,在李白烈士故居共憶「永不消逝的電波」 - 天天要聞

上海解放76周年,在李白烈士故居共憶「永不消逝的電波」

吳儂軟語的評彈、鏗鏘有力的解說,一同講述著革命先烈壯烈而感人的故事。今天是上海解放76周年,李白烈士故居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電波從這裡發出」專場活動,以獨特的方式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活動伊始,虹口區黃渡居民區黨總支與虹口區評彈協會黨支部簽署了共建協議,在文化傳承、紅色教育等方面的合作邁出堅實...
台媒:賴清德當局強推全台「中正路」改名,蔣萬安批「只搞政治、不辦正事,無法苟同」 - 天天要聞

台媒:賴清德當局強推全台「中正路」改名,蔣萬安批「只搞政治、不辦正事,無法苟同」

【環球網報道】賴清德當局在島內大搞「去蔣化」,全台的「中正路」醞釀改名。據台灣《聯合報》5月27日報道,台「內政部」負責人劉世芳稱,希望島內各縣市地方政府推動改名,被台中市長盧秀燕反嗆「吃飽太閑」。台北市長蔣萬安今日(27日)也批評稱,民進黨當局「只搞政治,不辦正事」,無法苟同。當地民政局長陳永德也說,...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就在今天,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回家」了!5月27日上午,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區舉行歷史見證物回搬暨上海解放76周年紀念活動,歡迎一座見證上海解放烽火歲月的碉堡以及彭浦新村歷史紀念浮雕,在歷經三年多的保護性遷移後正式回遷原址。「彭浦新村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傳奇經歷、光榮夢想的地方,見證了彭浦新村人民不屈...
女子遇刺身亡  兇手 「精神分裂」 一審改期 - 天天要聞

女子遇刺身亡 兇手 「精神分裂」 一審改期

2025 年 5 月 27 日,成都陰雨連綿。備受關注的成都 27 歲女子在家門口遭精神分裂者捅刺身亡案,原定於今天在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但庭前會議後,法院決定延期開庭。案件發生於2024 年 6 月 9 日下午 1 點多,在成都市某小區,35 歲的梁某某來到受害人家門口,無故敲門滋擾並對家門吐口水。受害人發現後讓母親通知...
紀念錢學森歸國70周年——僑心築夢同上「科學報國課」 - 天天要聞

紀念錢學森歸國70周年——僑心築夢同上「科學報國課」

「僑心築夢·科學報國」——紀念錢學森歸國70周年專題活動,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行。本次活動由徐匯區委統戰部、上海交通大學黨委統戰部聯合主辦,旨在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激發廣大僑界人士的愛國熱情,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揮僑力,激勵廣大留學人員傳承家國情懷,勇擔時代使命。上海市僑聯黨組書記、主...
古代巨型船隻是怎麼建造的? - 天天要聞

古代巨型船隻是怎麼建造的?

古代巨型船隻的建造,不僅是當時技術和智慧的結晶,更承載了時代的雄心壯志,古人為什麼要建造如此巨大的船隻?古代的造船技術遠不如今天先進,但正是在這種條件下,古人依靠智慧與創新,建造出了令後世驚嘆的巨型船隻,那麼古代人是如何在條件極為簡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