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列強進攻清帝國:信息戰的濫觴,相機比槍支還要厲害

2021年10月09日23:17:03 歷史 1438

信息戰是過去,也是未來極為重要的戰爭方式。為了獲得有關戰爭的信息,人們還設立了專門的情報部門,對於諜戰,也可以歸結為信息戰。如果有一天真的有外星人攻打地球,那也只是他們比我們更早獲得對方的信息。

在百科詞條中,是這麼解釋信息戰的:

信息戰是為奪取和保持制信息權而進行的鬥爭,亦指戰場上敵對雙方為爭取信息的獲取權、控制權和使用權,通過利用、破壞敵方和保護己方的信息系統而展開的一系列作戰活動。

回到本文的主題,筆者認為,在19世紀,歐洲列強敢於進攻清帝國,也正是因為通過攝影術,獲得了清帝國較為詳細的信息,知己知彼,才敢於跟著當時的老大哥英國在東方發起戰爭。

歐洲列強進攻清帝國:信息戰的濫觴,相機比槍支還要厲害 - 天天要聞

約翰·湯姆森鏡頭下的清朝官兵,1868年左右

要知道,在19世紀中葉之前,人們一直對古老的東方懷有敬意,在歐洲列強看來,「東方」奧斯曼帝國是非常有異域風情的,而「遠東」地區,比如清帝國、東南亞、日本甚至印度,不但有異域風情,而且是十分神秘和強大的。按照網路上流行的說法,1840年的中國經濟十分強大,經濟實力可能不輸英國。

多虧了19世紀的一些冒險家,歐洲人才對中東、遠東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但在這些冒險家的筆下,無論是對當地的繪畫還是文字記載,都極為不靠譜。除此之外,由於風俗習慣不同,在亞洲東部的傳教士,對當地的風土人情描述也顯得乏力。

在攝影術發明之前,在東亞活動的歐洲人,始終沒能有什麼引起歐洲轟動的,馬可波羅是例外,不過這人寫得內容極不靠譜,好在歐洲人信了,也就是從馬可波羅開始,歐洲人總是以為中國遍地是黃金,各種綾羅綢緞不要錢似的,簡直就是天堂。

1839年,法國人達蓋爾發明了銀版攝影術。這項技術剛推出的時候,是為了記載那些大人物的肖像照。沒有人知道1827年去世的貝多芬長什麼樣,但我們都知道1849年肖邦辭世之前的著名肖像照。林肯、俾斯麥、亞歷山大·洪堡、德皇威廉一世等都留下了肖像照。

歐洲列強進攻清帝國:信息戰的濫觴,相機比槍支還要厲害 - 天天要聞

李鴻章與俾斯麥

這之後有越來越多的旅行家,帶著笨重的相機去異國他鄉旅行、探險,順便給歐洲人帶去有關當地的真實信息。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攝影術暴露了在帝國主義戰爭中所扮演的幫凶角色。

我們知道,鴉片戰爭是英國為了商業利益,強行攻打清朝。當時,也只是英國一個國家對侵略清帝國感興趣,況且,其野心並未狂妄到直接兵臨帝都。就這樣做的原因有很多,當中有一個原因,在銀沖看來,是十分關鍵的,那就是,英國並未摸清清朝的底子。

在鴉片戰爭之後,越來越多的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來到中國,一些攝影師也帶著相機來了,他們在城市和鄉村裡面到處拍攝,記錄了當時真實的中國社會,包括社會底層的苦難,以及最為關鍵的鴉片館。歐洲人第一次發現,和馬可波羅以及各種傳教士的記錄不一樣的是,此時真實的中國是如何的荒涼。

這些攝影師回到歐洲之後,將在中國拍攝的照片製作成攝影集並公開展覽。比如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森(John Thomson)1868年起在中國創作、並在英國出版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紀錄了當時中國廣闊的風景、清朝皇室和統治階級、商人和經濟活動、日常生活以及男人、女人和孩子的面孔

歐洲列強進攻清帝國:信息戰的濫觴,相機比槍支還要厲害 - 天天要聞

約翰·湯姆森鏡頭下的中國,右下角是鴉片館,1868年左右

這類攝影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後果。其一是,那些表現苦難的照片,例如中國鴉片館,徹底打碎了西方人對東方神話世界的美好想像;其二是,這些圖片可以使人們拋開尊貴與野蠻的傳統思維,對異域的真實細節有所認知。在英國國內,當然也有一些人認為對華的戰爭是野蠻行為,但真實的照片告訴他們,他們以前對東方世界的敬意,其實可以不用那麼客氣。

藉助照片,英國人也看到了自己殖民統治成果,這也許強化了部分殖民統治的決心。

有了真實的照片,現在,除了英國,其他歐洲小國也開始變得自信了,他們不再畏懼清帝國。因此,首先是英國帶著法國在1856年發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並在1860年進攻清朝帝都,並摧毀了圓明園。接著,1900年,更多的西方列強組隊,意欲瓜分中華。如果沒有攝影術,有誰相信幅員遼闊的清帝國,真實情況是這麼羸弱呢?

歐洲列強進攻清帝國:信息戰的濫觴,相機比槍支還要厲害 - 天天要聞

約翰·湯姆森鏡頭下的婦女,1868年左右

當然我們也知道,攝影術自發明以來便有一個非常嚴重的缺陷,那就是可以編輯、後期加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攝影可以操縱現實。攝影術——照片可以是很好的借口。躲在相機背後的人,可以任意解釋照片內容,用來做一些違背道德和正義的事情。包括發動戰爭。

20世紀的哲學家蘇珊·桑塔格在其著名的書籍《論攝影》中如此評價攝影術:「……拍照的行為仍有某種捕食意味。拍攝人即是侵犯人,把他們視作他們從未把自己視作的樣子,了解他們對自己從不了解的事情;它把人變成可以被象徵性地擁有的物件。一如相機是槍支的升華,拍攝某人也是一種升華式的謀殺——一種軟謀殺,正好適合一個悲哀、受驚的時代。 最終,人們可能學會多用相機而少用槍支來發泄他們的侵略欲,代價是使世界上的影像變得更為泛濫。」

而對於一百多年前的的歐洲列強而言,攝影術無疑是一場偉大的「信息戰」。通過大量詳實的照片資料,充分了解當時的中國社會組織、科學水平、教育水平甚至軍事動員能力等,因此,對於一系列的侵華戰爭來說,攝影術在19世紀,是比槍支還要強大的武器。

(本文由銀沖原創,請勿轉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丁蓮芳改革開放初傳承的故事及其他 - 天天要聞

丁蓮芳改革開放初傳承的故事及其他

文 | 韓木閱了5.31日正春和文化,撰文關於嘉湖細點的傳承與發展一文,我寫了留言講了改開初期小領導禮賢下士,幾經努力交流溝通,終於感動了丁蓮芳的傳承人,他獻出了密方的精細的工藝流程,並拍了電視片。
世界有四大隱藏家族,中國就佔一個,靠家訓昌盛了17代 - 天天要聞

世界有四大隱藏家族,中國就佔一個,靠家訓昌盛了17代

全球四大隱藏富豪都是誰?中國就有一個,而且富了17代。世界上有很多隱藏富豪,這些人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但卻能從幕後掌握一個國家的生死。比如今天講的這全球四大家族,有些能控制世界的經濟,有些能控制世界的糧食或者能源命脈,最牛的是咱們中國的一個家
隋朝「人臉識別」有多絕?一場人口普查讓國家「一夜暴富」! - 天天要聞

隋朝「人臉識別」有多絕?一場人口普查讓國家「一夜暴富」!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沒有攝像頭、沒有AI人臉識別,你能想像古人是怎麼普查人口、防止偷稅漏稅的嗎?隋朝就整出了一個堪稱古代「人臉識別」的硬核操作——大索貌閱,直接讓國家來了一波「人口大豐收」和「財政大回血」!隋初那會兒,簡直是「魔幻現實」現場
陳毅批評粟裕:你這是頂風作案啊,要惹怒毛主席了 - 天天要聞

陳毅批評粟裕:你這是頂風作案啊,要惹怒毛主席了

「粟裕同志,電報都捏出汗了!」1948年4月的清晨,陳毅抖著手裡的文件跨進指揮部,軍靴上的泥點子還帶著淮海平原的濕氣。粟裕從作戰地圖前抬頭,看見這位老搭檔額角的青筋突突直跳,便知道那個爭論半年的難題終於擺到了檯面上。中央軍委的戰略布局像塊燒
毛主席總結說:抗美援朝有四個偉大的意義 - 天天要聞

毛主席總結說:抗美援朝有四個偉大的意義

「東北的老百姓還能安心種地嗎?」1950年深秋,周恩來拿著前線的電報推開菊香書屋的木門。毛澤東掐滅煙頭,在青磚地上踱了三個來回:「這仗非打不可,麥克阿瑟的刀尖已經抵到咱家門口了。」七十三年前那場冰與火的較量,遠不止是軍事層面的碰撞。
依法打擊涉抗日戰爭網路謠言!兩起典型案例公開 - 天天要聞

依法打擊涉抗日戰爭網路謠言!兩起典型案例公開

抗戰硝煙散盡,抗戰精神永存!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政治家不是生來註定」:「草根」總統李在明 - 天天要聞

「政治家不是生來註定」:「草根」總統李在明

「即將上任的共同民主黨政府,將會是一個公正統一的政府,一個靈活務實的政府。」4日上午,韓國新任總統李在明在就職演說中承諾,「我將成為全體人民的總統。」他的妻子金惠景陪同站在首爾汝矣島國會中央大廳。幾個小時前,韓國中央選舉委員會統計顯示,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以49.42%的得票率贏得第21屆韓國總統大選,國...
大家談|李在明時代的韓國:政治格局重塑與中韓合作新前景 - 天天要聞

大家談|李在明時代的韓國:政治格局重塑與中韓合作新前景

□李冬新隨著李在明在2025年韓國總統大選中勝選,並正式宣誓就職,標誌著韓國政壇進入「李在明時代」。從政治邊緣重回權力中心,這位出身草根、以務實政策贏得民心的總統,將面臨國內經濟改革、政治對立加劇以及國際地緣博弈等多重挑戰,為韓國政治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這一權力更迭深刻重塑國內政治格局,韓國民眾對國內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