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政之初不識幾個漢字,看不懂大臣奏章,順治何以成為有為之君?

2021年10月08日21:59:07 歷史 1183

清代對皇子的教育超過歷朝歷代,從順治入關後,皇子們在五六歲的時候就要接受嚴格系統的教育,聘請的老師都是當朝大儒,教授滿、蒙、漢三種語言以及騎射技藝。

親政之初不識幾個漢字,看不懂大臣奏章,順治何以成為有為之君? - 天天要聞

然而,作為入關的第一位皇帝,順治自小卻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就連他親政時還看不懂奏摺,對漢文化也幾乎是一無所知。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順治帝幼年教育的缺失,他親政後又是如何進行彌補的呢?

順治八年正月,順治帝正式親政,然而執政之初的他,漢字認識的不多,大臣們上的奏摺也都不知所云。這種情況極大地刺激了他孤傲的自尊心。

六歲的福臨繼承皇位純屬意外,實際朝政大權都握在攝政王多爾袞的手裡,福臨不過是個傀儡皇帝。多爾袞出於不可告人的目的,屢屢阻撓小皇帝聘請帝師傳授知識,滿漢朝臣數次聯名上奏,請選滿漢博學之士為幼帝講經史、講帝王修身治國之道,都被多爾袞放在一邊不理不睬。

親政之初不識幾個漢字,看不懂大臣奏章,順治何以成為有為之君? - 天天要聞

因此幼年的福臨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然而如果沒有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開始直讀到四書五經的學習歷程,那麼就很難弄懂滿篇「之乎者也矣焉哉」的文言文含義,無論篇幅長短大小,都是這種格式體例,所以在親政之初,順治皇帝閱覽大臣所上的奏摺時茫然不知所云也就不足為怪了。

福臨作為皇帝,他的自尊心不允許透露出自己的無知,也不允許他安於聽侍臣講讀奏章,於是從親政開始,他就發奮讀書了。

懂事後的福臨自知幼學彌乏,而深知懊悔,他後來回憶當時的這段情況是這樣描寫的:「朕非常不幸,五歲時先帝太宗早已晏駕,皇太后生朕一身,又嬌生慣養,無人教訓,失去學習機會。年至十四歲,九王爺多爾袞死,始親政。閱讀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發奮讀書,好學不倦。」

親政之初不識幾個漢字,看不懂大臣奏章,順治何以成為有為之君? - 天天要聞

福臨讀書涉獵的範圍頗廣,不僅有中國傳統文化書籍,而且喜歡西方的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學知識。為了能夠閱讀諸臣章奏和處理政務,順治帝以極大的毅力苦讀漢人書籍,他把乾清宮當作書房,擺放了數十個書架,經史子集,野史小說傳奇等無不備之。

除了每天處理軍國大事外,順治帝讀書每至深夜。有時他五更起床讀書,至黎明佛曉,能夠流利地背誦方才罷休。為了保證有充足的讀書時間,他還規定每月中,逢五為視朝之期。短短的幾年,順治皇帝對先秦、兩漢和唐宋八大家的著作,明朝各皇帝的實錄,以及元明戲曲、話本等無不涉獵,學識水平日長千里。

親政之初不識幾個漢字,看不懂大臣奏章,順治何以成為有為之君? - 天天要聞

順治帝另一條求知之路,就是宜政宜學,他找到內院(內閣的前身)大學士們的頭上。順治九年除夕之夜,順治帝開了清代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先例,在中和殿宴請內大臣、大學士、漢尚書,還特別賜給漢大學士洪承疇、漢尚書高爾儼等人穿著貂皮朝服一套,稱他們「皆朕倚任大臣」,囑咐他們潔己奉公,要做文臣武將的楷模。

自此以後,順治帝屢屢幸內院,和大學士們日夜探討治國行政之良策,把內院當成他的第二個家。順治十年五月初五日端午節,順治帝又來到內院,發現官員大多回家了,便不滿地說內院各官下班也太早了吧。

親政之初不識幾個漢字,看不懂大臣奏章,順治何以成為有為之君? - 天天要聞

陪同的大學士范文程等趕忙奏答道:因為今天是端午節,所以大臣們回去較早,平日不是這樣的。當時僅有15歲的順治帝訓誡說:「想要安逸,必須先習慣於勤勞,等到國家大定,安樂才能長久。如果只圖眼前快活,先替自家打算而後才想國家,那縱使安樂也是暫時的!」

大概順治帝覺得話說得有點重了,後來表示端午佳節和家人團聚也是人之常情,但平日里要多加自勉。

順治帝經過數年的發奮苦讀,對漢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思想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禮,這也使她完全融入了中國漢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而也得出了與其祖先全然不同的治國理念——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親政之初不識幾個漢字,看不懂大臣奏章,順治何以成為有為之君? - 天天要聞

順治皇帝在位期間,極力推崇漢文化,有意摒棄滿漢藩籬,在他身邊有很多漢臣得以重用。這位年輕的君王為漢文化而沉醉,彷彿發現新大陸一樣心馳神往,而從滿蒙文化受到的啟蒙教育,又使他對北方少數民族具有相濡以沫的特殊情感,這種南北文化的差異,最終使順治皇帝成為大清入關後的第一代有為之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秦瓊、羅士信、程咬金為何是無人敢惹的三人組合? - 天天要聞

秦瓊、羅士信、程咬金為何是無人敢惹的三人組合?

隋唐演義中,猛將眾多,高手如雲,如李元霸是十八條好漢之中的第一位,宇文成都排在第二,這兩人都是惹不起的存在,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厲害的角色。但是如果說起組合,有三個人的組合是非常強大的,號稱無人敢惹,他們三人分別是秦瓊、羅士信、程咬金,這是為
梅蘭芳原配:悲涼的成全 - 天天要聞

梅蘭芳原配:悲涼的成全

王明華「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這樣的故事在民國時期的家庭里,可能是非常常見的現象。越是有學識越是追求新文化的人,越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而且就連當時身為藝術大家的梅蘭芳也不能避免這樣的俗套。但是又與其他拋妻棄子的薄情男人有所不同的是,梅蘭芳
「尼布楚」現狀,帶你看看真實的尼布楚,有幾句話不得不說 - 天天要聞

「尼布楚」現狀,帶你看看真實的尼布楚,有幾句話不得不說

尼布楚,這個在歷史書中反覆提及的名字,象徵著中俄兩國第一次正式的外交交鋒和邊界劃定。回溯到17世紀的中俄關係,這裡不僅是清朝與沙俄激烈衝突的見證地,也是和平談判的重要場所。本文將帶你走進尼布楚,從它的歷史背景、關鍵事件到如今的發展現狀,深度
特稿|精武傳奇 - 天天要聞

特稿|精武傳奇

虹口,北外灘。近千名來自上海各所學校的孩子們擺開架勢,氣宇軒昂地操練起迷蹤拳。此時此刻,現代與傳統交相輝映,高樓林立的陸家嘴天際線、古老的中華武術,以及少年們的颯爽英姿共同構成奇幻畫面,與上海獨特的城市氣質相得益彰。這一場景所承載的,正是一個延續了114年的海派傳奇故事。一個多月前的這場武術展示,主辦...
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李鐵:以檢察力量守護「世界遺產」景邁山 - 天天要聞

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李鐵:以檢察力量守護「世界遺產」景邁山

6月8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開幕式上,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文物報社承辦的第六屆「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推介名單揭曉,13個團體和12名個人入選,普洱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李鐵入選。  「這是對普洱『綠色檢察』5年來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守護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給予的最高評價。...
改土歸流:雍正穩固邊疆的無上陽謀,成功為大清續命兩百年 - 天天要聞

改土歸流:雍正穩固邊疆的無上陽謀,成功為大清續命兩百年

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深夜,雍正特意來到軍機處,分別向直隸總督蔡珽與雲貴總督鄂爾泰寄發上諭。前者要求蔡珽處死正在杭州服刑的年羹堯,後者則要求鄂爾泰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其中特別叮囑軍機處,千萬不能貽誤改土歸流的上諭寄送。改土歸流是何要緊政策,為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