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一首詩光照了一段歷史,一個人詮釋了一種人生

2021年04月08日01:40:07 歷史 1002

自從靖康之變(1127年)以來,南奔建立的南宋王朝始終處於北方游牧民族持續不斷的衝擊和高壓之下,如今,女真人雖然亡國,但不斷南下的蒙古人卻更加精銳致命。

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面對兵臨城下的蒙古人,臨安城裡亂成一團,以兩位宰相陳宜中和留夢炎為首,帝國的大小官員們紛紛棄職逃命做鳥獸散。而已經66歲的太皇太后謝道清發現,她和年僅4歲的宋恭帝趙㬎(xiǎn),已經孤獨無依,帝國已無人可用。

文天祥:一首詩光照了一段歷史,一個人詮釋了一種人生 - 天天要聞

此時,風雨飄搖的南宋朝廷想起了文天祥,一個曾經因為性格忠直得罪權臣賈似道,以致被貶出朝外的低級公務員,他臨危受命,被任命為臨安知府,協助拱衛京師。

但是當文天祥回到臨安城內的鳳凰山皇城的時候,發現幾乎已經無人來朝,除了他之外,就只有少數一些低級官員,還畢恭畢敬伺立在老邁的太皇太后謝道清,以及5歲的宋恭帝趙㬎左右了。無人可用的太皇太后謝道清,只得頒發懿旨,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全權負責與城外元軍主帥伯顏的談判事宜。

文天祥:一首詩光照了一段歷史,一個人詮釋了一種人生 - 天天要聞

在文天祥看來,他20歲就高中狀元,39歲時以贛州知州的身份起兵勤王,如今危難之際臨時被任命為宰相,他對於家國天下,更是承擔著發自肺腑的崇高責任。

文天祥代表南宋朝廷,出城談判,面對氣焰囂張的元軍統帥伯顏,文天祥毫不懦弱退縮,堅持與伯顏抗爭辯論,伯顏怒了,下令將文天祥拘押鎖拷起來。這一天,是德祐二年(1276)農曆正月二十四日。10天後,南宋朝廷在臨安向元軍投降。

文天祥:一首詩光照了一段歷史,一個人詮釋了一種人生 - 天天要聞

於是,文天祥被蒙古兵押解北上,但在途中逃脫南下,歷經九死一生輾轉來到福州。此時,在福州做了南宋皇帝的是7歲的趙昰,是為宋端宗。此時,文天祥再次被委以重任,被任命為右丞相知樞密院事。深受皇恩的他繼續組織義兵抵抗蒙古兵,但當他的妻妾子女都被俘虜後,他也在廣東海豐再次被捕。

文天祥:一首詩光照了一段歷史,一個人詮釋了一種人生 - 天天要聞

後來,面對蒙古兵的威逼利誘,他寧死不降,在被元軍押解前往追擊宋軍時,他寫下了千古聞名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一首詩光照了一段歷史,一個人詮釋了一種人生 - 天天要聞

文天祥說,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千辛萬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經過四年的艱苦歲月。國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嘆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虜自此孤苦無依。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後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文天祥:一首詩光照了一段歷史,一個人詮釋了一種人生 - 天天要聞

這首詩飽含沉痛悲涼,既嘆國運又嘆自身,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致,但在最後一句卻由悲而壯、由郁而揚,迸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顯示了詩人的民族氣節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

文天祥:一首詩光照了一段歷史,一個人詮釋了一種人生 - 天天要聞

詩的首聯「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兩句作者回顧了自己一生的主要經歷。概括地說,是兩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選拔,經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二是在元軍入侵、宋室危亡之際,響應朝廷「勤王」號召,在德祐元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產充軍費,起兵抗元,在頻繁不斷的戰鬥中度過了四年。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為挽救危亡,竭盡全力,苦苦支撐,但局勢卻越來越危殆。此時,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敵手,自己也兵敗被俘。眼看大勢已去,詩人不禁悲從中來。

文天祥:一首詩光照了一段歷史,一個人詮釋了一種人生 - 天天要聞

頷聯「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兩句從國家和個人兩方面展開和深入加以鋪敘。宋朝自臨安棄守,恭帝趙㬎被俘,事實上已經滅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軍民自動組織起來抵抗。文天祥、張世傑等人擁立的端宗趙昱逃難中驚悸而死,陸秀夫復立八歲的趙昺建行宮於崖山,各處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這種局面,加上說「風飄絮」,更加的形象生動。這時文天祥母親被俘,妻妾被囚,大兒喪亡,真似水上浮萍,無依無附了。

文天祥:一首詩光照了一段歷史,一個人詮釋了一種人生 - 天天要聞

頸聯「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兩句詩人選擇了戰鬥經歷中的兩個典型事例,描述了自己的所遇和所感,也形象地反映了詩人備嘗艱辛危難,歷經了險隘難關的戰鬥生涯。「 惶恐灘頭說惶恐」追述了兩年前在江西與元軍交戰,終因敵眾我寡失敗,從惶恐灘一帶退到福建,當時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又有渡海遇難之險,作為軍隊統帥,尤感惶恐不安。「零丁洋里嘆零丁」寫這一次再度失敗,全軍覆沒,自己落入元軍手中,而今經過零丁洋,往事浮現在眼前,不但感慨萬分,憂思重重,而且內心也產生了寂寞、孤獨之感。

文天祥:一首詩光照了一段歷史,一個人詮釋了一種人生 - 天天要聞

尾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寫作者面對個人生死與民族大義的時候,他認為:古往今來,人是難免一死的,為拯救祖國而死,捨生取義,一片丹心將會垂於史冊,映照千古。這激情慷慨的兩句詩,表明了詩人捨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全詩也因有此兩句收尾而成為一代名作,千古壯歌。

文天祥:一首詩光照了一段歷史,一個人詮釋了一種人生 - 天天要聞

此詩為氣貫長虹、啟迪後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愛國志士和廣大民眾。據說張弘范看到文天祥這首詩,尤其是尾聯這兩句,連稱:「好人,好詩!」誠然文天祥把做詩與做人,詩格與人格,渾然一體。千秋絕唱,情調高昂,對後世有深刻的啟發和廣遠的影響,激勵和感召古往今來無數志士仁人為正義事業英勇獻身。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高拱想不到,如日中天的他竟然會折在一個太監手裡 - 天天要聞

高拱想不到,如日中天的他竟然會折在一個太監手裡

徐階的時代過去了,高拱的時代到來,只是他想不到,他靠一個太監(陳洪)的幫助,重新回到內閣,卻因為得罪另一個太監,被再次趕回老家,若給中間加個期限,則只有區區三年。雖然時間有點短暫,但並不影響高拱擼起袖子加油干,於是歷時三年聞名於世的「隆慶新
「七一勳章」獲得者吳天一:為高原醫學「粉身碎骨」 - 天天要聞

「七一勳章」獲得者吳天一:為高原醫學「粉身碎骨」

(健康時報記者 邱越 王艾冰)為了方便學生隨時找他,吳天一院士把家安在離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步行僅10分鐘的地方。在這個百餘平米的屋子裡,處處都是各種書籍和資料,「高原醫學」的痕迹隨處可見。在吳天一書房兼卧室的最顯眼處,擺放著那枚代表黨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 天天要聞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琉球不該屬於日本!」中國將領一句隨口拋出的話,瞬間讓日本上下炸開了鍋。這話聽著平淡,可威力不亞於扔了顆輿論炸彈。日本急了,網友怒了,連官員都坐不住了。琉球這塊小島,背後藏著什麼秘密?將領的驚人發言一名中國退役將領在某次東亞安全會議上,淡淡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 天天要聞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錫金國王下令升起五星紅旗,宣布加入中國!」——1975年4月10日,這條消息短暫傳出,震驚周邊國家。然而,僅三小時後,印度軍隊開進錫金首都甘托克,這場「中國夢」瞬間破滅。錫金,這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國,為何會在關鍵時刻做出如此決定?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聞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國人的錢,我們想要,可又怕他們把島『吞』了。」庫頁島一位漁民的話,透著點無奈。曾經的中國東北寶地,如今成了俄羅斯的「後院」,島上資源多得能閃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卻緊巴巴。面對中國伸來的橄欖枝,他們既眼饞又犯怵。嚴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