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住你一生的,是這幾個「窮人圈子」,盡量不要接觸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靠近什麼人,那你就會被什麼人同化,沾染了對方的脾性。靠近君子,就有可能成為君子。靠近小人,就有可能淪為小人。

不僅君子、小人如此,就連富人、窮人也是如此。跟富人做朋友,那你就是富人圈子的另外一個富人。跟窮人做朋友,那你就是窮人圈子的另外一個窮人。

圈子,不僅代表了一個人所處的地位,還反映了他的層次和認知。認知高級的人,所處的圈子不會太差。認知低級的人,所處的圈子不會太好。

有人會說,我融不進高級的圈子,只能接觸低級的圈子,那怎麼辦?高質量的獨處,勝過低質量的合群。

困住你一生的,是這幾個窮人圈子,最好不要接觸。

一、只有「吃喝玩樂」交情的窮人圈子。

絕大多數的底層圈子,都有一個共同點,傾向於吃喝玩樂。一起吃飯喝酒,才聚在一起。沒有吃飯喝酒,就互不聯繫。

這就是典型的「酒肉之交」。像這種酒肉之交,基本算不上朋友,只能算普普通通的街邊過客。因為大街上隨便一個人,都能陪你吃喝玩樂。

為什麼我們總是喜歡融入到酒肉圈子當中呢?因為我們存在一個思維上的誤區,認為「多個朋友多條路」,就通過吃飯喝酒來結交朋友。

「多個朋友多條路」這個觀點,如果加一個前提,存在利益往來,那它就是正確的。反之,毫無前提,既沒有利益往來,也沒有深厚感情,那它就是錯誤的。

遇到問題的時候,朋友圈裡邊有幾十上百個酒肉朋友,可就是找不到一個人傾訴,更找不到一個人幫忙。

所謂「有錢有酒真兄弟,患難何曾見一人」就是這個道理。酒肉之交,終究不可信。

二、只剩下「隨波逐流」的窮人圈子。

從小到大,身邊的長輩、老師,都勸我們合群,彷彿不合群就跟犯了天條一樣。為了合群,我們會盲目加入到圈子當中,隨波逐流地活著。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發現,盲目合群就是對於人生最大的不負責。

在群體中,別人做什麼,我們就跟著做什麼,這真的就正確嗎?有可能,我們越是隨波逐流,越會被人帶到溝裡邊去。

在群體中,別人傾向於什麼,我們也跟著傾向於什麼,毫無自己的主見,這真的就有道理嗎?有可能,失去了主見的我們,會淪為群體的韭菜。

普通人最大的問題,不在於他們能力不足,而在於他們過分隨大流,缺乏自己的主見,無法將潛在的能力發揮出來。

如果圈子阻礙了我們的發展,那我們不妨遠離這些低級圈子。綿羊才會合群,猛獸總是獨來獨往。

三、既無感情,也無利益的窮人圈子。

人情社會的圈子,分為兩類,一類是純粹感情的圈子,另外一類是純粹利益的圈子。

純粹感情的圈子,講究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比如說,雙方有著同甘共苦的經歷,是患難之交,自然可以長久地相處下去。

純粹利益的圈子,講究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利益交易。比如說,你跟他合作,雙方各取所需,互相獲利,是合作夥伴,自然可以達成妥協。

跟有感情的朋友相處,我們會身處於溫暖的天地當中。跟有利益的合作夥伴相處,我們能夠收穫到一定的資源物質,滿足某些利益上的慾望。

有人會說,如果我所處的圈子,既沒有感情,也沒有利益呢?那毫無疑問,這就是典型的垃圾圈子, 連「雞肋」都不如。

基本上,我們所遇到的90%的圈子,都是這些垃圾圈子。加入其中,不過是浪費時間和生命罷了。

四、底層互掐,見不得人好的窮人圈子。

底層群體,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互掐。越是同階層的窮人,越會相互爭鬥,你看我不順眼,我也看你不順眼。

在職場中,你是打工人,他也是打工人。你領著6000左右的工資,而他領著5000左右的工資。這個時候,他就會仇視你,把你當成敵人。

你不理解,大家都是出來謀生賺錢的打工人,為什麼非要互相傷害呢?因為「不患寡而患不均」。

同階層的打工人,要麼一起貧窮,雙方毫無怨言,要麼一起有錢,雙方也心理平衡。如果你比他工資高,哪怕只高1000塊,他也會認為你十惡不赦。

為什麼他不敢仇視精英階層呢?因為他知道,他得罪不起。乞丐只會仇視比他更有錢的乞丐,卻不會仇視比他更高階層的百萬富翁。

底層互掐,是窮人階層無法出頭的根源。你要想出頭,別人就會阻礙你。可見,遠離窮人圈子,乃是擺脫底層泥沼的第一步。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