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就上頭的《幻獸帕魯》,讓我無時無刻不覺得在被AI支配
分類:遊戲
瀏覽數:7524
「帕魯大陸最不缺的就是帕魯,你不幹有的是帕魯干。」想必你這兩天沒少看到這句話。隨著《幻獸帕魯》的火爆發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到這款遊戲。而不得不說,這《幻獸帕魯》遊戲內容的確非常好玩。至少我自己是踩著礦,抓著新的帕魯,一抬頭髮現天就亮了。這款遊戲屬於那種看著平平無奇,但是你玩你也上頭的類型——它縫合了各種各樣優秀遊戲的玩法內核,而且這些內容之間沒有任何割裂感。進有緊張刺激的各大高塔boss、聖騎士、空渦龍,退有萌萌的疾旋鼬、棉悠悠、搗蛋貓,無論你喜歡怎樣的遊戲方式,都能在98塊錢的《幻獸帕魯》里找到。但在沒日沒夜玩了幾天後,伴隨著這種上頭的快樂,一種詭異的感覺也迅速蔓延開來。比如下面這兩張圖是《幻獸帕魯》的標誌性角色,阿努比斯和暴電熊。但只要是接觸過寶可夢遊戲的玩家,一眼就能看出來《幻獸帕魯》中的角色在外形上非常接近寶可夢。比如從造型上看這個幻獸就很接近人氣角色《波導的勇者路卡利歐》和金/銀/水晶版電系道館主馬志士的王牌怪獸電擊獸。
一開始我以為只是一個兩個角色有些相似,那麼這隻能叫做抄襲,或者借鑒,或者更文雅一點,致敬。但越往後玩,我發現《幻獸帕魯》100多隻帕魯每一隻身上都或多或少有寶可夢的影子。但這種撞庫式的抄襲卻讓我感到越發詭異,山寨其他著名角色的遊戲不是沒玩過,但這種奇怪的相似感卻從未感受過。而很快,作為一個天天關注ai的人,我明白了這種詭異的來源:在這遊戲里每遇到一隻帕魯,我其實都在感受一次被ai支配的體驗。來,我們先看看下面這倆圖。第一張圖是《幻獸帕魯》中的搗蛋貓。
接下來請你把手機拿遠,至少與你的眼睛保持一臂距離,再看下面這張圖。
當我在新手村撞上這個搗蛋貓的時候,當我看到它的第一眼的時候,我就以為這傢伙是皮克西。但後來我意識到,這要是換作人類親手抄襲寶可夢的畫風,絕對不會是這種感覺,這是只有人工智慧才會創作出的設計,只有今天的生成式ai才會製造出來的一種詭異而新穎的抄襲感。我放兩張今天生成式ai大流行里你可能已經在各種地方遇到過的圖你就懂了。左邊是一位身著白色長裙的少女,右邊是青眼白龍。兩者本應沒有任何關係,但是當你將視線拉遠,就會發現兩者在低解析度下是同一張圖片。這便是人工智慧創作的核心。
人工智慧創作中需要運用一種名為神經風格遷移的深度學習技術。神經風格遷移通常採用兩個主要組成部分,內容圖像和風格圖像。內容圖像是希望保留原始物體結構和布局的圖像,風格圖像是擁有獨特藝術風格或視覺表現形式的參考圖像。比如經常被拿來展示效果的梵高的《星空》。模型通過將某一幅圖像的風格圖像應用到其他內容圖像上,就可以生成具有新藝術風格的圖像。這和我在《幻獸帕魯》里體會到的錯覺十分相似,兩張圖離近了看並不像抄襲,但是離遠了看就是會發現非常接近。比如下面這一組就是使用相同的原理進行人工智慧創作的圖片。
這張圖片就是得出來的結果。雖然離近了看,兩張圖畫風差距很大,不過一旦解析度降低,兩張圖就變成了相同的一張圖。性能越好的人工智慧模型越能夠加大兩張圖的差距。
比如當我出了新手村,見到遊戲中第一個boss,39級的森猛獁的時候,我的注意力卻完全被旁邊的企丸丸吸引了,因為在我眼裡,它真的挺像《寶可夢珍珠/鑽石》裡面的波加曼。但這支波加曼又渾身透露著自己不是波加曼——《幻獸帕魯》里的角色設計確實非常像寶可夢,但你仔細看每一處細節,就是找不到雷同的地方。
這讓我覺得自己簡直就是掉進了gans的陷阱里——上面提到的ai靠搞「雷同」來創作,背後都歸功於生成式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s)和變分自編碼器(variational autoencoders, vaes)。gans由兩個神經網路組成——生成器(generator)和判別器(discriminator)。生成器試圖從隨機雜訊中創建逼真的圖像來「欺騙」判別器;而判別器則負責區分真實世界的作品與生成器產生的贗品。通過這種競爭式的訓練過程,生成器逐步提高其創作出接近真實作品的能力。而vaes是通過學習數據的分布並以某種壓縮形式表示輸入數據,然後從中解碼生成新圖像的技術。模型通過多層神經網路對輸入圖像進行分析,學習圖像的底層結構、色彩搭配、筆觸走向等複雜的視覺特徵,並能夠理解這些特徵如何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且有意義的圖像。經過大量迭代訓練後,模型逐漸提升其創作能力,不僅能模仿已有的藝術風格,還能創造新穎且有時令人驚嘆的藝術作品。尤其是在大語言模型發展成熟後,用戶可以通過向模型提供關鍵字、描述或參考圖像來指導人工智慧生成特定風格或內容的畫作。高級的人工智慧繪畫工具還支持用戶調整生成參數,從而更精細地控制最終作品的表現形式。
所以當我在一個個帕魯身邊遊盪時,我彷彿能聽到製作方在對它背後的那個人工智慧創作模型說,「請基於寶可夢設計角色」,然後各種詭異的帕魯就蹦出來了。而有這種詭異感的並不只有我自己,在遊戲迅速走紅後,人們發現這個遊戲的製作團隊一共也才20多人,於是很多人開始懷疑:《幻獸帕魯》里的帕魯們,是不是用人工智慧創作的?這個話題很快演變成玩家們敬愛的寶可夢要如何應對的討論。事實上在人工智慧領域中,訓練素材如果使用帶有知識版權保護的作品,那麼最終製作成型的模型也不能夠商業使用,同時基於這個模型得出來的結果同樣不能應用在商業領域中。也就是說,如果《幻獸帕魯》使用了寶可夢作為訓練素材,那麼將會面臨官司。而且根據steam最新的規章制度,遊戲在steam的展示頁面上,將會標註出」是否含有人工智慧技術」。根據steam的說法,他們將開發者使用的人工智慧技術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預生成內容,比如人工智慧作畫、人工智慧作曲。第二類是實時生成,比如遊戲內人工智慧實時生成人物對話。《幻獸帕魯》很有可能屬於第一類。但是這裡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時間差——他上架steam頁面時,這條規章制度還沒頒布,所以即便《幻獸帕魯》真的採用了人工智慧技術,也不需要在steam展示頁面標註出來。於是沒有人能直接證明《幻獸帕魯》使用了某種人工智慧創作技術,然而每一隻帕魯身上卻都透著人工智慧創作獨有的味道,它們就在你越玩越上頭的過程里瀰漫開來。而就在我被這些氣味搞的暈頭轉向時,任天堂、game freak和creatures合營的寶可夢公司也發布了一則公告:
「我們(指寶可夢公司)收到了有關其公司在2024年1月發售的遊戲中,出現類似寶可夢的元素。但是我們並沒有對其授權。任何針對寶可夢知識產權的侵害行為,我們都將會在調查後,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公告最後還像是在對幻獸背後的那個自以為有了創作能力的模型喊話:「我們會繼續發揮每個寶可夢的個性,用心守護並培養它們,為大家與寶可夢世界的羈絆而努力。」我做夢也沒想到,有一天寶可夢終於遇到了比它更能製造幻覺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