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少輕狂到黯然退場:中年人不配打遊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大部分喜歡打遊戲的男生到了畢業參加工作,有了一定的經濟能力後,打遊戲的頻率反而更低。

他們會買一台遊戲電腦,一台switch放在卧室里,卻很少觸碰。

因為熱愛,所以想要擁有。

可現實生活中所要面對的是房貸、車貸、升職、投資、內卷......

面對巨大的壓力,短暫的歡樂成為奢侈。

只有在得到片刻喘息之後,才能無所顧忌地打開遊戲機,躲進遊戲的世界裡叱吒風雲。

一位喜歡玩遊戲的男生曾在社交平台說道:「當大人當得太久了,我想找回小時候的快樂,哪怕半個小時也好。」

讀書時期,在父母的保護傘下,壓根不會考慮久遠的未來,和兄弟一起玩魔獸,打傳奇,無數個徹夜不眠的夜晚,是熱血青春的真實寫照。

直到有一天,才恍然發現,也許自己真的玩不好遊戲。

也是從那一天開始,與遊戲漸漸疏離,卻從沒有真的放棄。

工作之後,真正快樂的時間少之又少,遊戲的存在就像一種精神寄託,暫時隔絕現實世界的紛擾,讓他們在另一個時空里做回自己。

短暫的快樂過後,又開始為生活而奔波忙碌。

男生一旦踏入社會,很多愛好就會被貼上無用的標籤,尤其是玩遊戲。

每當玩遊戲時被家人看到時,都會被指責「不靠譜」。

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都多大年紀了,還玩這個,能不能成熟點?

人們允許男生偶爾將壓力訴諸煙酒,卻無法理解他們在遊戲中找尋慰藉。

當男人上了年紀,有了家庭,背負更多的責任後,年少時的熱愛便不再被接納。

曾看過這樣一則視頻,應當是如今大部分中年男人的真實寫照。

一位丈夫下班後主動把孩子接回家,猛幹家務,並且給妻子送上一束花。

如此反常的舉動,讓妻子不禁發問:「你今天是有什麼事嗎?」

丈夫小心翼翼地回答:「有個很久不見的兄弟,約我打兩把遊戲。」

從丈夫不安的眼神中能夠感覺到,似乎他自己也早已認為,中年男人不該打遊戲。

電視劇《我的事說來話長中》有句台詞:「在外界看來,成熟的男人就該不苟言笑、成熟穩重,而玩遊戲這件事更被粗暴地劃分成幼稚行為。」

事實上,打遊戲只是一種娛樂活動,是休閑放鬆的方式之一,不是一種陋習。

打不打遊戲,從來都不是衡量一個男人成熟與否的標準。

網路上曾流傳這樣一則漫畫,引發不少中年玩家的共鳴。

漫畫中的主人公每天下班停好車後,總會把車燈關上,在車裡默默抽一根煙,靜靜地享受片刻的獨處時間。

回家前,他是一名為了家庭、為了前途四處奔波的員工。

回家後,他是妻子的丈夫,是孩子的父親。

日復一日地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只有在車上的十幾分鐘才屬於自己。

很多中年玩家就像這則漫畫里的主人公,只有在玩遊戲的時候,才可以暫時忘卻生活中的瑣碎,並在遊戲的世界收穫單純乾淨的社交。

不打遊戲不一定就會成為人生贏家,打遊戲也不等同於逃避現實。

國內最早的一批遊戲玩家中,有些人已經成為某個領域叱吒風雲的人物,而他們並沒有完全放棄遊戲。

一位網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他的經歷。

他曾與一位事業有成的好友相逢,多年未見不免有些生疏,但只要提及當年一起玩過的遊戲,兩人之間因為歲月築起的一堵牆,瞬間就被瓦解。

聊起遊戲時,那種激情與喜悅,一如當年。

當被生活磨平稜角,有些人只有在打遊戲時,你才能看到他的眼中閃爍的光芒。

社會主流價值中,對於中年遊戲玩家的盲目排斥與不理解,其本質傳達了一種觀念:什麼年齡做什麼事。

越來越多的中年人被迫退出遊戲世界,只有少部分仍在堅守。

選擇永久回歸現實的中年人,他們將人生當做另一場遊戲,用盡全力去生活,演繹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沒有在遊戲中按下「退出」按鈕的人,他們在歷經世態炎涼,嘗盡人間百態後,仍在心中留下一份凈土,紀念那段年少輕狂的時光,堅守著那份純真,保持著那份對於熱愛的執著。

《精進》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的價值體現在他能堅持去做別人不屑做、不敢做或者做不了的事,正是這些行動構成了一個人的獨特性,不盲從社會主流,不隨聲附和,寧可做一個異類。」

只要能夠做到自我控制,不對遊戲產生依賴,並且有足夠的意志力來自由支配休閑時間,打遊戲的男生同樣值得被接納,被理解。

在追尋熱愛的事情時,眼裡有光的樣子,會散發出一種非顏值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