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營造恐怖氣氛——《黃泉:孤島驚魂》簡評

歡迎關注,獲取更多遊戲評測資訊,入手與否不再猶豫~喜歡的不妨點個贊唷(๑•̀ㅂ•́)و✧

國產恐怖有一個天然的屏障限制了恐怖作品的等級——「建國後一律不能成妖!唯物主義不允許有鬼,要用科學解釋一切!」,這限制了一個基本的恐怖營造法,那就是人類對未知事物的恐怖。

死寂》,《筆仙》,《咒怨》 這些名作都是有真鬼的,所以國產恐怖不可避免進入一個怪圈,用幻覺用夢來解釋這一切。本作也不能倖免,所以你甚至會看到用VR來解釋這一切。

雖然作者倔強的給了一個開放式最終結局,此外壞結局也不能用夢與VR解釋,但只要科學解釋劇情天然就會降低恐怖濃度,雖然會讓劇情合理化也算有點正收益。

再談談其他常見的恐怖氣氛的營造方法,東亞恐怖電影的氣氛歷來被人推崇,我覺最主要的就是差異化,陌生化熟悉事物。常見的東西突然變得陌生,就是最常見的恐懼氣氛營造方法。

試想上一秒還十分可愛的小女孩,你在她身後逗她玩,她在笑著回答你。突然她不說話了,你也看不到她的臉,只能看到她的頭髮,看到她拿刀子割布偶娃娃的背影,這就很有恐怖的氣氛。

而同一恐怖元素如果出現多了,這種恐怖效果就會下降。本作的恐怖鏡頭與Jump Scare較為密集,這也是讓恐懼效果下降的一個關鍵原因。陌生的東西第一次很可怕,但是出現了多了,大家就習慣了,即使那畫面很瘮人。

另外在塑造氣氛的時候突然出現一個選項就會齣戲,打斷了氣氛塑造的效果,就好比劇情精彩部分就要來了,突然就是下集預告與廣告時間,破壞了好不容易營造出來的沉浸氣氛。

而且紅衣小孩這種東西,在恐怖片愛好者眼裡實在太熟悉了,老實說恐懼效果並不好。

那怎麼用這種熟悉的東西傳遞出恐怖感,那就需要熟悉日常作為鋪墊,熟悉的日常發展,然後再給出不熟悉,意料之外的場景,這樣就會恐懼。

本作實在劇情發展實在太快,實在讓人一直猜不到,沒了日常,熟悉的恐怖元素倒是接二連三在努力的嚇我,讓我麻木了。而且本作故事本身就很短,雖然有輪迴換來了部分熟悉,整體沉浸感還是有待提高。

故事本質是一個不嚇人的故事,我自始至終更多的是摸不著腦袋,不知道什麼情況,而不是被嚇到了。當然本作恐怖也有做的不錯的地方,比如聲音。聲音本身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未知的,陌生的,讓人容易產生聯想的。

一首異於平常的《小星星》出現的恰到好處,配合廢棄小診所出現在眼前,還是很起效果的。

恐怖最需要的還是沉浸感的營造。熟悉的民俗故事,恐怖童話,常見的黑夜,故事背景介紹這些就是為了讓你快速進入劇情,如果上來全是摸不著腦袋的感覺,雖然也有恐懼效果,但表達終究是不盡人意。

本作男主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找老婆,但是失憶了完全記不清老婆,這陌生感究竟是讓人更多摸不著腦袋還是恐怖還是自行體會吧。另與不是那麼陌生的自己對話,這種鏡頭的出現,也讓恐懼感大為下降的。

劇情中男主與自己有過幾次對話的,包括看鏡子,都可看作與自己對話的一部分。但可惜這個對話的對象在我看來還是太正常了,甚至有種心平氣和的感覺。如果讓他滿臉血跡,語氣斷斷續續,手不知道在比劃些什麼是不是就更恐怖了?

有一個玩過本作的玩家是這樣對我說的,明明是一個很平常的故事,作者偏要往鬼怪嚇人方向做,但做的又不是很成功感覺。

最後再說說本作的其他特點吧。

為了避開番茄醬鏡頭過審,用了大量草圖代替真人出鏡。輪迴後能一鍵快進與看到所有關鍵選項這一點十分好評,能讓人節約大量時間。

本作是新人處女作,在國內做恐懼向作品本就是地獄難度,能挑戰就很有勇氣,而且本作的故事還是完整的,這點在恐懼向作品裡還是值得誇獎的。

此外本作價格還是很親民的,作為新人作不妨支持支持,希望下次能看更恐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