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最艱難的時期,跟家庭最艱難的時期,其實是重疊的——中年期。
對比年輕人,中年人既面對職場的歧視,也逐漸賺不到錢,身體精力逐漸衰退,再加上上有老,下有老,日子會很難過。
對比老年人,中年人還需要背負太多的責任,沒有時間容許他們休息,也就只能拼了命去幹活,人生愈發迷茫,也就容易走了極端。
就跟爬山是一樣的。
年輕的時候,處于山腳,既看到希望,也體力充沛,根本不累;晚年的時候,處于山頂,已經走完了一生,只剩下舒爽和解脫了。
唯獨中年的時候,處于山腰,前看不到出路,後看不到來路,進退維艱,不知道如何是好
家庭最黑暗的時間,從你50歲後,遇到這些事兒開始。
02
人過五十,逐漸失業,收入降低,生活緊張。
現階段,35歲就是職場的一條紅線。35歲之前,還能繼續在公司上班。35歲之後,公司就開始裁員了。
也就是說,職場最歧視的,就是中年人。
在用人單位看來,工資便宜,且性價比極高的大學畢業生,可比上了年紀的中年人有價值多了,好壓榨,也不用擔心他們的身體問題。
中年人被職場辭退,那他們還有什麼選擇呢?
網路上有一個調侃:年紀大的參加吉祥三寶:保安、保潔、保姆。體力好的參加鐵人三項:滴滴、外賣、快遞。
基本上,中年人們可以對號入座了。
收入降低,而家庭的花費越來越多。到頭來,不僅是自己苦,就連身邊的親人也苦,家庭的處境不就黑暗了嗎?
03
人過五十,家庭關係不和, 加劇了家庭悲哀的局面。
中年人的家庭關係,真的就和諧嗎?並非和諧。相反,還矛盾重重。
婚姻,早就已經名存實亡了。
跟另一半的關係,就像是陌生人,大家在一起,不過是因為結婚多年,已經有了孩子,不得不繼續湊合著過日子罷了。
親子之間,也產生了諸多矛盾。
跟子女的關係,已經存在一定的「代溝」。父母的傳統一套,跟子女的現代一套,逐漸產生了衝突。可以說,這種衝突,就是觀念隔閡。
夫妻雙方淪為了陌生人,跟子女也存在觀念上的衝突,家庭不就「家衰吵不停」了嗎?
很多人不理解,都是親人,為什麼就無法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呢?理解不了。
你身為父母,能接納子女是平凡人,大學畢業就失業的現實嗎?基本上,都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
你身為妻子,能接納丈夫是平凡人,已經養不起家庭的現實嗎?基本上,都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
04
人過五十,容易因為一場大病,而毀了家庭。
中年人最怕什麼?最怕生病。不僅怕自己生病,還怕身邊的親人生病。
一場小病,也許忍忍就過去了;一場中病,需要花費家庭大部分的錢財;一場大病, 也許掏空整個家庭都治不起。
從古至今,醫療資源都是昂貴的,也都是稀缺的。需要醫療資源的人那麼多,不就只能通過「金錢競爭」的方式,來獲取了嗎?
問題是,收入越來越低的中年人,哪有什麼金錢呢?
老人生病,動不動就卧病在床,成為了醫院的常客,這讓人頭疼;
中年人生病,無法外出賺錢,還需要掏空僅剩不多的積蓄,這讓人無奈;
環境越來越差,全家人都生病,或者遭遇了某些意外,那問題就嚴重了,有可能只能面臨「等死」的結局。
人吶,不怕死,只怕病。畢竟,死亡是短暫的痛苦,而病痛,對於家庭以及當事人來說,就是長期的折磨。
05
寫到最後
40歲到50歲這段時間,恰恰是人生最迷茫的階段。
50歲到60歲這段時間,恰恰是人生最艱難的階段。
所以有很多人都戲謔:原以為爬過了一座大山,就苦盡甘來了。殊不知,爬過了一座大山,後邊還有無數座大山。
又有多少人,還未抵達終點,就倒在了某座大山上呢?數不勝數。
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可以永遠收入穩定;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可以永遠不會生病;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跟家人的關係可以永遠和睦如初。
行情在變化,環境在變化,病毒在變化,人心在變化,就連我們自己,也會時常變化。這就註定,生活充滿了變數,以及無常。
如何應對無常,這就只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天不渡人,唯有自渡。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