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經常講:向上社交。
覺得只有結識更高層次的人,才能拓展人脈,突破圈層壁壘。
但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卻有一句告誡:
「對層次、能力遠超你的人,不要試圖去討好他,沒啥用。」
人與人長久交往的本質,在於實力吸引,價值互換。
你弱的時候,奉承誰也沒用。當你強大到一定程度,無需攀附任何人,人脈也自會因你而來。
01
- 越巴結人,越沒人把你當回事。
看狄更斯的小說《遠大前程》,主人公匹普的經歷讓我觸動頗深。
匹普原本是一個生活在倫敦鄉下的少年,父母雙亡後,在姐夫的鐵匠鋪里當學徒。
他對自己的貧窮出身常感到羞愧與不滿,一心渴望改變現狀。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別人的資助下,得到了離開家鄉去倫敦接受教育的機會。
可進城後,他想的卻不是好好讀書,而是把擠入上流社會社交圈當成快速獲得成功的敲門磚。
就這樣,匹普開始到處借錢,請貴族人士們吃喝玩樂,還特地雇了跟班,好讓自己在排場能配得上得這些人。
直到後來欠的錢越來越多,到處被催債,他打腫臉充胖子的事終於暴露無遺。
而在他巴結討好過的朋友里,非但沒有一個人願意幫他,反而都紛紛等著看他的笑話。
到此,涼薄冷漠的人情和債台高築的現實,才將匹普從迷夢中驚醒。
有句話,說得很扎心:沒有價值的人,就像一盤滿身油污惹人嫌棄的菜盤子。
人性的本質,就是慕強欺弱的。
沒有平起平坐的資本,縱然千般忍讓,萬般討好,也改變不了你在對方眼中一文不值的事實。
我有個朋友,曾經也被她的部門主管狠狠上了一課。
當時她剛調過來不久,主管一開始表現得對她挺友好,常有意無意暗示以後會好好栽培她。
她便信以為真,每天任勞任怨,聽候對方差遣,幫其做各種雜事私事。
有段時間,主管說家裡的保姆臨時辭職了,請她幫忙接送幾天孩子。
為了能跟主管打好關係,她不僅主動照顧孩子,還每天費心給孩子準備各種零售水果。
但沒想到這一接,就是一整個學期,嚴重佔用了她的時間,也打亂了她的生活計劃。
原以為,雖然累點辛苦點,只要做的這些事能被認可,也是值得的。
直到她有天在無意中聽到主管的電話聊天,說新保姆早就找到了,只是眼前有個肯巴結自己的員工,不用白不用而已。
這番話,如同一盆冷水,將她瞬間澆醒。
事後,朋友懊悔地對我說,早知竹籃打水一場空,當初就應該把精力放在工作上。
很多人常寄希望於,以向上社交的方式來改變命運。
卻很少去想,那個更高的圈層的人憑什麼要接納你。
事實上,你越是費盡心思的巴結,只會讓人越加看貶看輕你。
到最後,你把別人當人脈,別人卻不過當你是韭菜。
02
- 聰明人,往往很少混圈子。
網上曾有個話題:社交到底有沒有用?
一條高贊的回答是,如果你還不夠優秀,那你的付出,99%都是無用的。
李尚龍上大學時一度十分熱衷於參加社團活動,還因此而結識一位老師。
為了拉近關係,得知老師晚上有值班,他會特地拎上水果去看望,老師對此也一律照單全收。
可等到他寫入黨申請書,想請老師幫忙時,卻只得到冷冷的兩個字:沒空。
經此一事,李尚龍才意識到,需要靠刻意維繫的關係,都只是在浪費心力而已。
他退出了很多圈子,精減了通訊錄,開始一門心思撲在自己所愛好的英語學習上。
憑藉練就的真才實學,他拿下了希望之星風采大賽的全國大獎,併入職新東方成為一名老師。
多年後,他意外接到那位大學老師的電話,請他幫自己兒子推薦一名優秀的英語老師。
而那天對方與他溝通的語氣也變得十分客氣有禮,與當年高高在上的模樣已截然不同。
馮唐有句話:不要逼自己無效社交,交往要彼此有貪圖。
你自身沒錢沒資源沒背景,談人脈就是一個笑話。
想要改變別人對你的態度,你得先提升自己在別人眼裡的高度。
編劇陸JJ早年剛進寫作圈時,一心想要結交行業大佬。
為此,他奔走於各種論壇活動,熱衷於給人發名片,拉關係。
可他的滿腔熱情,換來的卻都是無視與冷遇。
有次他給一位影視公司的總監遞名片,對方不僅直接拒收,還當面將他的名片丟到一旁。
經此一事,他徹底明白:一個真正有價值的社交圈,絕不是靠攀附誰、巴結誰就能立足的。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在他憑藉自身努力在編劇界嶄露頭角後,業內前輩們反倒會主動來找他。
一天,他看見微信里有個好友申請,通過後才發現,竟是當初丟他名片的那位總監。
正如周國平所說:社交場上的主宰絕對不是友誼,而是利益或實力。
弱者依賴他人,智者鍛造自我。
等你的位置變高了,實力變強了,想要的一切,人心、人緣、人脈,該來的一個也少不了。
03
- 真正的人脈,都是換來的。
社會學家布勞提出過一個觀點: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和互動,都是一種價值交換。
人人都想擁有好人脈,但經營人脈,與你對別人有多好無關,要看你可供交換的籌碼有多少。
自媒體人小馬宋曾分享過自己和羅振宇的結識過程。
2013年,看羅輯思維營銷做得很火爆,小馬宋對此深感興趣,想認識幕後的策劃者羅振宇。
但他明白,自己就算花錢成為羅輯思維的會員,也未必能吸引到對方的注意。
於是,小馬宋開始專註於提升自己的職場資歷。
後來,他終於有機會在羅輯思維見面會上見到羅振宇,並為此做了充分準備。
在自我介紹環節,他告訴羅振宇,自己在公眾號上賣出過1萬本書。
強調這一點,是因為羅振宇也有過公眾號賣書的經歷。
藉此成功吸引到羅振宇的興趣點後,他又繼續根據對方需求,提出可以幫其做一期廣告專輯。
隨之兩人很快就交換了微信號,約定了後續的見面。
如今的小馬宋不僅成功任職輯思維營銷顧問,還和羅振宇成了很好的合作夥伴。
有句話說得好:
「錢,不是賺來的,而是在你解決了別人的問題以後,獲得的回報。」
獲取人脈的關鍵點,也在於此。
你想從別人拿到一些東西時,不妨想想自己能給別人什麼。
1970年,喬布斯認識了學長沃茲尼克。
喬布斯非常欽佩沃茲尼克在電子材料組裝方面的天賦,一心想要和對方一起合作創業。
但那時沃茲涅克已是惠普公司的職員,擁有高薪收入,對喬布斯的提議並不感興趣。
直到隨著世界上第一台個人計算機Altair誕生,沃茲也嘗試組裝出了自己的電腦,卻苦於銷售無門。
喬布斯知道後,便到處發動自己的人脈資源,為沃茲尋求銷路。
剛好他的一位零售商朋友保羅·特雷爾有這方面需求,經過考察,決定訂購50台整機。
有了這個良好的開始,沃茲的電腦逐漸聲名大振。
而沃茲也因此感念於喬布斯的幫助,最終下決心與之攜手合作,成為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
所謂關係,本質上不過是利益的同盟遊戲。
最大限度優化自我,讓他人因結識你而獲益,你才會擁有建立人脈圈的前提。
你能給出什麼樣的價值,就會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
▽
國內著名商業諮詢顧問劉潤說過一句話:
「很多人想方設法去討好別人或者努力經營人脈,就是為了有一天對方能幫到你,這個狀態是不對的。」
需要你費力踮起腳尖攀援而來的關係,最後都只會讓你白白耗費心力。
高質量的社交,是用足夠的實力去吸引別人,同時也能從別人那換取到你所需要的東西。
若無等價交換,就別盼望別人雪中送炭。
從現在起,拿出棋逢對手的底氣,去打造勢均力敵的互利關係,才是正道。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