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問創業導師羅烈: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很努力,卻賺不到錢?
羅烈回答說:原因很簡單,就是做了太多跟賺錢無關的事。
現實中,很多人在搞錢路上,經常不是瞎忙活,就是鬧情緒,讓自己被各種瑣屑的事物纏住。
結果精力被分散,能量被消耗,最終一事無成,活得又累又窮。
一個人越來越有錢的跡象,就是開始斷舍離。
清理掉全部干擾項,你才把所有的時間、心力全都投注到事業上。
1
斷掉負面情緒
有一年,巴菲特犯下嚴重錯誤,創下了他擔任總裁以來的最低營收。
在致股東的公開信上,巴菲特自我反省道:
市場投資需要完全的理性,我卻陷入了情緒上的波動,最終導致決策失誤。
在巴菲特的投資理念里,情緒是賺錢最大的障礙。
及時清除那些負面的情緒,保持理智與清醒,你才能把財富裝進口袋裡。
職場顧問林嵐剛工作時,是個特別容易焦慮的人。
當時她在一家出版公司做品牌策劃,經常需要與客戶溝通、談判。
因為不擅長交流,她常常被客戶指著鼻子罵。
有一次,有位客戶還當著老闆的面,說她根本不適合這份工作。
面對指責與質疑,林嵐備感委屈,同時也陷入了嚴重的內耗:
她一邊懷疑自己的能力,一邊又不斷想證明自己。
那段時間,她經常感到心力交瘁,工作也沒什麼狀態,領導找她談了好幾次話。
這時她才意識到:
沉湎於負面情緒,不僅無濟於事,還會影響自己的前途。
於是,她慢慢平復好心情,不再焦慮內耗,把全部精力用於提升自己。
她買來許多專業書籍,學習談判技巧;並且經常主動與客戶主打交道,磨鍊口才。
即使再遭到責罵,她也不往心裡去,而是默默自我反省。
就這樣,林嵐的業務能力突飛猛進,不到一年就晉陞為主管,工資也翻了幾番。
稻盛和夫在《干法》一書中說:
「成功不要有無謂的情緒,當下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先把事做好。」
情緒是emotion,行動是motion。
你每多一分鐘沉浸在情緒泥潭裡,就少一分鐘來解決實際問題。
真正能賺到錢的人,永遠都只帶腦子,不帶情緒。
學會斷掉負面情緒,專心做事,你才能收穫最快的成長,享受更高的收入。
2
捨棄多餘目標
俄國有句諺語:「同時追兩隻兔子的人,最後一隻也追不到。」
在當今社會,賺錢的門路、機會有很多。
可你若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想嘗試,最終往往是什麼都做不好。
1889年,法國商人愛德華創辦了一家輪胎公司。
隨著企業規模變大,他想開拓更多業務:先辦了家造船廠,接著開了家釀酒公司……
沒想到的是,儘管公司業務越來越多,但幾乎每個子公司都出現虧空。
就連原本的輪胎企業,也出現了經營危機。
愛德華百思不解,於是去諮詢專家,對方說:你的問題是,業務太多了,你該問問自己,到底要做什麼?
聽了這話,愛德華恍然大悟。
之後,他停掉了造船廠、釀酒廠等業務,專心從事輪胎生產。
如今他創辦的這家米其林公司,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輪胎供應商。
很認同一句話:人往往成於一,而敗於二三。
想要成為真正的贏家,你必須削減目標,認準一個方向不懈努力。
知乎大V@李捷講過自己的故事。
李捷學中文出身,畢業後進了一家報社做編輯,工資不高。
於是在上班的同時,他積極發展副業。
他先是學炒股,接著做微商,後來又嘗試做短視頻。
結果折騰了半年,除了賠上一大筆錢,他什麼也沒得到。
此後他便收起其他心思,只專註於本職工作,每天堅持讀書、寫稿,不斷提升創作能力。
沒過幾年,他就晉陞為報社總編,同時成為新媒體創作者。
憑藉在文字領域的深耕,如今的他早已實現財富自由。
曾國藩說,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
目標太多,同時往多個方向發力,你終將一無所成。
把一萬件事做得平庸,不如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當你能夠捨棄過多的目標,懂得持續深耕,自然能挖掘到財富的寶藏。
3
離開底層圈子
社會學家羅伯特曾提出一個概念:社會認同傾向。
意思是說,人會不自覺地模仿身邊的人,進行思考和行動。
始終待在底層圈子,那麼你也會不可避免地被同化,最終背上貧窮的命運。
自媒體作家@清融,講過自己表哥的故事。表哥就讀於某985高校,畢業後在老家縣城找了一份清閑的工作。
他的想法是,以此工作為跳板,利用閑暇時間學習考公。
可現實情況是,同事們每天摸魚打遊戲,他想要看書學習,就會被嘲諷「裝」。
公司里講究人情世故,為了能融入集體,他不得不強迫自己合群。
同事組酒局,他陪著喝到昏天黑地;同事熬夜打牌、打遊戲,他也跟著通宵達旦地玩。
就這樣,沒過多久,表哥也能和同事們打成一片。
然而,和他們在一起久了,表哥慢慢忘記了初心,染上了種種惡習。
他沉溺於吃喝玩樂,對考公也不再上心,整個人懶懶散散。
幾年後,等他想逃離時卻發現早已沒有了離開的能力,只能在公司混混日子。
一個劣質的圈層,往往會消磨你的進取心,荒廢你的能力,讓你受制於貧窮。
趁早遠離那些拉扯你的人,你才能改變處境。
歷史專家張宏傑還在銀行打工時,每天下班都去圖書館待著,只為擺脫鄰居們的牌局。
這樣,他才能一心研讀歷史,最終成為暢銷書作家。
美國小說家喬治·內森,為了避免跟同事一起廝混酒場,毅然決然搬出合租的公寓。
沒有那些閑人的牽扯,他得以專心寫作,幾年後版稅超過百萬。
作家陳實說,劣質的圈層就像一個圈套,會牢牢地套住你。
底層圈子裡的人,交流的是吃喝玩樂的事,傳遞的是得過且過的價值觀。
只有與他們劃清界限,你才能避免與他們一起墮落。
想要賺錢,你一定要離開底層圈子。
沒有庸人的消耗,隔絕了惡習的侵染,你才能不受影響地投入搞錢事業。
▽
《減法》一書里說:
「從出類拔萃到萬里挑一確實很難,領先於95%的人卻相對容易,這並不需要你拚命,相反,你只需要做好減法。」
賺錢路上,給自己做減法,剔除那些不重要的東西,才能給財富留出空間。
戒掉無用的情緒,精簡繁雜的目標,遠離消耗你的圈層。
當你開始斷舍離,專註於成長與事業,變富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