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職場充滿了希望和夢想。
但是,當你真正進入這個領域,你可能會發現它和你想像的不太一樣,特別是那個似乎無處不在的「殺熟」現象,時常讓人感到困惑。
舉個例子,我的朋友小張在某公司開始了職業生涯,剛開始的薪水是每月4000元,他很滿意,因為他知道這是他職業生涯的起點。
他非常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夠得到更好的機會和更高的薪水。
但是僅僅半年後,他發現一個表現平平的新員工竟然拿到了5500元的月薪。這讓他感到很不公平,開始反思自己的工作表現,試圖找出原因。
很快,他發現這不是個例,而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社交媒體和朋友圈上,他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抱怨同樣的問題。

於是,他開始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以便在未來能夠獲得更好的機會和更高的薪資。他開始學習新的技能,參加各種培訓課程,積極尋找提升職業競爭力的方法。
通過這些努力,他終於得到了升職和更高的工資待遇。
小張的經歷告訴我們,在職場中,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這個問題實際上引發了我們的思考:
為什麼,有些公司更願意提高新員工的薪酬待遇,而對於老員工則顯得猶豫不決?
其中一個原因,是漲工資可能導致團隊不和睦。
但更深入地看,這可能是某種「領導至上」的文化使得上層更喜歡掌控下屬。
不得不說,這樣的企業文化會使得員工感到不被重視,缺乏動力和歸屬感。因此,公司應該採取措施,來保證所有員工都能夠受到公正的對待和薪酬待遇。

雖然說,「殺熟」現象令人不悅,但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其歸咎於自己的天真或努力。
例如,我們可以嘗試與公司溝通,表達我們的關切和需求,或者尋求職業發展的機會,以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
作為員工,我們要意識到公司的首要目標是盈利,而不是滿足每個員工的感情需求。
因此,我們需要更加積極應對這個現象,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規劃和準備。
這包括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識,以便在公司內部獲得更好的職位和工資待遇,或尋找其他更適合自己的職業機會。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只抱怨「殺熟」現象,而應該積極應對,並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規劃和準備。
最起碼,干不順心的話,我們還可以辭職或跳槽嘛。

這裡有一個小建議:
既然職場與學校、與家庭教育存在這麼大的差異,那為什麼我們不嘗試調整自己的策略,以更適應這個環境呢?
畢竟,傳統的思維和教育方式,可能在現代職場中並不總是適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擁有足夠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
換句話說,打工人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適應新環境。

當然在職場中,我們也需要明白,不是每家公司都會「殺熟」,也不是每個老闆都喜歡「殺熟」。
但當你遇到這樣的情況,除了抱怨,更應該思考如何為自己爭取更好的待遇,如何證明自己的價值。
這顯然需要你提升自己的技能、擴展你的人脈、展示你的領導力和創造力,以及不斷地尋找新的機會和挑戰。
因此,作為一個需要賺錢養家的打工人,必須時刻保持警覺,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職場表現,並尋找改進的空間。
我們可以參加培訓課程和行業會議,與同行交流經驗和見解,或者尋找一位前輩友人來指導未來的職業發展。

綜上所述,職場就像一個戰場,充滿了競爭和挑戰。
而面對這樣的環境,打工人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成長,保持清醒的頭腦,並發展出適應這個世界的策略。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片廣闊的舞台上,真正地做到獨樹一幟、風雨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