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招正當時,崗位眾多面試量大,信息化時代拓寬了學生們獲取招聘信息的範圍,手握多份面試邀請,腰揣多家錄用Offer,都是再普遍不過的現狀了,這也讓不少學生獲得了更多主動權與選擇權。可對於HR來說,任何一個環節沒跟上,都容易被候選人「放鴿子」造成入職率低下的問題。

1. 筆試環節:在校招場景下,很多企業會用一套標準化的測試題分析候選人的基本素養、道德品質、性格特質、心理狀態等等,但這類的測試往往題量大、目的不明確,很多候選人根本沒有耐心做如此多的考試題,還容易給候選人留下「企業事兒多」的印象,所以候選人在這個環節放棄是常有的事。
2. 面試環節:面試流程混亂是大多數候選人放棄繼續和企業溝通的重要原因之一,校招量大候選人多,很容易造成面試環節的不順暢,無論是初面還是復面,安排的不夠妥當專業,很容易讓應屆生們產生「再看看下家」的想法。除此之外,HR邀約的話術是否專業、面試形式是否靈活也是候選人反向考察企業的細節所在,若是企業只接受線下面試,很多候選人考慮到路程遠近,也會白白錯失和優質人才溝通的機會。
3. Offer環節:如果招聘流程到了Offer溝通環節,要是再讓候選人跑了,那真是會讓HR們相當受挫。當然,這個環節搞不定候選人的情況也很普遍,校招生們手裡沒三五個Offer作為談薪籌碼,恐怕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力不行。所以,在Offer溝通和發放環節,企業很容易敗在提供的薪酬福利在行業里是否有競爭力、僱主品牌形象是否符合年輕人的審美等方面,只有做好這些,才不至於在臨門一腳時掉鏈子。

那麼,在校招時面對候選人半路放棄的情況,HR難道只能束手無策嗎?下面這7個關鍵動作,能幫HR從細節處挽留高質量候選人!
1. 數字化篩選簡歷,提高人崗匹配度
首先,想要確保招聘的後續流程能高效順利的進行,在簡歷篩選環節就不該掉以輕心。因為校招期短、投遞量大,很多HR為了確保手裡的人才儲備足夠多,在篩選簡歷時門檻過低,就會在後續環節中造成斷崖式的流失。
Moka考慮到這一點,為了減輕HR工作強度的同時提高簡歷篩選的精準度,HR可以將簡歷上傳至人才庫,系統會自動將簡歷關鍵信息進行提取,從多維度考察,生成人崗匹配準確度,方便HR全方位甄別畢業生,高效篩選出優質的簡歷。

2. 樹立符合年輕人審美僱主品牌形象
新一代求職者,尤其是剛出校門的應屆生,對職場認知較淺,往往都是通過對企業形象第一印象選擇心儀的工作,這時,對於校招門戶的搭建就至關重要。
Moka能幫助企業打造多端適合年輕人風格的招聘窗口,幫助企業樹立更貼近候選人審美的僱主形象,強化品牌個性化呈現,增強候選人的求職體驗度,應屆生也可通過招聘公眾號就能投遞簡歷,覆蓋社交媒體宣傳渠道,提高渠道簡歷匯總量。

Moka幫助企業搭建的移動端招聘門戶
3. 善於利用校園大使,做好前期宣傳工作
校園大使是校招場景下獨有的角色,校園大使也更清楚不同專業的人才質量,能夠推薦更為精準的候選人,從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減輕招聘壓力,提高崗位吸引度。
Moka校招模式對於校園大使身份的管理,也有相應的內推功能設置,制定不同的內推獎勵規則,提高校園大使的工作積極性,幫助企業共同建設優質的僱主品牌形象。
Moka校園大使渠道功能
4. 參考行業內薪酬水平,為候選人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
薪酬待遇幾乎是所有「打工人」最關心的核心問題,年輕人對老闆畫餅的態度也越來越警惕,與其含含糊糊的玩文字遊戲,不如把實際的薪酬福利列清擺明,讓學生們感受到價值所在,HR們也需要做好前期行業薪資水平的調研,了解市面真實用工待遇,才能從關鍵點打動候選人的心。
5. 考慮開放更多實習崗位,從實習轉正更加靠譜
校招有一個特色在於,應屆生在敲定工作後,距離畢業還有一段時間空檔期,很多企業會選擇開放實習崗位,給這些已經拿到正式Offer的「准員工」體驗真實工作場景的機會,不但能緩解用人部門的工作壓力,還能低成本考察候選人的實際工作能力,讓候選人感受真實的工作氛圍,降低人才流動的可能性。
6. 用招聘系統做好自動觸達工作,讓候選人感受企業溫度
招聘周期短、入職周期長,是確保應屆生到崗率的難點之一,如何降低每個環節的人才流失是重中之重。Moka針對這一問題,推出了貫穿著整個招聘工作始末的「保溫期」設置。從「面試保溫期」開始,再到「Offer保溫期」「入職保溫期」,每個環節都能通過HR設置的周期節點進行自動化觸達候選人,佔領候選人心智,讓他們感受到來自企業對人才的重視,對即將入職的崗位熱情也不再遞減。

Moka後台關於保溫期的功能截圖
7. 對被拒人群進行及時回訪,從跑路原因入手改善
既然招聘的每個環節都有被候選人拒絕的可能,那麼如何防止拒絕頻發,是HR需要在招聘結束後復盤的工作內容。無論是面試被拒,還是Offer被拒,HR都應該及時詢問候選人拒絕崗位的理由,能從企業自身角度針對性的防止人才流失,為後續的招聘工作掃清障礙。
無論是春招還是秋招,能吸引到學生們的青睞已經是招聘成功的一半,但是,做好後續流程每一個關鍵環節的細節工作,才能確保應屆生進入企業成為真正的新鮮血液,為基業長青做好高質量的人才儲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