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中國遊戲產業研究院聯合伽馬數據共同發布《2022中國遊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報告顯示,「史上最嚴未成年遊戲防沉迷」規定執行一年效果顯著,75%未成年人每周遊戲時長在3小時以內,未成年人遊戲總時長、消費流水等都有極大幅度減少。
未成年人遊戲沉迷問題已得到基本解決,同時報告還指出,約65%未成年在遊戲受限後,轉投短視頻平台,48%轉投到網路視頻。
遊戲防沉迷管住了,孩子們開始看短視頻。有網友評論說,這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但從王者榮耀等手機遊戲、快手抖音等短視頻的上線、火爆的時間看,短視頻和手游的發展時間線幾乎是重合的,為什麼過去一年會發生如此大的轉變?除了遊戲時間的嚴苛限制外,短視頻平台又有什麼新增變數?
讓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故事,來自一位五年級小朋友的匿名投稿。媽媽不讓他玩遊戲,但他有微信,可以悄悄用視頻號看搞笑和遊戲視頻,或者打遊戲。媽媽為了不讓他看小視頻,開了青少年模式又被他輕易破解密碼,又可以看小視頻了。
過去一年,視頻號異軍突起,月活突破8億,成為短視頻第一大平台,靠的正是微信的持續導流。未成年人只要有微信,就可以通過視頻號看搞笑和遊戲視頻。阻攔未成年沉迷短視頻,真正保護好孩子們,首先必須切割微信和視頻號。
短視頻已成微信核心功能
2019年開始,抖音、快手不斷加碼青少年模式,但如今觀看短視頻的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未成年人接觸短視頻內容的途徑更便捷了。
以前看短視頻,可能要單獨打開一個App,現在短視頻內容已經深入即時通訊軟體、各種信息平台,刷朋友圈可以看,打開訂閱號列表,搜索引擎也可以看,就算你完全不想看,微信的一級入口也會適時出現一個小紅點,提醒你的朋友點贊過某條短視頻,吸引你看。
如今,靠微信12億用戶體量和熟人社交鏈,上線兩年的視頻號,已經成長為月活8億的短視頻產品,超越快手抖音,成為最大的短視頻平台。這其中又有多少是未成年人的貢獻呢?
2022年5月,中青報報道了一項關於未成年人使用微信的課題研究,發現有專屬微信號的未成年人超過六成,用微信的首要原因是為了方便溝通。尤其受疫情影響,微信、QQ等已經成為未成年人上網課、完成學業安排的重要工具,家長自然無法限制孩子使用。
其次未成年人用微信是為了社交、看朋友圈和獲取資訊。課題組調查未成年人對視頻號的看法發現,佔比最多的觀點是「看視頻號能緩解壓力」,超過70%;有超過六成分別贊同「視頻號內容時尚有趣」「看視頻號能增長知識」的觀點,有超過五成贊同「視頻號讓我更了解朋友」。
不難看出,視頻號為未成年人提供了放鬆娛樂的途徑,豐富有趣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看視頻號還有一層社交壓力在。未成年人群體心智發育尚未成熟,在同儕壓力下,讓你就算沒有視頻號、微信號,也會出於社交壓力開通一個,跟上其他人的步伐。
被忽略的QQ,大尺度擦邊視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不止微信,在未成年人中滲透率最高的QQ也是短視頻內容「重災區」。根據2022年9月未來網的調查發現,從手機QQ一級入口進入短視頻模塊「小世界」,其中充斥著大量跳「擦邊」舞蹈的女生、表演吃生肉的男子、視頻里閃現著各種「陰間」特效等令人不適的短視頻內容。
在這些擦邊視頻的留言區,記者還發現很多用戶留下的極具「性暗示」意味的評論,有一些用戶發布「私聊出片」「叫爸爸給你」等惡俗評論。甚至還有部分用戶發出一些如「XXX私信我給你看」、「十連推加我免費送全部」等更露骨的留言。如果真的有身心尚未成熟、分辨能力較弱的未成年人去私聊,騙錢事小,違法事大,後果不堪設想。
眾所周知,QQ在未成年人群體中滲透率極高,有超過85%的未成年人有QQ號。正如《2022中國遊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所說,短視頻內容參差不齊,沉迷其中,將深刻影響青少年的人生價值觀、道德價值觀、審美價值觀和交往價值觀。QQ小世界如此大尺度的審核機制,勢必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三觀造成極大危害。
上述報告里有個很多人忽略的細節,仍有超35%家長允許孩子用自己身份註冊遊戲賬號。遊戲平台限制再嚴格,也管不住家長溺愛孩子用大人的賬戶玩。
這說明再嚴苛的限制手段,都無法管住人如何使用工具。只要他想鑽空子,除了用家長的賬號,還能買從黑產渠道買賬號。史上最嚴遊戲防沉迷規定下都無法完全限制未成年沉迷遊戲,更別提讓家長限制孩子使用微信、QQ了,總不能讓孩子和老師斷聯吧?
通訊軟體大力推廣短視頻內容,視頻號、QQ小世界,便成了很多家長管控的「盲區」。只有將通訊軟體完全和短視頻切割乾淨,才能為我們的青少年保留一塊網路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