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軍首次進行大授銜,根據授銜之人的職務,貢獻以及資歷,授予相應的軍銜。期間,志願軍首任參謀長解方僅被授予少將軍銜,包括彭老總等人一致認為授低了,這是為什麼呢。
解方原名解如川,早年是張學良培養的下屬,曾留學日本,成績優異,回國後受重用,在東北軍效力,擔任師參謀長等職務。期間,解方受共產主義思想洗禮,於1936年4月就秘密加入組織。
西安事變發生後,在我黨的斡旋下,最終和平解決,解方奉命繼續留在東北軍,伺機而動。1940年4月,解方遵照組織的決定,離開國民黨軍,投奔延安,在次年受到毛主席等人接見。
毛主席高度讚揚了解方的功勞,交談時開玩笑地說:「 『解放』 同志你已經回到家裡來了,名字就改為『解方』好了。」
解方歸隊後,在八路軍三八五旅擔任參謀長,積極對日作戰。解放戰爭期間,解方擔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副參謀長,12兵團參謀長等職務,負責制定作戰計劃,發揮軍事才能,為解放東北做出突出貢獻。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解方擔任志願軍參謀長一職,協助司令員彭德懷指揮作戰。解方軍事能力出眾,彭德懷極為看重,每次開會時總會說:「叫我們的「諸葛亮」來講一講情況。」
解方實戰經驗豐富,與美國為首的聯軍「打交道」多了,在制定作戰方案時頗有心得。解方提出的意見和看法頗為成熟,彭德懷對此非常重視,指揮的一到五次戰役期間,下達作戰命令會優先徵求他的想法。
彭德懷對部下的要求很嚴格,很少主動夸人,解方是一個例外,經常稱讚他工作出色,是個稱職的參謀長。入朝作戰以來,解方陪著彭德懷指揮了一到五次戰役,工作盡職盡責,一雙眼睛由於長時間看地圖看報告布滿血絲,這樣負責任的助手,始終受到彭德懷的尊重。
當有些同志說解方是「舊軍人」(東北軍)出身時,彭德懷非常生氣,為他打抱不平,當即嚴厲批評道:「日軍人出身怎麼啦?我彭德懷, 還有朱德、 賀龍、 葉劍英, 哪一個不是舊軍人出身。」
朝鮮談判期間,解方是主要負責人之一,積極推進停戰協定。當美軍提出不合理要求時,解方寸步不讓,痛斥美軍的強盜邏輯,展現出色的談判能力。李克農給予解方高度評價,稱讚他立場堅定,善於動腦子,講話有水平,非常機敏,是個難得的人才。
抗美援朝結束後,解方回國後擔任軍訓部副部長,軍事學院副教育長等要職,職務也不算低,且在抗美援朝中有特殊貢獻,為何在1955年僅被授予少將軍銜呢?要知道,在抗美援朝中各大志願軍的軍長們,絕大多數被授予中將軍銜,解方是志願軍參謀長,職務更高一些,軍銜反倒低了。
綜合解方的革命履歷,他被授予少將相對偏低的軍銜,或許有4個原因。
軍銜的評定需要考慮各個時期的表現和職務,解方在抗美援朝中的表現和職務是加分項不假,卻缺席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一重要時期,且在抗日、解放戰爭中沒有特別突出的成就。
解方秘密入黨時間雖早,公開卻已經是1940年後的事情了,這一點也比較吃虧。除此之外,解方雖軍事才能出眾,擅長制定作戰計劃,但缺乏獨立帶兵作戰的經歷,長期擔任參謀長一類職務,沒有最後的拍板權。
全軍大授銜時,各大勢力的「山頭」也是需要平衡的,東北軍出身的將領中,呂正操是上將,萬毅是中將,解方資歷不如前兩位,授少將也是相對合理安排。
解方胸懷寬廣,對軍銜的高低沒有任何意見,完全服從組織的安排,大授銜前,彭德懷曾為解方鳴不平,能得到曾並肩作戰的首長認可,已經是對能力的最好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