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水滸傳》中就沒幾個好女人,諸如潘金蓮、潘巧雲、閻婆惜之流,甚至都可以說是臭名遠揚,即便是從未讀過《水滸傳》的人,也多半聽說過她們那些破事,這些女子的惡是深入人心的。
不過書中的主角團體梁山好漢中也有三位女將,無論如何,她們總該是形象較為正面的女子吧?
也不盡然,比如那孫二娘就是典型的毒婦,她在十字坡開黑店,宰殺路人,不僅謀財,還要害命,不知有多少無辜之人死在她手中。
那顧大嫂表面是熱心大姐,但在梁山三打祝家莊時,她混入祝家莊,殺害那些無辜女眷時,也絲毫沒有手軟,足見她也是個心狠手辣之人。
(扈三娘、王英劇照)
相對而言,也就只有扈三娘算是人設比較正面的女子,不僅美,而且颯,如果要給這個故事選一位女主角,那扈三娘應該是不二人選。
可如果她是女主角,那王英不就成了男主角了?
是啊,這才是問題所在,怎麼扈三娘這朵鮮花就插在王英這坨牛糞上了,甚至扈三娘還無怨無悔,無論怎麼看這事兒都不太對勁,這女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一、委身仇人
扈三娘登場於原著第四十七回,施耐庵花費了大量的筆墨來塑造這個角色,因此讀者也難免高看這姑娘幾眼。
甚至從描述來看,都只有當初他賦予武松的「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能與之媲美,畢竟他是這麼說是。
「霧鬢雲鬟嬌女將,鳳頭鞋寶鐙斜踏。黃金堅甲襯紅紗,獅蠻帶柳腰端跨。霜刀把雄兵亂砍,玉縴手將猛將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當先出馬。」
著實是英氣逼人,這種女子若要落草,彷彿只有「寨主夫人」的身份才配得上她。
(王英劇照)
所以當宋江命人從林沖手中截走這女子時,兄弟們也認為宋江多半是想將這女子佔為己有。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宋江還不是寨主,但他也確實早已顯露出了大哥氣質,他若要娶扈三娘,也沒人會反對。
可誰能料到,當他們拿下三庄聯合之時,宋江卻做出了那個讓人意外的決定,他是轉手將扈三娘送給了王英,那丑漢自然是喜笑顏開。
讓人納悶的是扈三娘的態度,此時書中只道:「一丈青見宋江義氣深重,推不得。兩口兒只得拜謝了。」
就因為宋江這人講義氣,扈三娘就可以拿自己的終身大事開玩笑,把自己交給這麼一個連她自己都看不起的丑漢?
顯然不是這麼個理,更何況此前扈三娘一家老小還被那黑旋風給劈死,她又如何會心甘情願委身仇人的兄弟?
(扈三娘劇照)
所以用正常的邏輯來看,這女子多半是假意投誠,內心指不定在盤算著什麼復仇的計劃。
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二、真情流露
當劇情發展到征方臘一節,梁山兄弟們都接二連三的死去,對於扈三娘而言,她的心情應該是略微有些複雜的。
一方面與這幫人相處了幾年,多少也有些交情,畢竟人非草木,但另一方面,當年她屈從宋江的安排,不過是迫於無奈,畢竟梁山人馬眾多,她一個弱女子又如何能以寡敵眾?選擇隱忍一時,那也說得過去,此時梁山勢力被大大削弱,正是她報仇的絕佳時機。
可她卻選擇在丈夫戰死時與丈夫一同赴死,最終被那鄭彪一磚拍死。
只留下一首贊詩。
花朵容顏妙更新,捐軀報國竟亡身。
老夫借得春秋筆,女輩忠良傳此人。
戈戟森嚴十里周,單槍獨馬雪夫仇。
噫嗟食祿忘君者,展卷聞風豈不羞。
這裡還特意強調了她為夫君報仇。
她與王英到底有多深的感情吶?
其實書中提到過,梁山大聚義時,是宣和二年:「宣和二年孟夏四月吉旦,梁山泊大聚會,分調人員告示。」
而梁山征方臘時是哪年?書中明確提到,梁山軍得勝歸來時:「宣和五年九月日,先鋒使臣宋江,副先鋒臣盧俊義等謹上表。」
也就是說滿打滿算,扈三娘與王英在一起不過三年的時間。
若是換了別人,三年的時間確實能產生些許感情,可王英那傢伙根本就不值得扈三娘去愛啊。
當年他就差點因那劉高之妻與兄弟燕順火拚,他就是典型的見色忘義之人,甚至後來娶了扈三娘也沒變得收斂。
(王英、扈三娘劇照)
征王慶時,這傢伙見敵軍女將仇瓊英容貌絕美,就露出了當年見到扈三娘時的那種猥瑣模樣,氣得扈三娘只拍馬上上前要教訓瓊英。
其實從這裡也不難看出,扈三娘著實是有些上頭了,彷彿她是真的愛上了這丑漢一般。
但從上帝視角來看,她與梁山這幫人的感情是十分割裂的。
這可是逼死她一家老小的仇人,她怎麼能與他們交心?
旁人看不透,那老謀深算的梁山之主宋江或許早已將這女子看透。
三、宋江解惑
當初扈三娘被擒後,宋江沒有讓林沖將她關押起來,而是命人將她半路截走。
接著宋江便讓扈三娘在宋太公那兒住了一陣子,這期間的劇情施耐庵沒有詳細地寫出來,且不知宋江給她灌了什麼迷魂湯。
但你若細品,其實就不難理解。
宋江要說的很簡單,就是一句「你願意在我這做我義妹,還是被那幫如狼似虎的兄弟們分食」,這裡說的「分食」自然不是真的把她吃了,固然梁山上真有吃人肉的惡人,但面對她這等貌美的女子,那幫惡漢自然不會輕易讓她死去。
(宋江、扈三娘劇照)
扈三娘也懂得其中的利害關係,於是選擇委曲求全,歸順梁山,也就合情合理了。
說白了,扈三娘還是有懦弱的一面的,否則她早就選擇與宋江等人火拚了。
而在三年的相處過程中,她也早已習慣了依賴王英,依賴梁山這幫「兄弟」,所以從表面來看,她就好似是動了真情一般,其實她若不如此,只會死得更慘,這是她的悲哀,也是那個時代背景下所有女子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