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一位母親因患「額顳葉痴呆」智力退化至2歲,32歲兒子辭職照顧媽媽4年。近日,此事在網上引發關注。不少網友感動於男子的孝心,也有網友則質疑當事人「不工作,打著照顧母親的名義啃老」。
面對質疑,當事人張植表示,媽媽的退休金每月只有2000元,自己沒用過媽媽的退休金,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因做自媒體,有了些收入,緩解了壓力。
為了照顧智力退化的媽媽而辭職,或許有人會認為,男子行為有些草率。畢竟自己也要生活,不能連工作都放棄了,這麼做有點「愚孝」的意味。無論說男子「愚孝」還是懷疑他啃老,都顯得很片面。
這是很多人都可能遇到的人生「選擇題」。事業和家庭、金錢和感情……如何選擇,很多時候沒有絕對的對錯,有的只是當事人的權衡和取捨。男子的選擇,是出於對母親的孝敬,出於對情感和陪伴的價值認同。如果簡單地拿工資來與之衡量,非要把孝心進行銖錙必較地量化,那是價值錯位,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意味。其實,當事人根本沒有必要回應啃老質疑,即便動用了母親的退休金,那也是用於照料的目的,沒毛病。
生活還要繼續,孝心還在延續。張植數年如一日地堅持和陪伴足以令人敬重。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當代孝子的樣子,看到他的樸實和善良,傳統的尊老敬老之心體現得淋漓盡致。古人說,生養之恩無以為報,孝敬父母之心,再怎麼表達都不過分。
現代快報/現代+評論員 曹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