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婦拿家裡的舊賬本燒火,突然掉出一張蓋紅章的舊紙,丈夫撿起一看,頓時大驚失色

1993年,一位農婦正準備拿家裡不要的舊賬本燒火,卻突然掉出了一張的蓋紅章舊紙,旁邊會計丈夫撿起一看,頓時大驚失色,這竟是曾國藩頒發的免死牌。

在一個寒冷的冬日早晨,農婦李秀蓮在她簡樸的農家小屋中忙碌著。她正準備將一堆不再需要的舊賬本燒火取暖。

這些賬本記錄了家裡過去幾年的收支,現在看來已經沒有任何的保留價值。李秀蓮一邊翻動著這些破舊的賬本,一邊思考著新的一年她將如何更好地管理家庭的財務。

就在她準備將一本特別破舊的賬本投入火爐之時,一張鋪滿灰塵的舊紙意外地從賬本中滑落出來,悄無聲息地落在了冰冷的地板上。她的丈夫,鄭宏宇,一個精明細緻的會計,正好走過,好奇地彎下腰撿起了這張舊紙。

這張紙上的內容讓他瞬間大驚失色。紙張雖然舊了,但上面清晰的紅色印章和幾個字卻異常醒目——「曾國藩頒發之免死牌」。鄭宏宇知道這是一件極其罕見且價值連城的歷史文物。他幾乎是顫抖著聲音向李秀蓮解釋著這張舊紙的重要性。

李秀蓮雖然對歷史不甚了解,但從丈夫的反應中,她意識到這絕非尋常之物。她問道:「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把它賣掉?這樣我們就不用再這麼辛苦了。」鄭宏宇卻嚴肅地告訴她,這種做法是違法的,他們必須將這個免死牌上交給國家。

第二天,他們帶著這張免死牌找到了村支書,希望能得到指引。但村支書的反應出乎意料地冷淡,甚至嘲笑他們的無知。儘管受到打擊,鄭宏宇堅持要將免死牌帶到縣裡的文物站。

在一個春意漸濃的上午,李秀蓮和鄭宏宇帶著那張意外發現的免死牌,緊張而又期待地來到了縣文物站。文物站的大門顯得莊嚴而肅穆,給他們的心情增添了幾分厚重感。他們走進辦公室,將那張舊紙遞給了接待他們的工作人員,簡單說明了發現它的經過。

不久,一位年邁的文物鑒定師被請了進來。

他的步伐雖然緩慢,但目光銳利,一看便知是經驗豐富之人。老者戴上白色的手套,小心翼翼地接過了免死牌,放在一張乾淨的桌布上。他從桌上的木盒中取出一副放大鏡,開始仔細地觀察每一寸紙張,每一個筆畫,每一個印章。

「這紅章的顏色,沉穩而不褪,這書法,確實有曾國藩的風範。」老者低聲自語,然後又翻看了紙張的背面,尋找可能的年代特徵或其他驗證信息。他的動作專業而細緻,似乎在與歷史對話,尋找著那段逝去時光的真實印記。

經過一番認真的鑒定,老者終於放下了手中的放大鏡,對鄭宏宇和李秀蓮說:「無疑,這是一件真跡,是曾國藩親自頒發的免死牌。在清朝時期,這樣的文物極為罕見,它不僅是一件文物,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

鄭宏宇和李秀蓮雖然聽不懂所有的專業術語,但從老者的表情和語氣中,他們明白這張免死牌的確非同小可。

老者繼續解釋說:「這不僅是一件珍貴的文物,更是我們國家寶貴的文化遺產。你們的發現,對於研究清朝歷史,特別是曾國藩的生平和事迹,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接著,他告訴夫妻二人,文物站決定給予他們一定的獎勵,以表彰他們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貢獻。他們被帶到了另一個房間,文物站的一位工作人員遞給他們一份官方的證書,證明他們是這次發現的貢獻者,以及800元現金作為獎勵。

鄭宏宇和李秀蓮接過證書和現金,雖然他們的動作平靜,但從他們互相對視一眼的動作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內心的自豪和滿足。他們向文物站的所有人員表示了感謝,然後一同走出了文物站。

離開文物站的時候,太陽已經高高掛在天空,陽光照在他們的臉上,給這一刻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他們手中緊握著證書和那份象徵性的獎金,踏上了回家的路,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和對過去的敬畏。在這一天,他們不僅發現了一件珍貴的歷史文物,更參與了一次文化傳承的旅程。

這件免死牌成為了當地博物館的珍貴藏品,不僅被用於各種展覽和學術研究,還激發了當地政府出版一本詳細介紹這段歷史和免死牌故事的書籍。這本書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這段歷史,也讓李秀蓮和鄭宏宇的故事成為了一個傳奇。

他們的行為不僅展現了對國家文物的尊重和貢獻,還成為了一個提醒人們珍視歷史文化遺產的生動例子。在那個冬日,一個看似平凡的發現,成為了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樑,讓一個小小的農家,無意間書寫了自己的歷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