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網友,你們的150多萬株花棒,已經種在騰格里沙漠了!

極目新聞記者 康旭陽 甘肅武威報道

一克克小小的能量,能匯聚成多大的力量?我們在沙漠里找到了答案。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螞蟻森林春種活動來到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騰格里沙漠西南緣,將全國1500多萬網友通過螞蟻森林「雲種植」的超150萬株花棒,實實在在地種在這片沙漠上,助力武威市防風治沙,阻擋騰格里沙漠南移。

「從一步到一畝、一茬接一茬,只要人進一步,沙子就往後退一步。」現場,在沙窩子種了25年樹的王銀吉再次揮起鐵鍬,帶領民眾壓沙種樹:「心裡想著那一抹子綠,腳下的步子都更有勁了!」

2024螞蟻森林春種活動現場

超150萬株花棒種在治沙一線

近一周時間內,全國有1500多萬人通過支付寶螞蟻森林,以低碳生活積攢的「綠色能量」集中為甘肅「澆水」。

為了歡迎全國網友把樹種到當地,在正式「春種」之前,武威市已動員了「萬人壓沙」鋪設草方格固定沙丘。4月22日,在種植現場,極目新聞記者看到,在連綿起伏的沙丘上,一塊塊草方格環環相扣、排列成網。網友們的150多萬株花棒樹苗,正是種植在這一片片網格中。

花棒樹苗

種樹前為何要鋪草方格?

國家卓越工程師、螞蟻森林專家委員會委員、曾任甘肅省治沙研究所所長的徐先英向極目新聞記者介紹,他們一般選用的是60厘米到80厘米的稻草,兩端對摺後插進沙中,「埋在沙里的大概有15厘米,沙面上大概有20厘米,這樣可以把大量的沙子固定在方格內,早期能保護種植的幼苗不被風吹走、不被沙埋掉,後期待稻草腐爛後還能給樹苗提供充足的養分。」

拿起一把鐵鍬、拎上一桶水,極目新聞記者開始在草方格內種樹。

「種樹的位置要在草方格西北方向,因為西北方向擋風,樹苗不容易被颳走。」徐先英現場傳授種樹技巧:沙坑不能挖太大、挖坑角度要小,挖到大約三四十公分後,就可以將花棒樹苗置入沙坑中了,隨後先將一部分沙土在沙坑上腳踩壓實,再澆上半桶水,待水慢慢滲透進沙子里後,再鋪上一層干沙鎖住水分。

首批花棒種植現場

一株、兩株、三株……上百名從全國各地趕來的網友代表、當地群眾,在一個個草方格中,種下一株株樹苗。

種下的是樹苗,收穫的是綠色的希望。

徐先英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螞蟻森林的這些樹苗,在種植後會安排專人進行管護,之後要經過數道驗收過程,如有未能達標的地塊,還會安排補植補種,最終確保樹苗能保質保量地在當地「安家落戶」,發揮出防風固沙的生態效益。

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

為應對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日趨嚴重的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等災害,1978年,我國正式啟動「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目標在2050年將工程區的森林覆蓋率由5.05%提高到14.95%。

甘肅是「三北」工程標誌性戰役中「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的核心區域,有綿延上千公里的風沙線。為了阻擋風沙侵入,一代代勤勞樸實的甘肅人民奮戰在防沙治沙一線。

螞蟻森林甘肅「三北」希望林1號林揭牌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民靠種地過日子,土地就是命根子,但那時候風沙大把土地埋掉了,種不成地。1978年我的父輩就開始治沙了。」全國「林業英雄」稱號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武威古浪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剛告訴記者:「我們不消滅沙漠,沙漠就會消滅我們,所以我們一定要治沙!一干就是45年!」

郭萬剛是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中第二代優秀代表。2019年3月,郭萬剛所在的八步沙林場正式引進螞蟻森林項目。5年來,八步沙林場共完成螞蟻森林項目75000畝。

「過去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治沙造林是怎麼回事,包括螞蟻森林在內的項目實施以來,我們林場及周邊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現在已經能看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羊和金雕,更能經常看見狐狸和野兔。」郭萬剛說,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通過40多年的治理,沙漠變成了一片片的綠洲,「今天,越來越多人加入到治沙造林中來,相信沙漠治理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1999年就開始在沙漠種樹的王銀吉告訴記者,種樹治沙、改善生態是全家人共同的心愿。25年來,王銀吉和他的家人通過固沙造林9600畝,硬是在風沙口上織出了一道防風固沙林帶。

「網友們在網上澆水種下一棵棵花棒,我們接過接力棒,把它們都種在沙漠中。感謝大家對我們甘肅治沙工作的支持!」王銀吉高興地說道。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底,「三北」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已達13.84%,比1978年提高了8.8個百分點。

「沙漠環境十分艱苦,但一代又一代當地村民,依然堅守在治沙最前線,保護我們的家園。」從事治沙工作17年的武威市涼州區治沙站站長、治沙專家李萬俠,經過多年治理,過去寸草不生的沙漠,長出了一棵棵樹,風沙對家園和農田的危害越來越小,人居環境也越來越好了。

小小能量匯聚成片片綠洲

治沙造林不止於「春種」。

當日,甘肅省與螞蟻集團啟動戰略合作。未來三年,螞蟻集團將通過螞蟻森林再捐1億元支持甘肅種樹治沙。據介紹,此前的7年時間裡,螞蟻集團已通過中國綠化基金會、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等多家公益組織和專業機構,累計種樹超1.5億棵。

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旭晨介紹,螞蟻森林已經成為甘肅省生態建設的重要力量和組成部分,為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武威是『三北』工程標誌性戰役的重點區域之一,也是螞蟻森林在甘肅實施的起點。從2017年起,我們就開始在武威市下轄的民勤縣捐資種植梭梭,助力民勤阻止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在當地『握手』」,螞蟻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彭翼捷告訴記者。

在武威市民勤縣,不少螞蟻森林地塊已經形成明顯沙結皮,有效阻止沙丘移動,曾消失蹤跡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羊重新活躍了起來。在離民勤900多公里外的敦煌,同樣的現象也在發生。

位於甘肅民勤的螞蟻森林地塊成效

作為甘肅省乃至全國荒漠化程度最深、風沙危害最為嚴重的地區,敦煌全年降水量僅42.5毫米,蒸發量是降水量的60倍。為阻止庫姆塔格沙漠侵襲,2018年以來,螞蟻森林先後在敦煌陽關鎮種下梭梭等樹種超3萬畝。每到花開季節,淡黃色的梭梭花海,讓戈壁灘充滿生機。遇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鵝喉羚,也成了護林員巡護時經常遇到的小驚喜。

「今年的春種活動,把全國上千萬網友支持防沙治沙的熱情,不僅匯聚到了甘肅、還種在了治沙最前線。感謝每一個在手機上攢能量種樹的朋友,我們一定會把大家的小樹養護好,讓這些小樹為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貢獻一份力量。」張旭晨說。

據了解,自2016年發起成立至2023年8月,螞蟻集團通過螞蟻森林項目,參與支持了全國22個省份的生態建設,種樹總量超4.75億棵。其中,9成以上的樹種在了「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地區,助力當地的荒漠化治理和防沙治沙工作。

小科普:為什麼要在這裡種植花棒?

花棒是一種落葉灌木,為沙生、耐旱、喜光樹種,它適於流沙環境,喜沙埋,抗風蝕,耐嚴寒酷熱,枝葉茂盛,萌櫱力強,防風固沙作用大。花棒耐乾旱,在含水率僅為2%-3%的流沙上,干沙層厚達40厘米時仍能正常生長。抗熱性強,能忍受40℃-50℃的高溫。

花棒地下根系發達

花棒在地面上可以長到兩米多高,地下根系十分發達,可以達到8-15米長。發達的根系生長到風難刮到的深層沙地,不僅使植物扎穩了根,而且表層浮沙在大量的鬚根牽扯下,也減少了揚塵。隨著植物的生長,地面蒸發量亦減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乾旱程度。同時,由於植物的生長,地面浮沙量減少,為別的植物種類的生存改善了環境,也為自己創造了更多生長和發展的機會。

長成後的花棒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