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的區劃調整,江蘇省的第4大城市,為何有7個區縣?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江蘇省各個城市經濟發展和區劃變遷的故事,例如蘇州市、南京市、徐州市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江蘇省的南通市。南通市是江蘇省的第4大城市,同時,也是上海大都市圈的組成部分。南通市常住人口700多萬,合計下轄了7個區縣。那麼,南通市7個區縣的區劃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江蘇省是我國的經濟大省、糧食大省、人口大省,按照2022年的統計數據,江蘇省的常住人口達到了8510多萬人。在全國各個省份中,這樣的人口基數是非常高的。我國各個省份中,只有5個省的人口在8000萬以上。2022年,江蘇省的GDP總量排名全國第2位,達到了12.29萬億,這是非常不錯的水平。

從GDP總量來說,江蘇省甚至超過了世界上的部分中等發達國家。從人均經濟來說,江蘇省也是非常強的。目前,江蘇省下轄了13個地級市,俗稱為「十三太保。」分別是: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南通市、常州市、鎮江市、揚州市、泰州市、鹽城市、淮安市、徐州市、宿遷市、連雲港市。其中,南京市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同時也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2022年,江蘇省糧食產量3769萬噸,蔬菜產量5974萬噸,油料產量96萬噸,花生產量39.5萬噸。茶葉1.1萬噸,水果產量1002萬噸,肉類產量316萬噸,水產品產量507萬噸。禽蛋產量238.6萬噸,牛奶產量68.8萬噸。不得不說,江蘇省各方面的產量都非常豐富,能夠供應各地。

南通市是江蘇省下轄的地級市,同時,也是江蘇省的重要城市、第4大城市,還是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南通市糧食總產量341.0萬噸,棉花產量588.0噸,油料產量21.3萬噸,蔬菜產量522.1萬噸,水果產量88.6萬噸。豬牛羊禽肉產量38.2萬噸,禽蛋產量37.4萬噸,水產品總產量82.0萬噸。

2022年,南通市常住人口770多萬人,戶籍人口740多萬人。2022年,南通市GDP總量1.13萬億,達到了非常不錯的水平。目前,南通市下轄了3個區、3個縣級市、1個縣,合計7個區縣,分別是:崇川區、通州區、海門區、啟東縣級市、如皋縣級市、海安縣級市、如東縣。那麼,南通市7個區縣的區劃框架,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

我國行省制度起源於元朝,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四川行省、甘肅行省等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在元朝行省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劃分。由於明朝擁有南北兩個都城,進而出現了南北直隸十三個省。其中,南直隸管理了江蘇、安徽、上海等大片地區。

我國很多省份的基本框架,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形成的,例如福建省、山東省、江西省等等。17世紀中期,清朝逐步確立自己的統治以後,開始進一步調整各地的區劃。南直隸的地位下降,更名為江南省。江南省人口眾多、面積遼闊、經濟發達、水網密布,並不利於管理。1667年,康熙皇帝在位的第6年,清朝撤銷了江南省,組建了江蘇省、安徽省。

截止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時期,江蘇省的區劃框架,基本上穩定下來。當時,兩江總督在江寧府,江蘇巡撫在蘇州府。江蘇省形成了8個府、3個直隸州、1個直隸廳的區劃格局,分別是:江寧府、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鎮江府、淮安府、揚州府、徐州府、太倉州、海州、通州、海門廳。

清朝統治時期,江蘇省和直隸省都出現了1個通州,為了方便區分,民間稱之為南通州、北通州。江蘇省的通州屬於直隸州,下轄了2個縣,分別是:如皋縣、泰興縣。1912年,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時期。同一年,為了區分南通州和北通州,江蘇省的通州,正式更名為南通。

江蘇省經濟發達,地理位置重要,各地軍閥相互爭奪,對江蘇各地的經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再加上水災、蝗災等一系列的自然災害,江蘇各地百姓們的日子很苦。40年代末期,隨著大規模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發展建設的階段。

出於管理需要,江蘇省被臨時劃分為蘇北行署區、蘇南行署區。每個行署區管理了幾個專區,行署區屬於臨時性區劃,對標了各個省份。當年,我國還組建了旅大行署區、川南行署區、陝南行署區等一系列的行署區。當時,鑒於南通市的重要性,專門組建了南通地級市。不過,南通地級市僅僅管理了主城區,外圍各個縣隸屬於南通專區管理。

出現 了南通市與南通專區並立的格局,在五六十年代,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例如徐州市與徐州專區、蘇州市與蘇州專區等等。南通專區下轄了7個縣,分別是:海安縣、如皋縣、如東縣、南通縣、海門縣、啟東縣、崇明縣。過分複雜的區劃,並不利於經濟發展和建設。1952年,蘇北、蘇南行署區合併,重新組建了江蘇省。

1958年,在江蘇省與上海市的區劃調整中,南通專區的崇明縣,劃入了上海市管理。60年代末期,全國所有的專區更名為地區以後,南通專區更名為南通地區。70年代末期,我國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各省下轄的各個地區,開始陸續進行大規模的區劃調整。同一階段,南通市的主城區,劃分為3個區,分別是:城中區、港閘區、郊區。

1983年2月,南通地區被撤銷,原本下轄的6個縣,劃入了南通地級市管理。截止1983年,南通市的區劃框架,調整為3個區、6個縣,合計9個區縣。不過,這樣的區劃格局只存在了半年多時間。1983年夏天,南通市的城中區、港閘區被合併,建立了城區,形成了2個區、6個縣的區劃框架。

隨著南通市的經濟發展,90年代前期,南通市下轄的南通縣、啟東縣、如皋縣、海門縣等4個縣被陸續撤銷,組建了通州縣級市、啟東縣級市、如皋縣級市、海門縣級市。1991年,南通市的城區、郊區,更名為崇川區、港閘區。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經濟持續發展,南通市的城區框架進一步擴大,城市人口進一步增加。

2009年,通州縣級市被撤銷,組建了通州區。2018年,海安縣被撤銷,組建了海安縣級市。截至2018年,南通市的區劃框架,調整為3個區、4個縣級市、1個縣。2020年7月,海門縣級市被撤銷,組建了海門區。同時,港閘區被撤銷,併入了崇川區管理。

截至2020年,南通市3個區、3個縣級市、1個縣的區劃框架,徹底形成。出於區域建設的全盤考慮,進入21世紀以後,南通市陸續組建了高新區、濱海新區等幾個新區。這幾個新區屬於功能型新區,一般不會計算在內。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