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地區是一個位於西亞的地理區域,包括現在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1947年,聯合國通過了巴以分治方案,1948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以色列國,此後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一直衝突不斷。猶太人主要信仰猶太教,巴勒斯坦人主要信仰伊斯蘭教。在長期的巴以衝突過程中,都是猶太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紛爭。其實巴勒斯坦原本還有一股力量,那就是基督教徒。那麼巴勒斯坦的基督徒去哪了呢?
第一,巴勒斯坦的基督徒。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處在亞歐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這片土地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曾被很多大帝國統治,比如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等,在這片土地生存過的民族更是多不勝數。
不同的帝國,不同的民族,會給巴勒斯坦地區帶來不同的文化。巴勒斯坦地區最早被稱為迦南地,也叫迦南美地,生活在這裡的民族是迦南人。迦南人是一個古老的民族,被希臘人稱為腓尼基人。迦南人創立的腓尼基字母經過希臘人和古羅馬人改動,成為了歐洲文字系統的基礎。
迦南人形成了迦南文化,不過沒有形成宗教。後來猶太人遷入迦南地,在此建立了以色列王國,猶太教逐漸形成,因此這片土地最早誕生的宗教就是猶太教。
羅馬帝國崛起後,控制了迦南地,因當地以猶太人為主,羅馬人建立了猶太行省。羅馬人控制迦南時期,這片土地又誕生了基督教,從公元一世紀開始,基督教從迦南傳入了歐洲希臘羅馬文化區,逐步影響整個歐洲。
公元一世紀,猶太人發動了反抗羅馬統治的大起義,羅馬攻破耶路撒冷,驅逐了猶太人,並且把猶太行省改成了巴勒斯坦行省。羅馬人完全抹去了這片土地的猶太印記,此後巴勒斯坦地區成為了基督教文化區。
七世紀時期,阿拉伯帝國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區,又驅逐了生活在這裡的基督徒。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此後大量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區繁衍生息,形成了巴勒斯坦人。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將耶路撒冷視為聖城,基督徒並不甘於失敗,到了11世紀,歐洲基督徒趁阿拉伯帝國衰落之機,開始了十字軍東征,試圖收復耶路撒冷。
從11世紀到13世紀,歐洲基督徒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基督教再度影響巴勒斯坦。受此影響,部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皈依了基督教,成為了巴勒斯坦基督徒。
第二,巴勒斯坦基督徒去向。16世紀時期,奧斯曼帝國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區,奧斯曼帝國對待基督徒比較寬容,並沒有將其驅逐。據統計,當時穆斯林占巴勒斯坦人口的三分之二,基督徒占巴勒斯坦人口的三分之一。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前期,巴勒斯坦地區穆斯林和基督徒並立,但到了奧斯曼帝國統治後期,猶太復國運動逐漸高漲,大量歐洲猶太人遷徙到了巴勒斯坦地區。隨著猶太人的遷入,巴勒斯坦地區的人地矛盾越來越突出,當地局勢也開始動蕩不安,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經常爆發衝突。
猶太人背後有歐洲大國支持,穆斯林人口數量更多,和他們相比,巴勒斯坦基督徒勢單力薄。為了躲避衝突,巴勒斯坦基督徒開始尋求外遷。19世紀後期,南美國家開始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國紛紛到歐洲招攬移民,巴西甚至還到亞洲招攬移民,直到現在,巴西仍有很多日本後裔。
南美國家招攬移民讓巴勒斯坦基督徒看到了機會,經過仔細考量,巴勒斯坦基督徒選擇了智利。智利位於南美西南部,是一個領土狹長的國家,智利中部屬於地中海氣候區,和巴勒斯坦沿海地區的氣候類似。因此從19世紀後期開始,大量巴勒斯坦基督徒遷徙到了智利。現在生活在智利的巴勒斯坦基督徒後裔達到了五十萬人,智利還有一支名叫「巴勒斯坦人」的足球隊。這些巴勒斯坦基督徒雖然遠離故土,但並沒有忘記自身巴勒斯坦人的身份,對以色列都比較敵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