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高適:半生落魄又何妨?一朝封侯天下知

隨著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的熱映,唐朝唯一封侯的邊塞詩人高適備受矚目,成為新晉頂流。

在電影中,高適有點口吃,但性格內斂耿直,練就一手好槍法,一心想著上陣殺敵報效國家。然而,大半生都報國無門,直到暮年才終於征戰沙場一展抱負。

的確,歷史上的高適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他五十歲之前一直待業,生活窮困潦倒,有時甚至需要親戚朋友接濟。

高適並非沒有志向,他也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但是運氣實在太差。參加科舉卻名落孫山,尋求舉薦又沒有門路,只能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當時高適也不會想到,這一等就是大半生。在落魄失意的日子裡,他曾客居宋中、北游燕趙、寓居淇上,與李白、杜甫等一眾好友漫遊山水間。

749年,已經在詩壇小有名氣的高適,仕途終於迎來轉機。在唐朝名相張九齡之弟張九皋的舉薦下,高適參加有道科考試得中,當上了從九品的封丘縣尉。

三年後高適辭職去了河西,有幸效力於唐朝名將哥舒翰帳下,從此開始軍旅生涯。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國力由盛轉衰,而高適卻官運亨通平步青雲,受到三代帝王的嘉獎。

哥舒翰兵敗被俘,高適一路西馳朝見唐玄宗,上《陳潼關敗亡形勢疏》。李隆基提拔他為侍御史,不久又擢升為諫議大夫。

永王李璘叛亂,唐肅宗任命高適為淮南節度使,讓他領兵平叛。結果大軍還未出征,永王就兵敗被殺。幾年後,高適又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

唐代宗李豫即位後,高適率軍與吐蕃對戰,雖然打了敗仗,還丟了好幾個城池,但是卻獲封渤海縣侯,食邑七百戶。

「有唐已來, 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正如《舊唐書》中所說,高適是唐朝詩人中官做的最大的。

他落魄了大半生,卻只用十三年時間就完成逆襲,成為大唐唯一一位封侯的詩人。所以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