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趟東南亞,回來高燒39.8℃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馮凱 劉琪莎

圖/新華社

最近,國內部分城市出現登革熱病例,大部分為境外輸入。熱愛旅遊的小李去了趟東南亞,回國後一周便出現高燒,他以為感染了新冠,便直奔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

「三紅三痛」,出國驢友回國後確診登革熱

李凌華主任詳細給小李進行查體,「嗯,高燒39.8℃,面部、頸部和胸部的皮膚很紅。突發高熱、有『三紅』和『三痛』(三紅:眼睛發紅、面部、四肢出現紅色皮疹或出血疹;三痛:劇烈頭痛、眼眶痛、關節肌肉疼痛)癥狀……最近去了哪?」

「去了一趟東南亞。」

「那很可能是登革熱!先抽血檢查。」李凌華主任說。

一小時後,檢查結果出來了,登革熱抗原檢測(ns1抗原)陽性,證實了醫生的判斷。

「你的登革熱抗原檢測結果呈陽性,要住院治療。」李凌華主任說,「登革熱通過蚊子傳播,不會人傳人。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廣泛分布於我國南方地區,包括廣州。如果沒做好防蚊隔離,蚊子叮咬了你之後又叮咬家人,就會把登革熱傳給家人」。

沒有特效藥,退熱24小時解除隔離

針對登革熱病情,有什麼好的治療辦法呢?李凌華主任介紹,登革熱具有自限性傾向,目前沒有特異性治療辦法,臨床上以對症支持治療為主,比如退熱、補液、止痛等。

入院後第三天,小李突然發現自己的四肢出現針尖樣出血點,部分還融合成片的紅斑疹。他以為自己疾病惡化了。

「別擔心,這是登革熱比較特徵性的皮疹。」原來登革熱患者往往在病程第3-6天出現皮疹,一般持續3-4天,還會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現象,比如皮下出血、注射點出現瘀斑和牙齦出血、流鼻血等,同時也會有嘔吐、腹瀉、腹痛等癥狀。如果患者出現高熱不退、劇烈腹痛、頻繁嘔吐、水腫、尿少、神志變化等,很可能是重症預警信號。

又過了四天,小李的病情好轉,可以出院了。李凌華主任說:「登革熱患者在退熱24小時後可解除隔離。退熱24小時後,其他伴隨臨床癥狀也緩解則可以出院。」

出遊前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

驢友以後還敢去東南亞旅遊嗎?李凌華主任說:「那也沒有必要。出行前了解當地的發病情況,如果正處於爆發期,那就盡量不要前往,如果近期無大規模流行,做好保護就問題不大了。」

其實,廣州是我國登革熱防治的重點城市。李凌華主任表示,目前還沒預防登革熱的疫苗,主要通過防蚊、滅蚊等手段切斷病毒傳播。一旦發現登革熱患者,應進行防蚊隔離,直至發熱緩解;日常生活中,防止蚊蟲,例如清除積水,廢棄垃圾,必要時使用殺蟲劑,沒有蚊子,就沒有登革熱;此外,做好個人防護,比如安裝紗窗、蚊帳,暴露蚊蟲環境時穿長袖衣褲。(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薛仁政

校對 | 謝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