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如果劉備聽了趙雲的勸,不討伐東吳,反而去攻打曹魏,蜀漢將出現4種不可控制的局面!到時候蜀漢不僅無法一統三國,還可能提前滅亡!
劉備討伐孫權的嚴重後果
漢中之戰,劉備首次於正面戰場擊敗曹操,令天下大驚。此戰足以證明,蜀漢集團的軍事實力,已經邁入了一個新的層次。不過也正是因為蜀漢展現出了超強的戰鬥力,令東吳感到驚懼,於是在襄樊之戰中,孫權不顧大局,竟然直接偷襲並誅殺了關羽,令天下震驚!
蜀漢集團有兩個方面軍,一個方面軍在益州,由劉備統帥,一個方面軍在荊州,由關羽統帥,當年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時,就已經定下了荊州、益州共同北伐的宏偉戰略,結果孫權偷襲誅殺關羽,直接打破了蜀漢的戰略構想。於是劉備不顧手下勸阻,憤而起兵,討伐孫權,一方面為關羽報仇,一方面拿回荊州,繼續自己的霸業!
結果在夷陵之戰中,劉備遭到大敗,損兵折將,而此戰過後不久,劉備又不幸離世了,使得蜀漢國事飄搖。在當時絕大多數人眼中,蜀漢接連遭受兩次大敗,過不了幾年就要滅亡了。幸虧諸葛亮橫空出世,成功為蜀漢續命數十年,然而即便如此,蜀漢也再沒有辦法逐鹿天下了,令人遺憾!
於是不少人便猜想,假如當年劉備聽從了趙雲等人的建議,不討伐孫權,反而去攻打曹魏,是不是就不會發生夷陵之戰了,這樣的話蜀漢是不是就能夠保持強大的實力,最終有機會一統三國呢?
事實上,蜀漢在夷陵之戰中確實遭受了重創,以至於諸葛亮北伐時期極度缺乏人才,不得不啟用馬謖這種人。如果當年劉備沒有討伐孫權,沒有夷陵之敗,蜀漢確實能夠保留下一大批人才,這些人在諸葛亮北伐時期,勢必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夷陵之敗,蜀漢的國力確實會更強大。不過即便如此,蜀漢仍然沒辦法一統天下!因為如果劉備真的不討伐東吳,蜀漢就會出現以下4種不可控的局面!
第一、孫權繼續無恥的向益州進攻
在不少人看來,孫權最想要的地盤就是荊州,只要他拿到了荊州,就會停手,重新和蜀漢聯盟,對抗曹魏。然而事實上,這都是大家的一廂情願,孫權在拿到荊州以後,不僅沒有收手,反而變本加厲的向吳蜀邊境增兵,意圖拿下益州!
事實上,自孫家立足江東開始,他們就沒有放棄過對益州的覬覦!當年甘寧投靠孫權時,就曾勸孫權在拿下荊州後,立馬進攻益州,後來周瑜更是在此基礎上,做出了進攻益州的詳細方案,只不過這個方案還沒來得及實施,周瑜就暴斃了。偷襲荊州以後,孫權打算將進攻益州的計劃繼續下去,於是他不斷的將士兵派往吳蜀邊境,甚至還把劉璋封為了益州牧,可見孫權的心思是多麼的歹毒!
如此情況下,要是劉備不做出相應的反應,孫權勢必對益州發起進攻!很多人不信,那就不妨看看孫權當年偷襲荊州之事!在正常人眼中,曹魏最強大,東吳只有和蜀漢聯合起來,才能夠抵抗曹魏,才有機會逐鹿天下,誰也不敢相信,孫權會對關羽動手,然而孫權的做法就是這麼出人意料,他就是寧願破壞同盟關係,也要拿下荊州!
說白了,孫權就是一個中二青年!他吃准了蜀漢眾人的心思,知道蜀漢眾人心在天下,不會在一城一地的得失上和自己計較,為了抗衡曹魏,無論自己做什麼,蜀漢眾人都只能和自己合作!劉備伐吳前,諸葛亮、趙雲等人的勸諫,就恰恰印證了這個道理。也即是說,孫權摸准了蜀漢眾人的心思,要是劉備這次不翻臉,他就會蹬鼻子上臉,繼續進攻益州,圖謀更大利益!
第二、入川的荊州人和劉備離心離德
劉備團隊中,荊州人非常多,而且這些人還在蜀漢佔據了重要的位置。他們的家園被東吳佔領了,親人被東吳蹂躪了,他們怎麼可能不想著打回老家去呢?
當年劉備進攻益州,帶走了一批荊州人,這些人的家眷肯定是不能隨軍行動了,所以他們是待在益州的。後來諸葛亮率軍增援劉備,又帶走了一批荊州人,這些人的家眷又留在了荊州。另外,除了自己的近親家屬,這些士兵、將領的族人大多都生活在荊州,他們不可能全部跟隨入川,說句不好聽的話,雖然一大批荊州人去了益州,但是他們的祖墳都還在荊州,逢年過節,他們都得從益州趕回荊州!現在荊州被東吳偷襲佔領了,要是不打回去,他們就連祭拜祖墳,都得給孫權打申請,這如何能忍?
所以說,在這些荊州人的施壓下,劉備必須得做出反應,帶領大家打回荊州,否則就寒了眾人的心!當年大家拋家舍業的跟著劉備打進益州,就是覺得劉備人不錯,能帶領他們走向更輝煌的境地,結果現在老家被人偷了,劉備還不帶領他們打回去,那他們會怎麼看劉備?若真是這樣,估計入川的荊州人大部分都會和劉備離心離德,一部分人甚至會背叛劉備!等到孫權進攻益州時,這些人很有可能做叛徒,幫著孫權攻打益州!
第三、劉備政權失去威信
對於益州人來說,劉備集團是一個外來政權,他們是通過強權壓服益州的那些本土豪族的,當然了,除了威逼,還有利誘,劉備也允諾了益州大族一些好處,那就是帶領他們逐鹿天下!也正是在這雙重因素的影響下,所以益州人選擇了臣服劉備,尊劉備為主!
事實上,當時的劉備集團,確實給了益州眾人帶來了極大的威懾!漢中之戰,不可一世的曹操被劉備擊敗,最終灰溜溜的退出了漢中;襄樊之戰,被稱為「天人」的曹仁被打得不敢出城,以「沉穩」著稱的名將于禁,更是被關羽來了個水淹七軍,全軍盡沒,連曹操都被嚇得差點遷都……如此強悍的劉備集團,益州人豈敢反抗?
然而襄樊之戰後期,孫權竟然偷襲荊州成功,劉備的荊州軍團被打得全軍覆沒,就連關羽本人都被孫權斬殺,這不禁讓益州眾人對劉備的權威產生了懷疑:劉備集團真的有想像中的那麼強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劉備還不表示一下,不對東吳動兵,那麼在益州人眼中,劉備的權威將會受到更嚴重的打擊,人家孫權都騎到你脖子上拉屎了,你都不敢反抗,這麼懦弱的人,誰能服氣?
所以說,在這個時刻,劉備必須重塑蜀漢朝廷的威信,必須出兵討伐孫權!事實上,當時曹魏的謀士劉曄,對此事就看得比較明白,他在和曹丕的討論過程中,直接預言,為了重塑朝廷威信,劉備必定出兵伐吳!
《三國志》:曄獨曰:「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後備果出兵擊吳。
四、蜀漢失去東出的機會,被困死在益州
早在三顧茅廬時期,諸葛亮便闡明了荊州對劉備集團的重要性:要想逐鹿天下,必須從荊州和益州兩路出兵。也就是說,失去了荊州,單靠益州一路兵馬,蜀漢是很難北伐成功的!
劉備在荊州經營十多年,百姓基礎還是有的,一旦他帶兵打回去,荊州百姓必定會響應,即便不響應,他們也不會全力幫助孫權。但是如果劉備不帶兵打回去,等孫權在荊州多經營幾年,那麼劉備在荊州的影響力就會被逐漸抹去,到時候荊州的人心就不可用了!而且一旦等孫權在荊州站穩腳跟,加強防禦,日後劉備再想東出拿下荊州,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了!
所以說,其實當時劉備是不得不伐吳的,一旦他聽從了趙雲的建議,不討伐孫權,那麼劉備就失去了東出拿下荊州的最佳機會!而一旦劉備失去了東出的機會,單靠益州一路,是根本沒辦法北伐成功的!後來諸葛亮的北伐,就是一個例證!也就是說,一旦劉備失去東出拿下荊州的機會,那麼等待劉備集團的結局,就只能是困死益州,再無逐鹿天下、匡扶漢室的機會!
結語
總的來說,如果劉備聽了趙雲的勸,不討伐孫權,將會出現以下4種不可控制的局面!一、孫權繼續向益州發動進攻;二、荊州人和劉備離心離德,甚至背叛劉備;三、劉備政權失去威信,益州人心思變;四、蜀漢失去東出的機會,被困死益州。而從這四種不可控制的局面來看,如果劉備不討伐孫權,其實蜀漢不僅無法一統天下,還有可能提前滅亡!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