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說起中國歷史上出名的智者,那就一定會提到一個人,就是諸葛亮。諸葛亮自小就從聰慧過人,熟讀兵書,對時局、軍事、國家治理都很有見解。自從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後,諸葛亮便開始一直追隨劉備。
諸葛亮初出茅廬,便向劉備提出了聯合東吳孫權與曹操對抗的「隆中對」,協助劉備佔據蜀漢割據一方,與孫權和曹操形成三局鼎立的局面。
可以說,沒有諸葛亮的精心謀劃,劉備很難順利地從一窮二白到成為了與曹操和孫權相對的一方霸主。諸葛亮也是憑藉著他的功績和忠肝義膽得以在史書上留名。

可是,諸葛亮雖然精於籌謀,卻也難以預料未來。蜀漢因諸葛亮失去了三位大將,讓蜀國最後無將可用,走向滅亡。
馬謖涼亭失守
這三位大將其中之一便是馬謖。馬謖一家兄弟五人都以有才華而知名。馬謖追隨劉備後,前前後後擔任了很多重要官職。馬謖才華過人,更是十分喜歡探討軍事謀劃。當時諸葛亮對馬謖十分看重,常常與他探討兵法。
但其實對於馬謖,劉備始終認為他只是嘴上功夫了得,實際交戰中不堪重用,在臨終之前也囑咐了諸葛亮,對於馬謖還要再多多考察。但諸葛亮還是看重馬謖的才能。甚至讓馬謖擔任參軍。

之後在建興三年,蜀漢南中的地方勢力多次反叛,諸葛亮為了維護蜀漢安定,前去南中平定叛亂討伐雍闓。馬謖對於這件事也多次進言,向諸葛亮說南中地區不僅地勢險要,各方勢力更是盤踞複雜,光憑武力征戰難以平復。
為了徹底平復南中地區的反叛,要以攻心為主,武力討伐為輔。諸葛亮也覺得很有道理,依計而行。之後在平叛過程中斬殺了雍闓,對孟獲則是七擒七放,最終使南中的各方勢力徹底歸服。
一直到諸葛亮過世前,南中勢力也沒再起反叛。然而,好景不長,在隨後的建興六年,諸葛亮帶兵向北伐魏。當時軍中隨行有多位經驗豐富軍功累累的大將。

但當時諸葛亮堅持重用馬謖,任馬謖為前鋒。馬謖為贏得眾人信任,立下軍令狀便領軍出發。馬謖任前鋒帶軍前行,帶軍途中卻多次違背諸葛亮的部署,不接受軍中王平的勸諫,堅持自己的想法。
他堅持倚仗南山的地勢即可,卻不聽從他人的建議下山守城。最後果真被魏軍斷絕水源,馬謖大敗,馬謖的軍敗直接導致了諸葛亮北伐的失敗,全軍回到漢中。回到漢中後,諸葛亮下令將馬謖及其他街亭作戰的將領全都斬首。此時馬謖才三十九歲。
魏延被斬
因諸葛亮而死的蜀漢的第二位大將就是魏延。魏延並非死於諸葛亮之手,但魏延的死卻與諸葛亮糾葛甚深。

魏延是深受劉備信賴的一名得力大將。魏延追隨劉備麾下後屢屢立下戰功,可以稱得上是蜀漢中十分重要的大將。
初入劉備麾下就助劉備平定了廣漢郡,成為了牙門將軍。隨後更是與諸葛亮和張飛一起圍攻成都,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備在世時,魏延十分受重用,甚至在劉備在漢中稱王時被劉備提拔為了漢中太守留守漢中,成為鎮遠將軍。面對劉備如此的信任和委以重任,魏延也表示自己無論如何也會幫助劉備擋住曹操。

若是曹操傾國前來,他誓死守住,若曹操只派一萬大軍,那就為劉備吞掉曹軍。劉備十分欣慰,群臣聽了也備受鼓舞,覺得魏延不愧是一介英豪。在劉備過世後,魏延在蜀漢中還是屢立戰功,居功甚偉。
然而,魏延卻是個個性暴躁又自視甚高的人。儘管魏延在蜀漢中因軍功累累地位越來越高。但他的個性讓他與很多人不能交好,這其中給就有劉琰和楊儀。
魏延與劉琰發生衝突,諸葛亮選擇了魏延,將劉琰調走,劉琰在軍中地位並不高,諸葛亮如此處理保下魏延也是合理的。但楊儀卻不一樣,楊儀在軍中有其地位,而且楊儀是個十分有才華的人,他並不願忍讓魏延,常常與魏延爭得很兇。

而諸葛亮對兩人的才華都很看重,只能盡量從中調停卻沒法解決。直到諸葛亮病危,諸葛亮不得不考慮後事為蜀漢的未來鋪路,這次,他選擇了楊儀。
諸葛亮與楊儀、費禕、姜維定下了待他死後由魏延負責斷後的命令,如果魏延不服從,就棄下魏延。諸葛亮過世後,眾人按計划行事,紛紛撤退了。
魏延得知此事後則是大怒,不願意聽從楊儀吩咐做一個斷後的將領。直接發兵趕在楊儀之前燒掉道路,二人互相說對方造反,群臣都擔保楊儀指責魏延,最後魏延人心盡失,被斬殺。

劉封被除
因劉備早年沒有子嗣,劉封被收為養子。劉封二十歲左右時,就已經率軍出征,屢立戰功,帶軍才華出眾。然而,關羽俘獲于禁時,多次向劉封和孟達請求援助,但二人以初到上庸三郡時機不到為理由拒絕援助。
關於戰敗後,劉備對二人已經心生不滿。之後,劉封與孟達二人多次發生不和,漸生嫌隙。劉封多次欺侮孟達,但孟達不敢反抗,擔心劉備的責怪又對劉封的行為十分不滿。孟達便給劉備修書一封后就投降了曹魏大軍。
後來劉封敗於曹魏大軍後逃回了蜀都。劉備忍不住責怪他欺侮孟達和不援助關羽的事。而諸葛亮為了蜀漢的未來,覺得劉備死後,蜀漢之內沒有人能駕馭劉封。

為了劉禪將來順利繼位也為了蜀漢未來的平穩,便建議劉備借這個機會賜死了劉封。這三人的死對蜀漢來說無疑都是十分重大的損失。
為了儘快提拔新人,諸葛亮揠苗助長讓尚且還不具備領兵才能的馬謖打重要的戰役,不僅戰敗還讓馬謖不得不以命穩定軍心。使得未來的蜀國失去了一個軍師的人選。
對於魏延,諸葛亮明知魏延的個性卻沒有提前節制他的行為,但又在自己病危的時候選擇捨棄魏延,這無疑是迫使魏延起了反心最後只能身死。使未來的蜀國失去了一名驍勇的大將。
又為了劉禪的順利繼位,就殺掉了屢立戰功的劉封。這使得後來劉禪被擄走後,蜀漢無其他國君支撐,最後只能君臣心散走向滅亡。可若是劉封還活著,蜀漢政權或許還有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