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丹英年犧牲,遺孀被逼跳崖後生還,唯一的女兒後成國家棟樑

2025年03月06日01:30:18 搞笑 2758

你聽說過志丹縣嗎?說起志丹縣這個名字,和我國抗日時期傑出的革命家和軍事家劉志丹有關。

這位偉大的抗日英雄,為中國革命戎馬一生卻英年早逝,他的妻子曾被逼跳崖,本育有兩兒一女,後因意外只剩女兒存活。

劉志丹英年犧牲,遺孀被逼跳崖後生還,唯一的女兒後成國家棟樑 - 天天要聞

在充滿戰亂的上個世紀,無論是農民、富商亦或是官閥富家子弟,幾乎都要心驚膽跳地生活著。

當時的環境艱苦卓絕,若想保命,偶爾還得往深山老林里躲上一躲,才能逃過一時的槍林彈雨。

所以當時最讓人擔憂的不是天災人禍和生活窘迫,而是戰勝的殘酷。

正所謂逆境出人才和英雄,在抗日時期,我國湧現了大批的愛國革命人士,誓死捍衛我國完整疆土,成就了一個又一個英雄慷慨就義的傳說。

劉志丹就是其中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英雄,他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貢獻,連「保安縣」都因此為他改名「志丹縣」。

青年時期加入革命,在失敗中總結經驗

劉志丹的一生幾乎都圍繞著「革命」二字。

劉志丹英年犧牲,遺孀被逼跳崖後生還,唯一的女兒後成國家棟樑 - 天天要聞

他本出生於書香門第,所處家庭比起平常百姓家算是有點富裕,可他卻沒有當時社會富家子弟們愛慕虛榮、嬌氣蠻橫的通病。相反,他從小就深知人間疾苦。革命思想覺悟早的他,立志要投身革命,從根本上改善百姓困苦的生活。

身為陝西保安縣人的劉志丹,從小便親眼目睹了陝北地區因貧瘠落後帶來的凄慘局面,甚至有眾多百姓衣食住行得不到保障而橫屍街頭、哀鴻遍野,所以他非常厭惡痛恨當時政府的腐敗和封建,崇尚民主科學和自由。

劉志丹英年犧牲,遺孀被逼跳崖後生還,唯一的女兒後成國家棟樑 - 天天要聞

1921年,18歲的劉志丹考入了榆林中學,且憑在校期間成績優異尊師敬友的表現,任職學生會主席,積極組織領導學生運動,抵制封建勢力。

1925年他加入了符合他志向的中國共產黨,正式投身革命事業,聽從黨指揮就讀黃埔軍校,為後續的革命發展做準備。

劉志丹參加的第一個革命戰爭就是北伐戰爭,可惜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這次聲勢浩蕩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最終被宣告失敗。

但是劉志丹並沒有氣餒,反而越挫越勇,就像他曾經對一位革命知己說的:「幹革命還能怕失敗?失敗了就再干。」於他而言失敗就是成功的階梯。

劉志丹英年犧牲,遺孀被逼跳崖後生還,唯一的女兒後成國家棟樑 - 天天要聞

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劉志丹秉著不屈不撓的精神,總結革命失敗經驗重裝待發,走南闖北在各個地方建立革命根據地,志在將軍事運動和農民運動相結合。

大膽提出創見,成功建立各種革命根據地

1928年,劉志丹回到西北,參與領導了渭華起義,這是我黨在西北規模最大、最早的武裝起義,雖然此次起義由於敵我實力懸殊等原因,兵力損失較為嚴重,但是卻給革命進步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次年5月,在陝北特委紅石峽會議上,他提出大膽提出自己的創見:變敵人的武裝為革命的武裝。會議上一眾人贊同他的看法,之後採取了他提出的「三色論」進行革命武裝的創建並開展武裝鬥爭。(三色論指「紅」「白」「灰」三種顏色,其中,「紅」就是組織建立工農武裝。「白」就是派人做爭取國民黨地方武裝的工作,「灰」就是派人做收編、改造土匪武裝的工作。)

劉志丹英年犧牲,遺孀被逼跳崖後生還,唯一的女兒後成國家棟樑 - 天天要聞

但他認為光是進行武裝鬥爭並不夠,還需要進行土地改革,滿足農民的土地需求,這樣才能在農村建立起鞏固的根據地。之後大大小小的革命根據地開始成功建立起來,這些恰恰證明了劉志丹的方針是可行的,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革命的發展。

這之後,劉志丹又在西北地區參與開展了各種革命活動,其中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支隊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團的成立他功不可沒;而他也成為西北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之一

更驚喜的是在他的帶領下,軍隊的作戰能力、組織紀律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且軍民間感情深厚。陝甘地區還湧現了一大批軍事骨幹,對於當時人才稀缺的中國而言,是難得的好事。

上陣殺敵不幸犧牲

劉志丹英年犧牲,遺孀被逼跳崖後生還,唯一的女兒後成國家棟樑 - 天天要聞

1936年4月14日,劉志丹主動請纓,奔赴山西中陽縣三交鎮指揮部署軍隊,最後不幸被敵方閻錫山部隊的一梭子子彈打中胸口,光榮犧牲時年僅33歲。

為紀念劉志丹將軍,1936年6月,中共中央決定將他的家鄉保安縣改為「志丹縣」。

妻子同桂榮被逼跳崖,靠頑強意志死裡逃生

劉志丹有一個和他同為共產黨的髮妻同桂榮,是他在廣州求學期間,在黨和組織牽線下鑄就的姻緣。結成夫妻後,因其軍務繁忙,兩人開啟了一段漫長的分居生活。

劉志丹英年犧牲,遺孀被逼跳崖後生還,唯一的女兒後成國家棟樑 - 天天要聞

1934年春天,國民黨來到山西對我党進行了「圍剿」,他們想要逮捕劉志丹,奈何找不到目標,於是便瞄準了他的家人。他們抄了劉志丹的家,刨了祖墳,逼得同桂榮帶著一家老小,在鄉親們的掩護下躲進了深山老林。

在一次出門採摘野菜的途中,同桂榮被當時正在山上開展搜捕行動的敵軍發現,最後被逼至懸崖邊,為了不落入敵人手中,成為丈夫和黨的負擔,她選擇了縱身跳崖。沒想到這一跳竟是救了她的命。

跳崖後被半山腰上的灌木叢接住得以倖存的同桂榮,靠著頑強的意志力爬下半山腰,帶著女兒在洞穴里藏了八天八夜,才死裡逃生。

劉志丹英年犧牲,遺孀被逼跳崖後生還,唯一的女兒後成國家棟樑 - 天天要聞

劉志丹所在根據地的戰友知道此事後,馬上派人尋找同桂榮等人,並把人接到了根據地。劉志丹一家得以重聚

不久後,同桂榮進了服裝廠當工人,帶領更多婦女給紅軍做衣物,積極向更多人宣傳革命的必要性,帶動了不少青年加入紅軍部隊。比起丈夫,雖為綿薄之力,但他們為革命做貢獻的目標是一致的

在丈夫犧牲後,同桂榮並沒有深陷悲傷無法自拔,而是堅強地帶著丈夫的願望,繼續為新中國的成立努力奮鬥。

唯一的女兒,延續父親精神,終成國家棟樑

劉志丹英年犧牲,遺孀被逼跳崖後生還,唯一的女兒後成國家棟樑 - 天天要聞

劉志丹夫婦本育有兩兒一女,大兒子年幼患病不幸夭折,當時還生活在敵占區的小兒子高燒不退,迫於無奈同桂榮只好向敵方軍醫求助,不料心狠手辣的軍醫給開的竟是一劑毒藥。最終只剩女兒劉力貞與她相依為命

父親犧牲時,劉力貞還不到7歲。她從小就被母親嚴厲教誨要以父親為學習榜樣,更不要因父親的身份而搞特殊化。

劉志丹英年犧牲,遺孀被逼跳崖後生還,唯一的女兒後成國家棟樑 - 天天要聞

1949年新中國成立,20歲的劉力貞響應國家人才號召,赴中國醫科大學學醫,畢業後因成績優異又考上上海第一醫學院的研究生,劉力貞自此專註醫學事業。

不幸的是,她後來因學習壓力大而患上嚴重的肺結核,迫不得已暫時中斷學業。

在上世紀60年代,陝西突遇嚴重的大旱災,劉力貞無法再安心養病,而是迅速帶領30人組成醫療小隊,加入支援陝北的醫療大隊伍。

劉志丹英年犧牲,遺孀被逼跳崖後生還,唯一的女兒後成國家棟樑 - 天天要聞

1980年,劉力貞當選了陝西省人大副主任,這之後好幾屆她都高票當選,這是人民對她的信任和愛戴,她是當之無愧的國之棟樑。

2014年11月3日,劉力貞患病醫治無效離去,享年85歲。

因母親的孜孜教誨,劉力貞一生淡泊名利,積極為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她說:「自己只願意為人民做實實在在的事。」劉志丹的部分精神在後代的身上得以延續,精神永存。

劉志丹英年犧牲,遺孀被逼跳崖後生還,唯一的女兒後成國家棟樑 - 天天要聞

戰爭帶來的危害有多大,想必大家都早已心知肚明,這也就是曾經飽受戰爭摧殘的我國,始終信奉「以和為貴」的原因。

看透生存的本質,平心靜氣對待資源,以和平的方式換取資源才是長久發展的途徑用暴力搶奪資源的方式終究會被社會唾棄以及淘汰,當初崇尚暴力美學的法西斯覆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肆意侵略引發戰爭,只會成為國際社會上的反面教材。無論是國家之間還是家庭、人際關係上,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方式始終不可取……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

劉裕已經掌握大權,為何還要滅司馬懿後人滿門? - 天天要聞

劉裕已經掌握大權,為何還要滅司馬懿後人滿門?

談起三國這本書,相信大多讀者不會陌生,在這部四大名著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誼、更有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而在《三國演義》之中,更是有著幾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良將謀士,也正是他們的錦囊妙計相助魏蜀吳三國在亂世之中行程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