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送上門」新規一周年,收件人送件人各有話說,都在尋找「最優解」

2025年02月17日19:50:17 搞笑 4808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盛銳

2024年3月1日,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下文簡稱「新規」)正式實施,明文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未經用戶同意,不得代為確認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將快件投遞到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

距離新規實施已近一年,相關規定執行情況如何?快遞市場有什麼樣的新變化?

2月17日,潮新聞記者對此展開走訪調查。

「快遞送上門」新規一周年,收件人送件人各有話說,都在尋找「最優解」 - 天天要聞

超市裡的快遞驛站 盛銳/攝

收件人——

簡訊通知取件很普遍,「ai電話」詢問增多

「我的快遞基本都是自己來驛站取的。」

剛剛從胭脂巷某快遞驛站取了快遞的洪女士說,快遞員提前聯繫的不太多,基本是順豐的件,偶爾會有京東的,「其他幾家感覺默認放驛站了。」

「只要快遞到了驛站,都會有取件碼簡訊,下班回家路過取一下,也方便。」對於一些重件或者大件,洪女士會和快遞員或者驛站溝通,「大部分都會送上門。」

但是,類似「雙11」高峰時段,她明顯感覺送貨上門的意願下降,「之前囤了幾袋米,都是和家人扛回去的。」

對於送貨上門,洪女士覺得能送自然是好的,但也能理解快遞員每天的單量不少,「要是真一個個送,感覺我們收貨也會更慢。」

「就應該送貨上門。」家住城東的徐先生,去年因為一個件投訴了快遞員和驛站。

「也不知道是不是快遞和驛站沒談好,我明明是88vip會員,但就是有兩個快遞公司的件永遠不送。」他當時買的是一套書,有二三十斤重,就申請送貨上門,「當天就有客服聯繫我,了解情況後說會反饋給驛站。」

工作太忙,徐先生忘了這事,大約一周後才想起來,發現這個件還沒送,「正好那天空,就自己去拿,一身汗。」

他越想越氣,投訴了驛站,客服電話很快來了,「客服建議我拉黑,不存到這個驛站。」

徐先生愣了一下,擔心快遞被存放到更遠的驛站。得到客服「不會」的答覆後,選擇「拉黑」。

之後,他名下所有快遞都送貨上門了,「不過依舊沒有電話聯繫,年前還有個快遞送錯了,快遞員私下賠了錢。」

走訪中,不少市民還提到,現在快遞送貨之前會有「ai電話」詢問「是否送貨上門」,送貨當天也會有類似電話告知「正在派件中」。

徐先生就感覺在「拉黑驛站」之前有不少這類電話,「不接會一直打,接了直接掛也行。拉黑之後,『ai電話』基本沒了。」

「快遞送上門」新規一周年,收件人送件人各有話說,都在尋找「最優解」 - 天天要聞

奔走在胭脂巷的快遞員 盛銳/攝

送件人——

一年來去20多個同事,有人一個月被罰超千元

下午3點半左右,某快遞的快遞員王大哥將一袋近20件快遞運到胭脂巷的快遞驛站。

將快遞卸下,他準備離開,後續錄入交由驛站工作人員負責。

王大哥來自安徽,今年是他干快遞的第五個年頭,「新規出來前,外賣員都想著轉行來做快遞,現在反過來了。」

談起新規,王大哥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單量大,挨個送送不完。

王大哥主要負責胭脂新村和周邊商場派件,一天的單量300到400件,高峰期能到500件,「我們之前算過,要是挨個打電話確認時間,然後送上門,一天最多送200單。」

所以,除了一些特別標記要送貨上門的件之外,都默認放驛站,「我們公司研發了一套系統,快遞入站時會給客戶打電話,也就是你們說的『ai電話』,顧客要送上門都會有標記。」

「有些顧客我們沒有送到手裡,或者電話沒打通直接放門口會投訴。這種都要扣錢的,一次100元。」不過,現在有申訴渠道,收到投訴可以和顧客協商,協商好了就能免除處罰,「有些會理解我們,但有的只能按丟件賠錢。」

他最多一個月被罰了1000多元。

此外,放在驛站並不是免費的,比如胭脂巷驛站每件收6毛錢,都要快遞員自己付,「這裡算便宜的,貴的要8毛錢。」

「現在連給顧客打電話發簡訊的錢,都要我們自己付。」王大哥算了一筆賬,送一單快遞1元錢,驛站給6毛,簡訊6分一條,基本就剩兩三毛錢了。

他所在站點的配額是15人,但流動很大,去年有20多人來了又走,「新春又招了兩個,這兩天抱怨也多起來了,感覺干不久。」

王大哥提到,和「三通一達」比起來,順豐、京東等每件都送貨上門的公司送件單價更高,人工也更多,「聽說送一件有近2元。」

杭州一家順豐網點的負責人也證實,「我們站點的快遞員有五六十人,平均每人每天200單左右,高峰時段還會加人手。」

該負責人表示,順豐一直都是送貨上門,新規的影響並不大,每單都會電話聯繫確認送上門的時間或者放在哪裡,「有專門的電話套餐,基本夠用。」

「快遞送上門」新規一周年,收件人送件人各有話說,都在尋找「最優解」 - 天天要聞

皇親苑的快遞驛站 盛銳/攝

快遞驛站——

送貨上門件佔比30%左右,每件都送來不及

走訪中,快遞驛站和快遞員均表示,目前送貨上門的比例在20到30%左右。

比如,皇親苑某快遞驛站,每天送貨上門的量就10件左右,還有30件左右送到小區門衛處,其餘都是到驛站取件。

一位女性工作人員介紹,這家驛站的存放費用是8毛一件,由快遞員或者快遞公司承擔,送貨上門不要錢。對於標記送貨上門的快遞,她也會送貨上門,其餘的件默認入站,「入站之後會發簡訊取件碼,不打電話的。」

她提到,驛站一天的單量500件左右,目前整個驛站正式員工就她一個人,高峰期會安排人幫忙。「每件都送,怎麼可能送的過來?這邊都是老小區,很多五樓六樓的,跑一趟就累死了。」

從去年7月入職至今,她也收到過送上門反而被投訴丟件的情況,「這種我基本就拉黑了,要麼直接退件。」

「快遞送上門」新規一周年,收件人送件人各有話說,都在尋找「最優解」 - 天天要聞

傅大伯的店 盛銳/攝

記者發現,快遞存放點既有專門快遞驛站,也有街邊便利店。

比如長運路上傅大伯的便利店門口就擺放著二三十件快遞。

傅大伯的便利店開了近30年,成為快遞存放點也六七年了,「每天有百來個快遞,每件收5毛錢。」

放在這裡的快遞基本都是附近小區里的,不少都是幾十年的鄰居,「一些腿腳不便的,或者聯繫過來希望送上門的,我也會送,每天有個十幾件,不多的。」

「快遞送上門」新規一周年,收件人送件人各有話說,都在尋找「最優解」 - 天天要聞

快遞員將快遞存到傅大伯店裡 盛銳/攝

這事你怎麼看?可以留言與潮新聞交流。

「轉載請註明出處」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