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士們為什麼要在陳橋驛擁立宋太祖趙匡胤為帝?

2023年02月11日20:54:12 搞笑 1100

回顧古代歷史,一個很好的篡權時機就是趁王室孤兒寡母之時,皇帝年幼成不了氣候,太后不懂國事,主少國疑之時這就給了權臣們下手的機會,很多王朝都是在這樣尷尬的環境下改朝換代的。趙匡胤很幸運地趕上了這個時期,成為了當時的「弄潮兒」,三軍擁護之下,趙匡胤突然間「龍袍加身」,他就這樣半推半就地做了開國皇帝。

將士們為什麼要在陳橋驛擁立宋太祖趙匡胤為帝? - 天天要聞

表面看推舉趙匡胤為皇帝,是軍心所向,實際上這裡面君臣之間都有各自的算盤。趙匡胤當時有一定的軍事實力,祖上在唐朝時就擔任御史中丞、刺史等要職,可以說他出身於根基深厚的軍人之家,當不當皇帝對他來說,暫時是無所謂。

即使不當皇帝,以他的實力做一方土皇帝或者權臣是綽綽有餘,尤其當時的情況幼帝只有七歲,他根本沒把皇帝放在眼中,皇帝沒本事收拾他,所以他對皇位不怎麼感興趣,至少不會主動提出來,像這樣的舉義大事,以他軍人之家的出身,早已深諳權術之道,因此他在等一個機會。

將士們為什麼要在陳橋驛擁立宋太祖趙匡胤為帝? - 天天要聞

再說那些推他上位的弟弟和武將。趙匡胤滿足現狀,可他們不滿足,趙匡胤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本事,而他們則要往後排,要想憑功勞往上爬,甚至想越過趙匡胤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們又想有出人頭地那一天,那怎麼辦呢?顯然把趙匡胤推上位是個很好的選擇,到時候他們爭搶功勞,沒準自己就是下一個趙匡胤。

在這些人的心裡對趙匡胤已經做出了一個準確的評估:一是趙匡胤有這方面的人氣,二是萬一行動失敗,趙匡胤就可以當這個「背鍋俠」,萬一成了事,等趙匡胤坐穩了江山,他們就有扶龍之功,地位必然會得到大幅度提升,遠不是現在的小小將領一個。而這其中有這種想法比較明顯的就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並且他還是有野心的一個人。

將士們為什麼要在陳橋驛擁立宋太祖趙匡胤為帝? - 天天要聞

都知道趙匡胤死了之後,傳位給了他的弟弟趙光義而不是他的兒子,按照封建王朝的繼承規則,怎樣也輪不到趙光義,除非趙匡胤沒有兒子。但在史料上記載,趙匡胤有四個兒子,除了兩個兒子早夭之外,還有兩個十分成氣候的兒子。

次子趙德昭在老爹在位時他已經是節度使,四子趙德芳17歲時就是防禦使,也算是一方大員。但是這兩個兒子在趙光義繼位後,一個自盡、一個病逝,趙光義繼位後,他的這兩個侄子先後在五年內死亡,死時都是二十多歲。

將士們為什麼要在陳橋驛擁立宋太祖趙匡胤為帝? - 天天要聞

死於人生精壯時期,怎能讓人不懷疑是否趙光義所為呢?就連趙匡胤自己都是離奇死亡,和弟弟頭一晚喝了酒,第2天人就沒了,而他的弟弟在他有子嗣的情況下繼承大統,再加上繼位後兩個侄子早亡,這裡面沒有趙光義的手腳,那歷史可太奇蹟般的巧合了。

所以,當初趙匡胤被黃袍加身時,趙光義是非常主動的一位,他親手把黃袍披在了哥哥身上,以此表示自己是忠實的擁躉者,為自己後來繼位先找了一個「出頭鳥」。另外,他長期在趙匡胤身邊做參謀,怎能不了解趙匡胤的心思,皇帝之位趙匡胤不急著要,可他著急啊,於是有事沒事就對著趙匡胤吹耳邊風,趙匡胤再沒想法在這般慫恿下也會動了心思。

將士們為什麼要在陳橋驛擁立宋太祖趙匡胤為帝? - 天天要聞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之時,趙光義率先吹起了東風,在軍中散布議論:皇帝年幼啥事不懂,他們做出再大的功勞皇帝也不知道,不如另起爐灶做個開國功臣。手底下的兄弟被這樣一煽動,腦海里立刻浮現自己鮮衣怒馬、衣錦還鄉的情景,於是在趙光義的策划下來了個黃袍加身的戲碼。

這裡面的小動作趙匡胤是完全知情的,他之所以半推半就也是在傳遞兩個信息:一個是,是你們讓我做皇帝的,以後萬一失敗想甩鍋,誰也跑不掉;另一個是醜話說在前頭,讓我當大哥,一切都要聽我指揮,這樣他才會得到完整的兵權。

眾人都已經熱情高漲,飯菜都已經端上桌了,飢腸轆轆的眾人就等著下筷子吃飯呢,當然是趙匡胤說什麼是什麼,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趙匡胤披著弟弟給的黃袍做上了皇帝,事情也正如他所預期的那樣發展,在一切順利的狀態下他成為了開國皇帝。

將士們為什麼要在陳橋驛擁立宋太祖趙匡胤為帝? - 天天要聞

為了能坐穩皇位,趙匡胤又來了個杯酒釋兵權,完全打的是親情牌,當初那些扶他上位的將領被忽悠得感激涕零,趙匡胤這招卸磨殺驢演得那叫一個漂亮,相比朱元璋把開國功臣誅殺怠盡,趙匡胤可是留下了一個好名聲,只是他的離奇死亡真的是耐人尋味。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

劉裕已經掌握大權,為何還要滅司馬懿後人滿門? - 天天要聞

劉裕已經掌握大權,為何還要滅司馬懿後人滿門?

談起三國這本書,相信大多讀者不會陌生,在這部四大名著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誼、更有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而在《三國演義》之中,更是有著幾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良將謀士,也正是他們的錦囊妙計相助魏蜀吳三國在亂世之中行程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