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是明朝開國名將,勇猛善戰,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赫赫戰功,是僅次於徐達的將才。明朝建立後,其子常茂被封「鄭國公」,為明朝「開國六公」之一,常遇春因英年早逝,被追封為「開平王」。
常遇春對自己的軍事才能非常自信,他常言自己如果率兵十萬,將橫行天下,沒有人是他對手,因此,軍中稱他為「常十萬」。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過程中,常遇春大多作為徐達的副手,二人緊密配合,取得很多軍事上的輝煌戰績。
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常遇春自開平率軍南歸,走到柳河川時,突然發病去世,年僅四十歲。
朱元璋聽說常遇春死了,大為震驚,悲傷不已,將常遇春賜葬在鐘山之下,並親自祭奠。
關於常遇春的死因,據說是得了「卸甲風」,暴病而死。
什麼是「卸甲風」呢?
就是古代在戰事結束之後,將軍回到軍營,因作戰時出了很多汗,立即脫下鎧甲,吹風納涼,因此「中風」而死,
所以,這導致常遇春去世非常之快。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就是現在這個醫療技術和藥物非常齊全的年代,劇烈運動之後,尤其是出汗時,不能立即解衣吹風,更不能洗冷水澡,否則,極易生病。
常遇春的妻子是藍玉的姐姐,常遇春有三個兒子,三個女兒。
常遇春長子常茂,也是一員猛將,他繼承了其父常遇春的爵位,常茂是名將馮勝的女婿。
常茂在軍營中多不受約束,納哈出投降時,在酒宴上,因得知納哈出準備逃跑,常茂上前捉拿,將納哈出砍傷,導致納哈出部潰散。馮勝上奏朱元璋,說常茂激變,於是,朱元璋收了馮勝兵權,並將常茂安置到龍州。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常茂去世。
常遇春次子常升,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冬,因其兄常茂獲罪被削去爵位,朱元璋改封其為「開國公」,後來因他牽涉藍玉黨案,被殺(一說是在靖難之役後被殺)。
常遇春三子常森,生平不詳。
常遇春除了三個兒子,還有三個女兒。
常遇春長女嫁給了朱元璋的長子朱標,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被冊封為皇太子妃。她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十一月去世,謚號「敬懿」。
建文帝在位時,追尊其為「孝康皇后」。朱棣靖難之役奪位後,復稱其敬懿皇太子妃。到了南明時,復稱其孝康皇后,《明史》也稱其為孝康皇后。
常遇春的次女和小女,生平不詳。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