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撻低至5毛錢一個!是賠本賺流量還是另有玄機?揭秘賣家「不能說的秘密」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陳晟 文/圖

「蛋撻5毛一個」、「蛋撻全場1元」的標語,長期以大幅版面霸佔烘焙蛋糕店的門頭廣告欄,路人的視線常常會被這喜慶的紅底黃字標語硬生生地拉過來,即便是不愛吃蛋撻的人們,也常常會忍不住薅上幾根羊毛——5毛錢一個,這不等於白給嗎?

這麼便宜的蛋撻,會不會有貓膩?

【5毛一個的小蛋撻,豈不是白給?】

這樣的低價蛋撻在鄭州烘焙糕點市面上並不少,通常都是個頭較小的迷你版蛋撻,蛋皮大小是正常蛋撻的一半左右。

作為對比,河南商報記者走訪了多家烘焙蛋糕店,發現在體量較大的連鎖門店中,單個蛋撻的價格一般在5.5元到9元不等。

仟吉連鎖店的蛋撻5.8元一個,香雪兒連鎖店的蛋撻5.5元一個,最貴的是肯德基的比利時黑巧雲朵蛋撻,一個要9塊錢,而肯德基日常葡式蛋撻價位也在7.5元一個。

此時,手上5毛錢一個的蛋撻突然「香」了起來。不同價格的蛋撻到底有啥區別?

河南商報記者分別品嘗了連鎖店鋪所賣的常規大小的蛋撻以及商超店鋪里的「白給」蛋撻,除了有蛋白質和油脂攝入過多而產生了輕微的油膩感外,口感上似乎沒有太大不同。而正常大小的蛋撻在用料上會更加豐富,有些則用了雙層蛋皮。

【自製蛋撻成本得1塊5,賣5毛一個的商家還過不過了?】

當我們在吃蛋撻時,我們實際上是在吃蛋黃、牛奶、糖和低筋麵粉,這是市面上多數蛋撻通用的原材料。

蛋皮和蛋撻液構成了蛋撻的主體,一些金貴的蛋撻通常會配上淡奶油、蔓越莓和紅豆等輔料。顯然,隨著用料的精簡和蛋皮蛋撻液原料成本的降低,5毛錢一個的迷你蛋撻賣出這樣的低價看起來也不無道理。

但只憑「量」的精簡能去除的成本只是一部分,另一部分就落在了「質」上。

香雪兒連鎖門店負責人透露,部分低價小蛋撻用的是調和蛋撻液,用料上追求至簡,自然原料品質就不如品牌門店。「在大商超內售賣的低價小蛋撻大多有一定的質量保障,但小作坊就可能存在原料品質的問題。」 據負責人描述,大多連鎖烘焙糕點品牌都有自己的現烤門店,由手工烘焙製作,用料則由公司統一配比。「我們製作一個蛋撻的成本在2到3元左右。」

一個蛋撻5毛錢的售價,甚至比自己在家做還要便宜。河南商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在某電商平台購買51隻蛋皮需要26.8元,算下來一隻0.52元;400克蛋撻則需要20元,按照商家描述,400g蛋撻液大概能做22個迷你蛋撻。所以合計下來,自製一個迷你蛋撻大概需要1.5元。

對於商鋪來說,還要再加上生產成本和人力成本,5毛錢的售價不就只能賠本賺個吆喝?

【低價迷你蛋撻,賠本賺的是「流量」】

「確實在賠本賣。」彭記糕點的老闆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因為是新店,需要以這種低價形式吸引顧客。」

但對於沒有品牌自持的小店來說,有吆喝賺似乎就已經達到了目的。

河南商報記者走訪發現,市面上常見的小型蛋撻幾乎都出自於商超店鋪和私人作坊。而連鎖烘焙糕點門店中,沒有一家在售迷你蛋撻。

流量至上的時代,擁有較強資本實力的連鎖品牌門店,自有一套線上和線下促銷導流的套路。以某烘焙食品連鎖門店為例,他們在線上投放「病毒式」營銷視頻,利用新媒體發起徵集活動,並創新出基友餅、閨蜜餅等一系列適合年輕人的烘焙產品。

同時,不少連鎖門店也把蛋撻作為引流的工具,某現烤披薩品牌在美團外賣平台推出了「0.1元買蛋撻」的活動,但前提是需要跟披薩一起下單。

但對於以臨街店鋪形式存在的私人作坊來說,這樣以成本托底的營銷形式顯然並不適合他們。

此外,在這些小店鋪購買低價迷你蛋撻都有一個先決條件:充值辦卡。位於航海路未來路的彭記糕點所售的迷你蛋撻原價1.5元,會員價5毛錢。位於一站廣場店的御吉緣所售的迷你蛋撻原價12元8個,會員價10元8個,當然,需要先充值300元。

【「便宜的蛋撻,用料也一定是低廉的」】

對於小店來說,辦卡是引流的方向,而低價就是導流的永動機,只要以低價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並讓其成功辦卡「入股」,小店鋪引流營銷的目的就達到了。

正如香雪兒連鎖門店負責人所說,蛋撻其實是附屬品,多數顧客不會刻意前來購買蛋撻,而是在挑選完其他產品後,順手挑了幾個蛋撻帶走。但對於小店來說,低價蛋撻就是一個引子,「來都來了,幹嘛不買點兒其他的?」

那麼,低價的迷你蛋撻到底能不能吃?有沒有食品安全問題?按照以上的分析,迷你蛋撻是可以在精簡用料的情況下,以安全生產的方式將成本降低到2元以下,或者用賠本賺流量的方式推廣店內其他產品。

「便宜的蛋撻,用料一定也是低廉的。」鄭州福晶園創始人劉群立表示,價格過低的迷你蛋撻,不建議消費者購買。

(河南商報編輯 施尚景 劉夢鴿 首席編輯 華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