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顏色越深越有營養?專家說出了真相

近日,盒馬鮮生新推出的「繽紛蛋」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這款產品包含褐色、綠色、深粉、淺粉4種顏色的雞蛋,並稱「多顏色多營養」,月銷量超過3200單。

這些彩色雞蛋是如何形成的?不同顏色的雞蛋口感和營養價值上又有何差異?《生命時報》邀請專家,為你一一解答。

受訪專家

一級公共營養師 錢豐

本文作者 | 生命時報記者 虞曄

雞蛋為什麼有不同顏色?

從卵黃落入母雞輸卵管漏斗部,到產出完整的蛋,大約需要26個小時,其中前20個小時卵都在母雞的子宮內發育。

卵進入子宮的前8個小時,是沒有蛋殼的,待進入輸卵管末端的殼腺部時,母雞體內的「染色車間」才開始工作:殼腺細胞分泌色素,並均勻塗在蛋殼表面。經過4~5小時,雞蛋便完成「上色」了。

一級公共營養師錢豐表示,雞蛋之所以有多種顏色,是因為不同品種的母雞分泌的色素構成不同。

沉積在蛋殼上的色素主要由卟啉膽綠素及其鋅螯合物組成,它們的佔比不同會使蛋殼形成不同的顏色。

比如,褐色蛋殼中的主要色素為原卟啉,白色蛋殼中沒有或者只有少量的原卟啉,綠色蛋殼中的主要色素為膽綠素及其鋅螯合物。

《英國家禽科學》期刊在2003年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母雞品種因素造成的蛋殼顏色差異佔總表型差異的80%以上。

  • 白來航雞產白殼蛋;
  • 洛島紅、蘆花洛克、新漢夏等品種雞及其雜交後代產褐殼蛋;
  • 白來航雞和洛島紅雞雜交品種產粉殼蛋;
  • 五黑雞和鳳達綠殼烏骨蛋雞等品種產綠殼蛋。

除了品種外,母雞的年齡健康狀況以及飼料中的營養元素也會影響蛋殼顏色。隨著母雞年齡增長,蛋的重量增加,但色素的分泌量不變,導致蛋殼顏色可能變淺;飼料中鈣添加過多,會導致蛋殼鈣沉積過度,顏色變淡。

不同顏色的雞蛋,有什麼區別

不同顏色雞蛋的蛋白質含量差異不大,但礦物質含量有所差別

  • 綠殼蛋中鈣、鎂、鋅、鐵的含量都高於其他顏色的蛋;
  • 白殼蛋硒、錳元素含量最高;
  • 粉殼蛋銅含量最高。

雞蛋被人體吸收的營養多少與烹飪方式有關,吸收率由高到低分別是:帶皮水煮蛋、荷包蛋、蒸蛋、煎蛋、炒蛋、生雞蛋。

口感方面,不同顏色的雞蛋幾乎沒有差別。要想獲得更好的口感,不如在烹調方式上下功夫。

煮雞蛋時可以冷水下鍋,中火煮8~10分鐘,關火,在鍋里燜3~5分鐘,然後撈出放入冷水中浸泡,這樣不僅蛋白滑嫩、蛋黃細膩,吃起來還有沙沙的口感。

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中國註冊營養師顧中一表示,蛋殼顏色跟雞蛋的耐儲存性有一些關係。

研究發現,蛋殼顏色越深的雞蛋,蛋殼越厚、重、結實。也就是說深色蛋殼的雞蛋比較堅固,輕微磕碰不那麼容易碎,而且也能保存更久。此外,深色蛋殼的雞蛋也一般都比較大。

淺殼雞蛋則殼比較薄,相對更易碎,也通常比較小。所以大家買了白殼蛋就要更小心輕拿,早點吃完。

新鮮度比顏色更重要

錢豐強調,雞蛋的新鮮度比蛋殼的顏色更重要。

在選購雞蛋時,可先摸一摸蛋殼表面,新鮮雞蛋的蛋殼通常帶有細微磨砂感,手感發澀,若蛋殼異常光滑,說明已儲存較長時間;
還可在耳邊輕輕搖動雞蛋,新鮮雞蛋內部氣室極小,蛋清蛋黃緊密包裹,搖動時幾乎無聲或僅有輕微震動感,如果有明顯水流聲,表明雞蛋不新鮮。

買回家的雞蛋,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來判斷新鮮程度。

1. 將雞蛋放入水中,觀察其在水中的狀態,新鮮雞蛋會快速沉底,不新鮮的則會彈浮下沉。

2. 將雞蛋在一個盤子中打開,攤開的面積越小,雞蛋越新鮮;如果能觀察到細細的白色帶子連著蛋黃,說明雞蛋的系帶尚在,也很新鮮。

3. 將雞蛋煮熟,剝開後,蛋黃較居中,沒有明顯偏向一側,蛋白能分離成三層,氣室很小,說明是新鮮雞蛋。▲

本期編輯:吳夢瑤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