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堤橫街吃竹升面
常平竹升面,在韶關有東堤橫街店、新華北路店。
從湞江南路出發,步行過風采橋,走至東堤橫街,便找到"常平竹升麵店"。
上午八點多,我們四人入店落座。外孫要玉米凈雲吞(13元),我們三人都點鮮蝦雲吞面(12元),外加一碟蚝油生菜(6元)。
竹升面名不虛傳,條細而香脆可囗。這特色小吃屬於粵菜,因避諱粵語「竿」字發音不吉利而改稱「升」。
據說,它是用傳統的方法搓面、和面,用竹升(大茅竹竿)壓打出來的麵條、雲吞皮的一類麵食。
竹升面早在民國時期流行於廣州西關。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來上一碗,是廣州人大快朵頤的口福。
自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竹升面製作工藝由手工制面轉變為機器和面、延壓、切面,並延續。
竹升面,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部第二集麵食專題中,為南派麵食爭得一席之地。
在百年東街品泰國菜
在韶關也能品味泰國菜?對,就在百年東街。
前天,外孫跟他媽媽會朋友,在百年東街吃牛排和披薩。四人加兩孩結賬500多元。這次,外孫想吃泰國菜了。
說干就干,我們四人便步向百年東街。很快便見到"東南亞餐廳""泰空艙"等銘牌。上二樓,哇,不少客!
食客是年輕人居多:戀愛的、初婚的、親朋的……只有我們四人是老青少。哈哈,恐怕會笑咱饞嘴貓了!
女兒點了"冬陰功"、咖喱牛腩和菜芯,外加每人一碗米飯。足夠了,不夠待會再加。
餐中,我才想起攝下來給友友分享。那道叫"冬陰功"的泰國菜,有蝦、蟹肉棒、鮮菇、花甲、番茄等。
原來,冬陰功湯是泰國的國湯,味道酸辣。「冬陰」是酸辣的意思,「功」是蝦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酸辣蝦湯。
好在我們要微辣的。我看冬陰功的關鍵是湯的調製。它應該是由鮮蝦、雞湯、香茅與各種原料製作而成。
的確,湯汁鮮濃可口,微甜酸。淋到米飯上,我傾刻就吃過半碗飯了。遺憾的是,那碟咖喱牛腩嚼不爛。
我想起有句名言:"世間萬物,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不知你是否認同?
友友,你嘗過竹升面嗎?你家鄉的聞名麵食是什麼?你品過泰國菜嗎?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