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陝北的冬日宛如一幅筆觸蒼勁又不失細膩的水墨畫,在天地間悠然鋪展。年前那場大雪,給這片黃土地披上了聖潔銀裝,時至今日,未化的殘雪仍倔強地閃爍著銀光,恰似細碎星辰遺落人間。
破曉時分,第一縷陽光艱難地穿透凜冽空氣,灑落在陝北的廣袤大地上。那光線似被嚴寒凍得有些遲滯,卻又執著地為這銀白世界染上一層淺淡金黃。極目遠眺,連綿山巒在雪的覆蓋下,線條變得柔和而溫婉,宛如大地酣眠的巨人,身上蓋著一床厚實雪被。山尖的雪在陽光輕撫下,反射出耀眼光芒,彷彿為山峰戴上了一頂頂璀璨皇冠。
踏入村子,只見家家戶戶的窯洞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之上。窯洞的屋頂堆積著厚厚的雪,恰似一個個碩大的奶油蛋糕。煙囪中升起裊裊炊煙,那是陝北人家晨起生火做飯的信號。炊煙在寒冷空氣中緩緩升騰,而後悠然飄散,為這寧靜冬日增添了幾分煙火氣息。窯洞的門窗上張貼著鮮艷的紅色剪紙,在白雪映襯下,愈發顯得喜慶奪目。那些剪紙形態萬千,有栩栩如生的動物,有寓意吉祥的花卉,還有象徵豐收與幸福的圖案,每一幅都飽含著陝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盼。
村子裡的道路上,殘雪在人們的踩踏下變得泥濘不堪。發黑的土地從雪的縫隙中露出來,猶如一朵朵墨玉鑲嵌在銀緞之上,星星點點,卻並不顯得突兀,反而為這略顯單調的冬日雪景增添了幾分生動與真實。孩子們在路邊嬉笑玩耍,他們身著厚厚的棉襖,頭戴鮮艷的帽子和手套,臉蛋被凍得紅撲撲的,好似熟透的蘋果。有的孩子在堆雪人,他們用胡蘿蔔為雪人做鼻子,用煤球充當眼睛,不一會兒,一個憨態可掬的雪人便出現在眼前;有的孩子在打雪仗,他們歡笑著、奔跑著,將手中的雪球用力拋出,雪球在空中划過一道道優美弧線,然後在對方身上炸開,濺起一片雪花。孩子們的笑聲在村子裡回蕩,為這個寒冷冬日帶來了無盡歡樂與溫暖。
在村子的中央,有一座小小的廣場。廣場上的老槐樹在雪的重壓下,枝幹微微彎曲,宛如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靜靜地守護著這個村莊。樹下,幾位老人坐在石凳上曬太陽。他們穿著厚重的棉衣,雙手揣在袖子里,嘴裡叼著旱煙袋,悠然地聊著天。他們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迹,每一道皺紋里都藏著一個故事。從他們的口中,既能聽到陝北往昔的艱辛歲月,也能聽聞如今生活的幸福變遷。他們的話語里,既有對過去的懷念,也有對未來的憧憬。在這個正月初七的冬日裡,他們的身影成為了陝北鄉村最溫暖的畫面之一。
中午時分,陽光愈發強烈,照在雪地上,反射出的光芒讓人有些睜不開眼。此時,家家戶戶的廚房裡都飄出了誘人的飯菜香。陝北的美食豐富多樣,正月初七這一天,餐桌上自然少不了各種特色佳肴。羊肉餄餎是陝北人餐桌上的常客,細長的餄餎面浸在濃郁醇厚的羊肉湯里,上面撒著翠綠的香菜和蔥花,再配上幾片鮮嫩的羊肉,香氣撲鼻,令人垂涎欲滴。油糕也是必不可少的美食,金黃酥脆的外皮包裹著香甜的豆沙餡,咬上一口,軟糯香甜,滿嘴留香。還有那熱氣騰騰的燉菜,裡面有土豆、粉條、豆腐、白菜等食材,再加上陝北特有的黃米饃饃,一頓飯吃得讓人渾身暖洋洋的。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歡聲笑語,共享這溫馨的時刻。在這個寒冷的冬日裡,美食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味蕾,更溫暖了人們的心。
午後,陽光漸漸柔和起來,給整個陝北大地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薄紗。田野里,雪開始慢慢消融,露出一片片黑色的土地。這些土地經過一冬的沉睡,正積蓄著力量,等待著春天的到來。田邊的樹木光禿禿的,枝幹在寒風中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彷彿在訴說著對春天的熱切渴望。遠處的小河早已冰封,河面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冰,宛如一面巨大的鏡子,反射著天空的湛藍和雲朵的潔白。偶爾有幾隻麻雀落在冰面上,嘰嘰喳喳地叫著,打破了小河的寂靜。
隨著夜幕的降臨,寒冷再次籠罩了這片大地。天空中繁星閃爍,月亮高高地掛在天邊,灑下清冷的光輝。村子裡的燈火陸續亮起,溫暖的燈光透過窗戶,灑在雪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暈。此時,人們大多已經回到家中,圍坐在熱炕頭,一邊看電視,一邊聊著天。孩子們則在炕上嬉笑打鬧,玩著各種遊戲。在這個正月初七的冬日夜晚,陝北的鄉村顯得格外寧靜和祥和。
正月初七的陝北冬日,有寒冷,有溫暖;有寧靜,有歡樂;有對過去的回憶,也有對未來的期許。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這嚴寒的冬日裡,用他們的熱情和堅韌,演繹著屬於自己的生活故事。他們與這片土地相依相伴,共同迎接每一個日出日落,每一個春夏秋冬。而這正月初七的冬日景象,也將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成為他們心中最溫暖、最珍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