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發現沒有,現在的外資炒股風格完全變了,開始模仿國內的牛散,喜歡抄底,提前潛伏,坐等主力抬轎子。今天復盤,發現一隻海工裝備股下跌了14年,從最高48.92元跌到了最低2.58元,今年一季度摩根、瑞銀扎堆進場,北向資金更是大幅加倉。
從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來看,香港中央結算(北向資金)一季度加倉1063.77萬股,目前持股3891.71萬股,位列公司第二大股東;摩根一季度新進,持股470.62萬股,位列公司第六大股東;瑞銀一季度新進,持股361.32萬股,位列公司第八大股東。
這家公司有何魅力能讓摩根、瑞銀、北向集體扎堆進場,重倉持股呢?
這家公司發行價10.78元,於2008年上市,所屬行業為專用設備-能源及重型設備,主營業務為物料搬運設備、冶金設備、新能源設備、傳動與控制系統、船用設備等領域的大型成套設備及核心零部件的開發、研製和銷售。公司實控人為大連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是一家正宗的國企。
從公司2024年的經營分析看,物料搬運設備板塊營收40.14億元,佔比28.11%,毛利率17.12%;新能源設備板塊營收39.64億元,佔比27.76%,毛利率6.73%;冶金設備板塊營收27.07億元,佔比18.96%,毛利率19.54%;核心零部件板塊營收18.07億元,佔比12.66%,毛利率25.93%;工程總包項目板塊營收12.34億元,佔比8.64%,毛利率20.13%;其他營收5.542億元,佔比3.88%,毛利率37.54%。
公司是大連國資委旗下的重機行業骨幹企業,構建了國內規模最大的風電核心零部件、核電起重設備和大型船用曲軸研製基地。憑藉高端技術壁壘和全球化布局,構築風電、海工裝備等高增長賽道競爭力。
業績上,公司最近四年持續增值,2024年歸母凈利潤4.979億元,同比增長37.12%,而今年剛剛披露的中報業績歸母凈利潤3.046億元至3.260億元,同比再次增長11.12%至18.92%。業績還是不錯的。
二級市場上市,公司上市後在2011年時,股價一度漲到了最高48.92元(未復權),這也是它的歷史最高價,此後再也沒有超越過,即使在2015年大牛市的時候,股價最高也只有20.39元,可以說已經下跌了14年,2020年時,股價一度跌到了最低2.58元,這幾年一直在底部震蕩盤整,截至昨天收盤,公司股價報收於6.28元,總市值121.3億元。
摩根、瑞銀以及北向資金之所以敢重倉持股,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公司股價下跌長達14年,底部盤整也有7年時間,調整比較充分。
二是,公司實控人是國企,年營收上百億,凈利潤也是連續四年增長,業績比較穩健。
三是,公司不但有海工裝備海洋經濟概念,還有軍工、核電、超臨界發電、機器人、無人駕駛、國企改革,一帶一路等多個熱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