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特朗普讓步後,不到48小時,再對華殺回馬槍,這次中方沒有退路

說好的緩和呢?特朗普怎麼剛撤銷限制政策,又準備擺出新的一輪封鎖,而這一次中方沒有退路,唯有硬剛到底。

近日,美國政府連續對中國取消三項關鍵技術的出口限制。

據報道7月2日,美國商務部向新思科技、西門子等公司發出通知,撤銷此前針對中國的EDA軟體出口許可限制。

EDA軟體是晶元設計的核心工具,被稱為「晶元之母」。

目前,西門子和新思科技都表示,已經恢復對中國客戶的銷售與技術支持服務。

另外,美國政府還向兩家能源公司發去了信函,取消了此前對中國出口乙烷施加的出口限制。

乙烷是製造乙烯的重要原材料,而乙烯又是塑料的主要生產原料,在中國製造業領域應用非常廣泛。

美國政府突然通知能源公司,以後往中國出口的乙烷,必須得先去申請許可證,只有拿到許可證後才能發貨。

現在,相關船隻可直接在中國港口卸載乙烷,不需要在進一步申請授權。

於是7月3日,8艘滿載乙烷的美國巨輪駛離墨西哥灣,開往中國東南沿海港口。

與此同時,據報道7月3日,美國商務部已告知通用電氣航空航天公司,批准其重啟向中國商飛公司供應發動機。

這其中涉及通用電氣與法國賽峰集團合資生產的,用於C919單通道客機的LEAP-1C發動機,以及通用電氣單獨生產的,用於C909支線飛機的CF34發動機。

短短几天里,美方連續放開了半導體、化工和航空等三個關鍵領域出口管制,大家都以為中美經貿關係開始緩和。

卻沒想到,當地時間7月4日,美媒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表示,因為擔心中國通過中間商獲得半導體。

所以特朗普政府正計劃準備限制英偉達等公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出口AI晶元。

目前,美國商務部正準備起草一項新的規則草案,想以此來阻止中國通過這兩個東南亞國家的中間商獲取先進AI晶元。

雖然這個規則草案還沒有最終敲定,但已引發市場與政策方面的高度關注。

因為,這項新計劃是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技術出口政策的延伸調整。

2025年5月14日,特朗普政府廢除了拜登政府提出的《AI擴散出口管制框架》。

當時,拜登政府在卸任前一周,倉促出台了這個管制框架,對全球各地的晶元銷售建立了三級許可制度。

想要阻止 AI 晶元流入「外國對手」 手中,所以限制向全球大多數國家出售晶元。

但由於這個框架政策的制度複雜、執行成本高,所以企業普遍反對。

而特朗普政府雖然廢除了這個政策框架,但並沒有放棄對中國搞技術封鎖。

特朗普政府現在採用逐個國家協商、點對點談判的辦法來重新制定新的出口限制的條款。

像計劃中要對馬來西亞、泰國設限,就是這種 「碎片化」 打壓策略的一部分。

因為AI晶元對封裝和測試有依賴,而馬來西亞、泰國是全球封裝環節的重要中心。

美國方面擔心,中國企業會通過這些國家買到封裝好的高端晶元,從而避開他們直接設下的限制。

但這個消息,讓馬來西亞的半導體圈感覺到天塌了。

因為,馬來西亞和泰國這兩地,不是小的代工廠,而是全球封裝測試的重鎮。

數據顯示,全球40%的晶元封裝產能都在馬來西亞這個國家,英偉達、英特爾、AMD在那邊都有大工廠。

封裝環節對晶元性能和可靠性影響極大,哪怕只封住一個環節,也會讓整條供應鏈跟著吃苦頭。

據彭博社披露的草案內容,提到一旦新規生效,任何高性能AI晶元要出口到馬來西亞都得先申請額外許可。

不過,美國商務部還留了後手。

對美國企業和幾十個被認定為「友好國家」的公司,短期內可以給出部分豁免。

表面看似緩衝,實際上是隨時可以把政策收緊。

除了東南亞,此前美國還在中東推進了技術控制協議。

5月13日,特朗普訪問沙特首都利雅得,與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會面,其中談判議題之一是美國對沙特和阿聯酋的AI晶元出口政策。

此前兩國在《AI擴散出口管制框架》中屬於「第二級別」限制國家。

特朗普政府擬允許晶元出口,但設定條件。

這些條件包括:晶元必須由獲批的美國數據中心運營商運營,相關雲服務也必須由美方控制。

這一做法實質上是對AI晶元的使用路徑與數據流向進行間接控制。

目前,該政策尚未正式實施,但已成為美方對中東技術出口談判的核心思路。

除了馬來西亞、泰國和中東,美國還在推動與其他國家的雙邊貿易安排。

此前,特朗普已經向170多個國家發出關稅通牒,要求各國在規定期限內與美方完成貿易談判。

截止至7月初,英國、越南和柬埔寨先後與美方達成協議。

尤其是柬埔寨,他們的製造業高度依賴中國,電子元器件出口與中國存在密切聯繫。

雖然協議內容未公開,但外界普遍認為,美方或在協議中設定了對中國技術產品的限制條款,這類協議可能會增加中國產品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出口障礙。

所以美國,一方面放鬆對中國直接出口的部分限制,另一方面收緊對中國間接渠道的技術流通。

通過調整出口管控國家的名單,試圖從供應鏈外圍來圍堵中國的技術發展。

對此,7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中美倫敦經貿會談後,目前,雙方團隊正在加緊落實倫敦框架有關成果。

中方正依法依規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許可申請,美方也採取相應行動,取消對華採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發言人還強調:倫敦框架來之不易,只有對話合作才是正道,威脅嚇唬沒有出路。

希望美方深刻認識中美經貿關係互利共贏的本質,繼續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動中美經貿關係穩定發展。

所以,特朗普此前的三個讓步,只是在兌現倫敦會談達成的成果。

前腳示好,後腳施壓還是特朗普一貫的作風。

但特朗普這個人一向吃硬不吃軟,如果對他一味退讓,只會讓他變本加厲。

所以,面對這種赤裸裸的訛詐,我們能做的就是堅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利用手裡的反制手段,讓美國付出應有的代價。

此前,中方正是亮出了稀土出口這張王牌,才逼得特朗普政府接連讓步。

接下來,如果美方執意要加大對中國科技發展的打壓。

那麼中國就沒有退路,必須在自己掌握優勢的領域果斷出手,掐住對方的要害,予以堅決反擊。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像韓國,日本,歐盟等幾大貿易強國並沒有向美國低頭,依舊堅持強硬立場,甚至準備對美採取反制措施。

而特朗普現在即便有「大而美」法案抬高了債務上限,讓美國短期內暫時擺脫資金危機,但這也維持不了多久。

美國國內本就亂成一鍋粥,馬斯克還在籌劃組建新政黨,等到「大而美」法案落地,數千萬失去醫保保障的底層民眾又會如何反應?

所以,雖然不知道特朗普下一步會做什麼。

但中國也不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是了。

如果特朗普繼續對中國施壓,那中方也勢必會在自己掌握優勢的領域果斷出手,堅決反擊。

就像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說的: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施壓、威脅和訛詐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