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醫藥行業是中國在全球競爭中存在感較弱的領域之一。
全球前 30 大跨國醫藥公司中,沒有一家來自中國。受技術、文化和法規等因素限制,中國醫藥公司過去難以走出國門,獲得全球消費者的認可。
不過,近年來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一批中國醫藥人開始踏上出海征程,上海醫藥國際業務事業部負責人閆軍就是其中的代表。2006 年,閆軍畢業後加入上海醫藥,因公司在蘇丹有建廠項目,他懷著對海外文化的好奇和尋求事業發展的想法,前往蘇丹。當時的蘇丹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受美國制裁,缺醫少葯。上海醫藥於 1998 年應蘇丹政府邀請建廠,閆軍到蘇丹時,工廠已建成但規模小、產能低。
在蘇丹,閆軍面臨著語言、氣候、生活設施匱乏等諸多困難,還經歷了國家從發展到衰敗再到內戰的過程。但他和團隊堅持下來,通過生產抗瘧疾藥品等價廉物美的產品,滿足了當地需求,在當地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2019 年,上海醫藥提出國際化戰略,召回在蘇丹的閆軍,讓他重新組建國際化團隊,以本土化運營方式進入海外市場。此後,疫情爆發,卻也給中國醫藥出海帶來了機遇。中國生產的氯喹等藥品成為治療新冠的特效藥,上海醫藥藉此機會出口藥品到 41 個國家,還在東南亞和中東北非等地建立了多家分子公司,構建了營銷體系。
同時,中國醫藥行業自身也在不斷發展,創新能力逐漸提升。2023 年、2024 年,中國陸續有幾款創新葯在美國獲批,百濟神州更是有一款創新藥品通過臨床試驗在美國上市,成為首款單品銷售額超過 10 億美金的源自中國的創新葯,中國醫藥出海呈現出積極態勢。
中國葯出海,是一場艱難但充滿希望的征程,值得我們為之驕傲和期待。想想過去,中國醫藥在國際舞台上幾乎沒有話語權,看著國外葯企在全球市場風生水起,我們只能羨慕。但如今,有像閆軍這樣的一批醫藥人,他們不畏艱難,走出國門,在海外艱苦的環境中拼搏,這種勇氣和擔當就讓人敬佩。蘇丹那酷熱的氣候、複雜的局勢,都沒有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他們用自己的努力,讓中國葯在當地有了一席之地,為中國醫藥出海奠定了基礎,他們是中國醫藥行業的英雄。
疫情雖然是一場災難,但卻意外成為中國醫藥出海的契機,這也讓我們看到了機遇往往藏在挑戰之中。中國醫藥企業能夠迅速抓住機會,將藥品推向海外,展現了強大的應變能力和生產能力。這也說明,中國葯並不比國外的差,只要有機會,我們就能在國際市場上發光發熱。
而且,中國醫藥行業近年來的創新成果更是讓人振奮。從曾經主要依賴仿製葯,到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創新葯走向國際市場,這是無數科研人員努力的結果。百濟神州的成功,只是一個開始,它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葯的潛力。中國有龐大的人才隊伍,有勤勞智慧的科研人員,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像百濟神州這樣的企業,會有更多優秀的中國創新葯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
不過,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中國葯出海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藥品標準就是一個很大的障礙,中國藥典目前還未被除中國以外的國家廣泛認可,這就限制了中國葯的出海步伐。但我們不能因此而退縮,正如閆軍所說,我們要積極融入國際標準體系,努力提升中國葯的質量和認可度。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醫藥出海需要長期的投入和堅持。從在海外建廠到建立品牌、構建銷售網路,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企業有戰略定力,需要無數像閆軍這樣的醫藥人長期紮根海外。這不僅僅是企業的商業行為,更是中國醫藥行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它關係到中國醫藥在全球的地位,關係到我們能否在國際醫藥市場擁有話語權。
中國葯出海,是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從醫藥大國走向醫藥強國的關鍵一步。這一路,有挑戰,有困難,但更多的是機遇和希望。
我們看到了中國醫藥人在海外的拼搏與堅持,看到了中國醫藥行業的創新與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中國葯一定會在全球市場佔據重要地位,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醫藥品牌被世界所熟知。
這不僅是中國醫藥企業的夢想,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期待。因為這意味著,中國的醫藥技術得到了全球認可,意味著我們能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藥品,意味著中國在全球醫藥領域有了更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