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7日大跌後至今,港股、a股、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均實現不小的反彈,基本收復關稅戰帶來的失地。
關稅擾動下主要指數已修復低位
數據來源:wind,2025/3/31-2025/5/14
這印證了站長一直強調的觀點:市場調整往往孕育投資良機,保持理性和耐心比盲目恐慌更重要。
大跌時敢於加倉未必次次正確,但拉長時間看,只要買入的是長期有增長潛力的資產,那麼每一次調整,其實都是在為我們創造更好的買入機會。買入後,也無需因短期波動而憂喜參半。畢竟,決定投資收益的關鍵,在於未來3年、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市場表現。
當前,a股的長期向好趨勢依然明確。這一兩周,全投資圈都在關注三件大事:印巴衝突、中美談判、國新辦發布的政策組合拳。這三大事件釋放了一個共同信號:中國經濟基本面依然強勁,核心優質資產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印巴衝突中,中國軍工裝備的表現驚艷全球,被稱為中國軍工的「deepseek時刻」。巴基斯坦憑藉中國提供的裝備體系,成功對抗印度的優勢兵力。殲-10c與空警-500預警機的表現尤為突出,不僅凸顯了中國軍工的實力,更體現了中國高端製造業的崛起。
中美談判方面,美方態度的轉變耐人尋味。從最初的咄咄逼人,到暫停關稅戰90天,再到中美兩國在日內瓦舉行的經貿會談中達成聯合聲明,宣布雙方將在未來90天內大幅削減彼此的關稅,並建立協商機制,背後反映出美國對中國製造的深度依賴。
20年前,大多數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是美國,而截至2024年,近70%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已經變成了中國。泉果視點發布的《中美談判背後:「美國獨佔超額收益的時代」正在落幕》提到,中國的月度貿易順差持續創出新高,接近每月900億美元,此前從未有哪個國家實現過如此龐大的順差規模,這反映了中國企業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無論是汽車、高鐵、工業機器人,還是光伏、電池和新能源產業,中國如今都已處於全球領先的位置。中國如今生產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製造業產品,超過美國、德國、日本和韓國的總和。
而且面對這一次貿易摩擦,中國反制迅速,國內信心更加充足。畢竟a股和港股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業務絕大多數在國內,和進出口的關聯度不高,對美國出口的相關敞口更小。
2025年前4個月,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是東盟,雙邊貿易總值為2.38萬億元,增長9.2%,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6.8%;第二位是歐盟,佔比12.6%;美國則為我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佔比10.2%。(數據來源於海關總署,發佈於2025/5/9)
所以面對美國的談判,中國確實底氣十足。
國新辦發布的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更顯示出中國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決心和能力。降准降息、5000億消費再貸款、8000億科技再貸款等措施,以及近期一系列會議,都傳遞出明確信號:
用更強的內部動能,對沖外部不確定性,以內需和科技創新為突破口。
財政部表示:「將採取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有信心實現2025年的5%左右增長目標。」這也意味著,政策不會「點到為止」,而是會「持續用力」、「更加給力」。
總結來看,當前的市場環境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上有空間,下有托底。
樂觀來看:外部環境緩和,新經濟增長動能逐漸清晰,復甦有希望。
保守來看:政策儲備充足,「國家隊」隨時兜底。
最重要的是:a股估值仍處於低位區間。這就意味著,現在a股依舊具備較高的性價比。
談到具體行業,站長依然強烈推薦關注消費板塊,理由如下:
1、政策支持
國新辦發布的「降准降息、降低存量房貸、5000億消費再貸款」等政策,都在為消費復甦提供強有力支撐。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也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務。關稅衝擊凸顯了提振消費和擴大內需的戰略意義,未來財政支持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
2、估值優勢
當前中證消費指數的pe處於十年來的歷史低位,百分位僅為4.04%,3.36%的股息率更是超過了許多固收產品的收益。(數據來源於wind,截至2025/5/13)消費板塊的分紅公司數量和比例持續上升,從成長與股息的角度來看,具備很高的投資性價比。
3、消費復甦+結構升級
一方面,傳統消費正在復甦,快遞外賣訂單量、出行旅遊人數、招聘用工的薪酬變化、部分通用機械的訂單數據等都出現積極的變化,後續若趨勢延續,會有更多數據亮點出現,右側的信號也會越來越明顯。
另一方面,消費市場正在經歷深刻變革。新生代消費群體(95後、00後)崛起,消費理念轉向「性價比+情緒價值」,潮玩、遊戲、寵物等消費新機遇不斷湧現。
科技進步也在重塑消費場景。前幾年電商平台的發展催生了直播電商等新業態,部分品牌藉助抖音這些新渠道實現數倍增速,這幾年ai的發展更是為互聯網、消費電子、智能駕駛等領域注入新的動能。
因此,消費的機會在「分化」,真正有潛力的,是新興消費、科技消費、平價消費這些方向。這些領域將成為未來孕育投資機會的沃土。
泉果消費機遇基金(代碼:022223),重點投資增速較快、景氣度較高的新興消費領域,以及有競爭壁壘的高端製造業。
目前該基金倉位適中,根據最新一季報披露,股票倉位為72.86%,其中港股佔比15.83%,既能進攻也能防守,而且規模較好,運作靈活。截至2025/3/31,基金成立以來收益率6.18%,相較同期消費etf實現了9.46%的超額收益。
註:基金成立於2024/9/27,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8.98%。
註:持倉行業及比例信息來自產品2025年一季報,前十大重倉股採用申萬二級行業分類。不代表當前和未來持倉及個股和行業推薦,不構成投資建議。以上數據具有時效性。
2025年,在流動性寬鬆、政策預期明確的背景下,關鍵在於找到政策支持下邊際改善的方向,把握結構性機會。新消費,值得關注!
轉載來源:基金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