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美國主權評級全線下調!全球資本市場大震蕩!

當地時間5月16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突然宣布,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同時展望從「負面」調整為「穩定」。至此,美國這個全球第一經濟體,已被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標普、惠譽、穆迪,集體降級。這一歷史性動作不僅瞬間引爆全球資本市場,也給美國經濟金融體系敲響了警鐘。

一、穆迪降級,美國「金字招牌」受損

要知道,美國信用評級的Aaa,長期以來代表著全球最安全、最可靠的債務國家。美國國債甚至被視為「無風險資產」的基準。然而,隨著美國政府債務規模持續膨脹、財政赤字高企、利息支出佔比不斷上升,穆迪最終也扛不住了,正式下調評級。

穆迪指出,過去十餘年,美國政府債務和利息支付增速遠高於同評級國家。2024財年,美國財政赤字逼近2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6%以上,債務利息支出也在暴漲。穆迪預測,未來若不調整財政結構,到2035年,美國聯邦赤字將達GDP的9%,債務總額逼近GDP的134%,遠超當前的98%。

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如果不在開支和稅收上作出調整,未來償債能力和財政靈活性都將被嚴重削弱。

二、市場震動:股債匯齊跳水

穆迪下調評級的消息一出,全球金融市場瞬間劇烈波動:

標普500ETF盤後跌超1%

納斯達克100ETF(QQQ)盤後大跌1.3%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4.44%急升至4.48%以上

兩年期國債收益率漲超4.5個基點,突破4%

比特幣、以太坊、XRP、BNB等加密貨幣集體跳水

這反映出市場對美國信用風險上升、資金避險情緒增強的本能反應。特別是美債收益率上行,說明債券價格下跌,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信心出現鬆動。

而比特幣等風險資產也隨之跳水,表明市場開始集中拋售高風險資產,轉向避險品種。

三、白宮罕見強硬回應

面對穆迪「開刀」,美國白宮當天罕見發聲,怒批這是一次「政治決定」。白宮副新聞秘書稱:「如果穆迪還有公信力,他們就不會對過去四年的財政災難保持沉默。」 白宮還指責穆迪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長期以來是政府政策的反對者,「沒人認真對待他的分析」。

這一反應,恰恰暴露了美國政府內部對財政赤字和債務危機日益沉重的焦慮,也意味著降級事件可能只是一個開始。

四、中國悄然減持美債,英日增持

就在同一天,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最新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2025年3月,中國減持了189億美元美債,持倉降至7654億美元,由美國第二大債主降至第三。相反,英國增持290億美元,躍升至第二,日本則繼續穩坐第一,持倉規模達11308億美元。

這透露出兩層信號:

1. 中國正在持續減持美債,分散美元風險,避免自身外匯儲備過度受制於美國財政困境。

2. 英日增持可能是配合美國財政部「托底」行為,以穩定美國債市信心,防止美債收益率失控上升。

這種表面平靜、暗流涌動的格局,正是當前中美金融博弈的一部分。

五、三大評級機構齊降級,美國金融霸權鬆動?

美國信用評級三大機構全部將美國主權評級下調,實際上是美國金融霸權鬆動的重要標誌。

過去,美國憑藉全球唯一的AAA評級、美債「無風險資產」地位以及美元全球結算貨幣的優勢,可以無節制借債、超發美元、轉嫁通脹、攫取全球紅利。而評級下調,意味著全球機構和投資者開始正視美國債務風險,美元、美債、美股「三駕馬車」的穩定性受到質疑。

未來:

美債收益率恐持續高企,增加美國政府融資成本

美元匯率承壓,避險需求可能轉向黃金、能源、其他貨幣資產

美股市場或出現階段性調整,資金轉向低風險或海外市場

六、對中國有何影響?

對中國來說,這無疑是個重要窗口期

一方面,中國可繼續適度減持美債,優化外匯儲備結構,降低美元資產風險,增強自身金融安全。另一方面,趁全球資金避險需求上升、美國經濟放緩之際,吸引更多外資布局中國資本市場。

此外,美元霸權受損,也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中國可以通過擴大人民幣跨境結算、推廣人民幣計價的大宗商品貿易,逐步削弱美元的主導地位。

七、寫在最後

穆迪的這一降級,表面看是一個評級調整,實際上是美國財政問題長期積累後的階段性爆發,也是全球金融體系洗牌的前奏。

美國無法永遠依靠超發美元、舉債消費、金融霸權過日子,全球主要經濟體也開始為後美元時代做準備。未來幾年,中美在金融、貨幣、資本市場的較量將愈發激烈,而對普通投資者來說,認清大勢、做好資產配置、分散美元風險,也變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