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11次「上榜」的利肺片是質量問題還是價格問題?多方回應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侯佳欣 張瀚允 趙萌萌)自2024年6月首次公布以來,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已經連續公布11份重點監控品種名單。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梳理髮現,重慶天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三普葯業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生產的利肺片在歷次通報均「榜上有名」,成為重點監控名單的「全勤生」。

連續11次「上榜」的利肺片是質量問題還是價格問題?5月7日,記者聯繫了上海市醫藥集中招標採購事務管理所,對方表示,重點監控名單主要是針對價格進行監控,而非質量問題。那同一款葯為何會出現較大的價格差異呢?多位業內專家表示,中成藥其質量和價格的差異,往往與所使用的原料以及生產工藝的不同有著密切關聯。

兩款利肺片成重點監控品種名單「全勤生」

國家葯監局官網資料庫顯示,目前國內共有38個利肺片批准文號,涉及吉林福康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佳泰製藥有限公司、邯鄲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利肺片是一種處方葯,主要用於肺癆咳嗽、咯痰咯血、氣虛哮喘、慢性氣管炎等。該葯市場規模不俗,根據博研諮詢的數據,2023年,利肺片的市場銷售規模在125億元左右,且有持續上漲之勢。

被點名的兩款企業產品售價不低,記者在某電商平台看到,三普葯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利肺片(規格為0.25×12片/盒)的售價在40元/盒左右,重慶天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利肺片(0.25g×24片/盒)的售價也在40元/盒左右。

對於利肺片在市面上價格差異較大這一情況,5月7日,記者嘗試聯繫了上述兩家企業,截至發稿前均未接通。與此同時,記者還諮詢了多位業內專家和臨床醫生。

多位專家表示,同一通用名的中成藥,不同廠家生產的藥品價格差異較大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藥材用料差異;成分差異;劑型差異;製作工藝和質量標準差異。以利肺片為例,其原料中包含冬蟲夏草等眾多中藥材,不同品質的冬蟲夏草價格差異較大,這就可能導致最終藥品價格落差。此外,其劑型、製作工藝的不同也可能造成藥品價格的不同。

2024年4月,甘肅省某藥材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分揀藥材。中新網九美旦增攝

重點監控名單主要針對價格,而非質量問題

記者也致電了上海市醫藥集中招標採購事務管理所,工作人員表示,重點監控名單主要是針對價格進行監控,而非質量問題。進入重點監控名單的藥品,價格偏高是主要爭議點,但仍在合規範圍內,可以正常售賣。

「監控名單的作用是提醒,各醫療機構可以選擇價格更合理的同類藥品進行採購。如果藥品價格明顯偏高或不合理,相關部門也會採取約談或其他相應措施,要求藥品生產企業進行整改。」上述工作人員說。

同時,上海市醫藥集中招標採購事務管理所的工作人員表示,同一通用名的中成藥,不同廠家生產的藥品價格差異較大,可能與其用料不同有關。該名單只針對醫保目錄範圍內的藥品進行價格監控。

不過也有專家提醒,除了上述提到的原因,零售環節的藥品價格差異有時也與進貨渠道相關。中國中藥協會合理用藥專委會常務副主委康震表示,以實體藥店為例,零售環節的運營模式進一步放大價差,相比線上銷售平台,實體藥店還存在房租等成本壓力。此外,零售商為了有足夠毛利空間,零售商在定價方面也會較高一些。

對此,康震表示,醫保統一制定價格區間是關鍵。可借鑒國外經驗,對於進入醫保的藥品,以全國批發價的平均進貨價為基礎,在此之上給予一定比例的加成收益,這樣對於醫保管控的藥品價格更為透明、統一,減少市場亂象,引導葯企將精力投入到創新藥品研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