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通牒」,攪亂全球車企

在一眾歐洲車企按下向美出口的暫停鍵後,加拿大當即宣布對美國汽車對等徵收25%關稅,並於美東時間9日零時1分正式生效。

持續不斷的關稅風波,也讓汽車產業的競爭更加激烈。

日前,美國對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的措施正式生效。隨後,對美國境外生產的汽車零部件的進口關稅也將於今年5月3日開始徵收。

美國此前徵收的汽車關稅整體處於2.5%的水平,輕型卡車徵收關稅為25%,對符合美墨加協定原產地規則的汽車產品免稅。這意味著,在新的關稅政策下,在美國境外生產的乘用車關稅直接從2.5%飆升到27.5%,卡車則達到了驚人的50%。

這一決定,在迅速引發全球汽車產業鏈震蕩的同時,也形成了「雙刃劍」——既有車企承壓,或也會催生新的市場機遇。

關稅大棒重創歐洲、日韓車企

一直以來,美國都扮演著全球汽車生產和消費大國的角色。

根據標普全球汽車統計,2024年美國大約1600萬輛新車銷量中,近一半來自進口。其中,墨西哥是美國最大的汽車供應國,其次是韓國、日本、加拿大和德國。但由於美國曾宣布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的汽車及零部件推遲徵收關稅,因此相比前者受到的「特殊優待」,顯然日韓和德國的車企,在此次關稅重拳之下,受傷極為慘重。

根據惠譽評級數據,從全球銷量表現看,日本豐田汽車和韓國現代汽車四分之一銷量由美國市場貢獻。其中,現代汽車在美銷售約60%整車在韓國製造的,而豐田汽車情況稍好一些,其在日本製造的車輛佔到了23%。儘管日韓品牌近年來不斷加速在美國投資本土化生產,但短期內仍需承擔供應鏈重構成本。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釋放新關稅政策後的首個交易日,日韓車企股價應聲下跌。4月3日,豐田汽車、日產汽車、本田汽車跌超5%,現代汽車跌超3%。

日韓之外,歐洲汽車品牌同樣受限嚴重,為保證自身利益,已有企業採取行動。

截至目前,奧迪決定暫停向美國經銷商交付新車;賓士正考慮從美國撤出其入門級車型;大眾汽車集團計劃在運往美國的汽車標價中增加進口費;捷豹路虎已宣布從4月7日起暫停對美國出口汽車,為期一個月,同時,正在考慮採取提高在美售價應對關稅帶來的衝擊等。

大眾汽車集團的汽車被裝載到汽車運輸船準備出口

事實上,美國這一看似通過加征關稅重振美國經濟的政策,實則對美國本土車企的傷害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美國研究機構安德森經濟集團估計,對所有進口汽車徵收新關稅可能會導致部分車型的汽車成本上漲2000美元至12200美元。即便美國本土車企可以避免整車高昂的稅收,但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包括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在內的美國三大車企,均會受到零部件進口成本上漲的影響。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汽車零部件進口來源地top20國家和地區中,排名前三的分別為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

中汽中心資深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吳松泉分析道,由於美國汽車生產大量依賴進口零部件、美國市場供給高度依賴進口車、《美墨加協定》嚴苛的原產地標準,長期加征關稅勢必導致美國(或北美)汽車行業陷入孤立或半孤立狀態。

「美國此次加稅,對美汽車行業是『重大打擊』,長期來看,對美國汽車產業的不利影響要大於對中國的不利影響。」

出口美國不足2%,對中國車企影響有限

於中國汽車市場而言,本次美國大範圍、大幅度加征關稅,首先遇阻的便是汽車零部件領域,出口或將出現大幅下滑。 「直接影響至少200億至300億美元零部件對美出口。」吳松泉預計。

相較於汽車零部件領域,加征關稅對我國整車貿易的影響十分有限。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對美出口汽車11.6萬輛,僅占汽車出口總量的1.8%,在美國市場的份額更是不足0.6%,且主要是外資品牌出口為主。

惠譽評級亞太區企業評級董事楊菁表示,自主品牌近幾年出海過程中,對美國市場向來持謹慎態度。目前大多數中資車企對美國市場都沒有銷售窗口,因此美國關稅的直接影響有限。

但楊菁也直言,「美國的這輪關稅將打亂全球車企的銷售節奏、壓低利潤空間,從而影響日、韓、墨西哥和歐洲等主要對美汽車出口地區的經濟前景和就業,這些都會間接對中國車企的海外布局造成影響。」

需要強調的是,在美國針對中國不斷提高關稅政策至104%的時候,我國也在採取強硬反制措施,以保護自身權益。

4月9日,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的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的加征關稅稅率由34%提高至84%。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告訴《鳳凰weekly汽車》,反制措施會直接影響美國進口車輛的價格,從而削弱其競爭力,這也給自主品牌在國內市場,尤其是國內高端市場,帶來了一定的利好。

乘聯會秘書長崔樹東補充道,美國宣布對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貿易夥伴加征關稅,一定程度上影響當地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或將影響中國汽車在東南亞等地區的產銷。但在智能電動化方面,中國車企具有巨大優勢,是中國汽車走向世界核心的一個焦點。

中國新能源汽車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自主高端品牌的市場份額一直在不斷上漲。據gangtise投研分析,以40萬元以上的車型定義為豪華車來劃分,2022年國內的豪車市場中國車企的份額僅為個位數,保時捷、bba、路虎的總市場份額約為94%。到2024年5月底,中國車企在豪華車市場的份額已提升至21%。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中國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2025年自主品牌高端車型銷量佔比超35%」。

但楊菁也表示,反制關稅主要影響的是賓士在美國生產的大排量豪華車型gle、gls,其次是寶馬部分車型。一方面,這部分銷量在中國整體豪華車市場中僅佔比3%左右,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同等定位定價的競品選擇有限,短期內這部分市場需求或持幣觀望,或被其他傳統豪華品牌或同品牌其他車型分流。

「自主品牌在豪華車市場的份額擴張將主要通過智駕等前沿技術帶來的跨越式產品換代來達成。」楊菁補充道。

寫在最後

作為全球汽車產銷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市場的每一次波動都在重塑全球汽車產業的權利版圖。

根據乘聯會最新數據,2024年中國汽車銷量佔全球總銷量的36%-38%,出口量突破500萬輛,首次超越日本,躍升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這一龐大的市場體量不僅是中國汽車產業的底氣所在,更意味著中國車企的技術路徑選擇、產能調整以及消費趨勢變化,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產業鏈重構的核心變數。

蘇州太倉港區,新能源汽車出口裝運作業

在全球汽車產業因關稅政策震蕩而重新洗牌的當下,中國汽車產業在電動化和智能化領域的技術優勢,是否能夠成為撬動全球變革的槓桿?對此,多位行業觀察家和分析師向《鳳凰weekly汽車》表達了謹慎的觀點。

「當前美國政策快速變化,世界經濟政治環境尚不確定,全球車市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仍不好預判。」崔樹東直言,「雖然美國希望把更多機會留給自己,但是客觀來說,中國電動車在海外的發展更有空間。」

事實上,美國加征關稅,不僅改變了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規則,也在為中國汽車產業的技術優勢提供新的施展空間,為全球汽車產業的下一輪變革注入「中國動力」。

關稅震蕩只是開端,而真正的漣漪效應,或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