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兩項關於「對等關稅」的行政令。
這項政策旨在對全球貿易夥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某些國家徵收更高稅率,最高可達50%。
特朗普稱這一舉措是美國的「解放日」,宣稱將振興美國製造業、保護國內經濟。
然而,這一政策迅速引發巨大爭議,並震蕩全球金融市場。
曾力挺特朗普的兩位華爾街重量級人物——比爾·阿克曼和斯坦利·德魯肯米勒罕見公開發聲,警告關稅政策可能導致「經濟核冬」,甚至重創美國經濟。
關稅政策為何遭遇批評?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意圖明顯:通過提高進口商品稅率,增加外國商品成本,從而保護美國本土製造業。
然而,這種「大棒式」的貿易措施很快遭到廣泛質疑。
曾公開支持特朗普的對沖基金經理比爾·阿克曼,在政策發布後轉變立場。
他直言,這一政策不僅嚴重損害美國的國際信譽,還可能令國內經濟陷入長期的困境。
阿克曼警告,如果特朗普不懸崖勒馬,美國或將面臨自我引發的「經濟核冬」。
阿克曼在社交平台x(原推特)上呼籲總統暫停政策實施90天,以通過談判解決「不公平、不對等的關稅協議」。
他還指責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對股市和經濟崩盤「無動於衷」,認為其個人利益與政策的潛在後果可能存在關聯。
與此同時,另一位投資界重要人物斯坦利·德魯肯米勒也公開表達反對意見。
他認為超過10%的關稅稅率將對經濟帶來更大的風險,而特朗普政策的高稅率超出了他的容忍範圍。
數據與分析:關稅政策的經濟影響
根據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預測,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大幅推高美國民眾的消費成本,並拖累經濟增長。
數據顯示,在政策實施後,美國消費者支出價格短期將上漲約1.7%,而若其他國家採取報復性關稅措施,這一漲幅可能擴大至2.1%。
同時,美國實際gdp增長率預計到2025年將下降0.6%-1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關稅政策不僅無法實現經濟振興的目標,反而可能拖累整體經濟表現。
關稅政策引發的市場動蕩更是難以忽視。
特朗普公布關稅政策的兩天內,美股市值蒸發了約6.6萬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
從特朗普就職以來,美股累計跌幅已達11.1萬億美元。
此外,全球市場也受到波及。
歐洲和亞洲主要股指期貨同步下挫,日本、韓國等股市普遍受到重創。
歷史教訓與國際警示
美國歷史上曾多次實施類似關稅政策,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1930年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是最經典的反面例子。
該法案原本旨在保護美國農業,卻導致全球貿易量大幅減少,進一步惡化了「大蕭條」的經濟環境。
而在20世紀80年代,里根政府針對汽車產業的保護性關稅也未能改變全球供應鏈的競爭格局,這些案例表明,高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短期效果,但其長期後果往往難以預測。
關稅政策不僅加劇了國際貿易關係的緊張,還可能引發全球性的經濟放緩。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受到經濟學界和國際社會的批評,也讓他與華爾街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比爾·阿克曼曾是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如今卻成為其政策的公開批評者,標誌著金融界對特朗普政策的信心動搖。
斯坦利·德魯肯米勒的態度轉變則進一步說明,特朗普在黨內和華爾街的支持基礎正在受到挑戰。
對於特朗普來說,這種轉變不僅影響到他的經濟政策的實施,還可能對其競選連任計劃造成不利影響。
華爾街的態度轉變或許只是一個開始,而一旦政策後果進一步顯現,特朗普的政治基礎可能受到更大衝擊。
結語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表面上是一場經濟保護主義的冒險,但實際上卻是一場高風險的博弈。
從短期來看,政策可能會保護部分行業,但長期影響充滿不確定性。
消費者價格上漲、gdp增長放緩、國際聲譽受損,所有這些問題都指向政策的潛在風險。
華爾街重量級人物的「變臉」反對,已經為這一政策敲響警鐘。
懸崖勒馬還是步步深陷,特朗普的選擇將決定美國經濟的未來走向。
如果貿易摩擦持續加劇,美國經濟或許真的會迎來一場「經濟核冬」。
參考資料:
觀察者網:華爾街鐵粉「變臉」警告:特朗普再不停手,小心「經濟核冬」20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