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2025年首場省外招商在滬吸金近500億元

財聯社3月25日訊(記者 劉躍)3月25日,宜賓市2025長三角投資推介會在上海黃浦江畔交出亮眼答卷:130個簽約項目攬金493.3億元,其中基金項目18個(82.9億元)、長三角區域項目41個(206.62億元)。作為宜賓市2025年首場省外重大招商活動,本次長三角投資推介會以高規格、精準對接取得顯著成效。活動期間,市領導開展7場重點企業專題會談,召開2場產業鏈供需對接會,推動政企深度合作。而此次活動也吸引中信建投、中金資本、鼎暉投資、恆旭資本等30家頭部基金,東方希望、亨通集團等9家中國500強企業,浙江大華等18家滬市主板上市企業等匯聚一堂、共謀發展。

招大引強 以「一流朋友圈」構建「一流產業生態圈」

宜賓深諳「一流朋友圈」對產業發展的關鍵作用,但更懂得「生態鏈」的聚變效應。近年來,宜賓成功吸引吉利、天華新能等長三角知名企業,60餘家上市公司、10餘家世界500強企業和20餘家中國500強企業相繼落戶,累計落地基金項目34個,協議投資額超1000億元。這種「以鏈聚企、以企強鏈」的模式,讓宜賓的產業生態圈發生了質的飛躍。

動力電池產業作為宜賓標杆,已集聚120餘個產業鏈項目,涵蓋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等關鍵環節,形成全國最完備的產業生態;晶硅光伏產業從零起步,快速完成全產業鏈布局,2024年產值達288億元;新型儲能產業依託中國中車,初步構建研發、集成到關鍵部件的完整鏈條。這種「以鏈聚企、以企強鏈」的模式,使宜賓成為四川第二大工業強市,並獲評「中國儲能產業新高地」。

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深厚的產業底蘊,2024年,全市經濟總量穩居四川省第三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稅收總量長期位居全省第二;工業用電量增速、貸款餘額增速等反映發展潛力的核心指標連續領跑全省。在「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區」的戰略定位下,宜賓以數字經濟與綠色新能源「一藍一綠」為雙引擎,構建起多元化的現代產業體系。

產學研合作也為宜賓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依託14所在宜高校、10萬名在校大學生,宜賓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共建5家新型研發機構,打造國家級經開區、綜保區及四川省首個省級新區——三江新區。通過「揭榜挂帥」機制引進院士工作站7個、省級創新平台176家,宜賓已成為西南地區唯一的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為產業升級提供智力支撐。

亮眼的產業成績單背後,是宜賓構建的獨特「基金招商」生態。

在宜賓這片充滿活力的熱土上,企業家們正用他們的親身經歷,為這座城市的投資環境寫下生動的註腳。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資深副總裁、高級顧問俞學良在談及落戶宜賓的感受時,讚不絕口:「落戶宜賓以來,我們深切感受到這裡優質的營商環境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從政策扶持到服務效率,從基礎設施到人才資源,宜賓都為我們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這種貼心的服務和良好的投資環境,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無獨有偶,中信建投資本總經理助理費若愚也對宜賓的投資環境給予了高度評價:「宜賓的產業發展態勢令人矚目,無論是動力電池、晶硅光伏還是新型儲能等新興產業,都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這與宜賓市政府的遠見卓識和高效執行密不可分。我們相信,隨著合作的深入,未來雙方的合作空間將更加廣闊,共同開創更加輝煌的未來。」

探索招商引資新模式 撬動「萬億級」產業未來

為撬動「萬億級」產業未來的新引擎,今年初,宜賓發布了「300+300」基金合作矩陣,即在鞏固300億元存量基金群基礎上,新設300億元增量基金,首期推出13支、總規模196億元的基金合作榜單。會後,宜賓廣泛對接31家意向基金機構,鏈接項目107個。宜賓已成為全國同類城市中,產業基金投資最活躍、布局最完整的地區之一。而宜賓基金招商也由招引單一項目的1.0時代,向招引產業集群的2.0時代轉段升級。

近年來,宜賓市積極探索招商引資新路徑,推出「產業鏈+基金+資本+場景+科技+專業化公司+會展」協同戰略。通過深化產業鏈招商,推動產業集群發展;依託超600億基金矩陣精準投資,優化基金招商;發揮市屬國企優勢,探索資本併購新模式。同時,釋放200億元應用場景清單,以場景應用撬動投資;推進科技招商,實施「揭榜挂帥」新型研發機構「江源行動」。此外,組建5家專業化招商公司,並藉助2025世界動力電池大會等會展活動,以會展集聚帶動產業集聚,加快項目落地見效。

「面向未來,宜賓將充分發揮產業基金的引領作用,重點布局新型儲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宜賓市委書記方存好在招商推介會上表示,宜賓將推動基金投資覆蓋三江新區、高新區、高鐵南片區等重點發展區域,貫穿科技研發、場景應用等全產業鏈條,實現資本與城市發展的同頻共振、互利共贏。

(財聯社記者 劉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