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價值觀|政策紅利與超大市場共振 外企高管眼中的「投資中國」新機遇

新華網北京3月24日電(梁棟飛)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於3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多位跨國企業與會代表表示出加碼在華投資的意願,希望緊跟中國市場步伐,攜手中國企業發展開闢更加廣闊的前景。

今年以來,當特斯拉在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投產、阿斯利康無錫基地追加投資等外企在華布局的大手筆持續湧現,令人好奇在其商業決策背後,外企高管眼中「投資中國」的新機遇在何處,恰好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中可以找到一些明確的答案。

據主辦方介紹,今年年會共有750多位外方代表參會,其中118位為正式代表,企業界代表86位。參會跨國企業國家範圍廣,首次參會的跨國企業數量創新高。今年第一次派正式代表參加論壇的企業有17家,包括英特宜家、博楓等,為歷年數量最多,占企業總數的20%。

選擇深耕中國 著眼政策機遇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要求「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多位外企高管在與會期間分享了在改革開放舉措下與中國持續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經驗。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寶馬紮根中國30餘載,深耕中國市場並且蓄勢騰飛,將中國視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支點。「瀋陽生產基地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級的製造和創新樞紐。中國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人工智慧+』行動是未來合作的關鍵領域。中國的政策支持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關鍵助力。」

梅賽德斯-賓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說:「梅賽德斯-賓士選擇在中國深耕,在中國開發的許多技術和產品不僅服務於本地市場,還廣泛應用於全球。統一監管及市場開放、良性競爭將為創新提供沃土。」

加快科技創新協同 關注數字化轉型

當前,外企密切關注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動態,加速在華業務數字化轉型步伐,通過數字技術賦能智能製造,構建在華部署本土化新業態。

「未來十年,必和必拓將繼續大幅增加投資,大力支持與人工智慧等相關的技術開發,也希望獲得更多支持,與政府、行業、企業展開更多合作,打通產學研各環節,一起實現更好發展。」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韓慕睿說。

韓慕睿表示:「銅在電動汽車的發展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已和中國很多公司達成合作,這對於我們滿足全球的需求是非常關鍵的。」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我們正深化與中國科技領軍企業的戰略合作,深度融合雲端交互能力和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個性化體驗,我們的車輛將無縫對接中國的智慧城市基礎設施。」

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長趙國華表示,施耐德電氣在中國30多年的歷程,生動詮釋了數字化和電氣化技術帶來的新質生產力。在電氣化方面,70%的碳排放可以藉助技術消除,能源效率改造項目平均投資回報周期僅需5年,凸顯出該領域的投資機遇;在數字化方面,人工智慧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實現效率提升。

西門子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總裁兼任首席執行官博樂仁介紹了落地中國的西門子「Xcelerator(開放式數字商業平台)」,致力於幫助數千萬中小企業開啟數字化轉型。「我們將持續投入,支持中國發展。通過匯聚合力,西門子能夠助力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他表示。

金融機構積極表態 強化融資合作韌帶

法國巴黎銀行董事長樂明瀚表示,目前已和南京銀行合作,法國巴黎銀行願進一步與中國銀行業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在歐洲,巴黎銀行願積極滿足中國企業在海外的融資需求。

瑞士再保險集團首席執行官安博思指出,人工智慧應用和綠色能源轉型是需要長期穩定投資的產業。針對中國這一戰略性市場,瑞士再保險作為機構投資者,期待繼續在中國發揮重要作用,支持可持續創新增長。

當高水平對外開放與數字革命在中國大市場交織共生,鼓勵外商投資的春雨將潤澤其在東方大地耕耘的良田,攜手共進、互利共贏的收穫可期。

原標題:《金融價值觀|政策紅利與超大市場共振 外企高管眼中的「投資中國」新機遇》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趙旭陽

來源:作者: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