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寧德時代營收下降,動力電池從「緊缺」轉向「過剩」?

在風起雲湧的全球汽車市場,即使是大企業也未必能坐立安穩。作為全球動力電池行業的絕對龍頭,寧德時代2024年交出了一份「降收增利」的財報,體現了其在當前複雜市場環境下的抗壓能力,但同時也揭示出了當前新能源產業在轉型期面臨的深層挑戰。作為行業「一哥」,寧德時代過去的成績如何?未來又有著怎樣戰略布局穩固江山?

01

「矛盾」數據顯成效

2024年,寧德時代的營收總額為3620.13億元,同比下降9.7%,這也是其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營收下降。不過,其歸母利潤達到了507.35億元,同比增長了15.01%。這兩個明顯矛盾的數據,顯示著寧德時代對於成本控制和產品結構優化的雙重成效。

首先,通過技術升級和規模化生產,寧德時代把毛利率從2023年的22.91%提升至24.44%,是近3年的毛利率新高,這也是其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其次,寧德時代的「雙輪驅動」戰略也頗具成效,動力電池的銷量達到了381gwh,同比增長18.85%,而儲能電池銷量也達到了93gwh,同比增長34.32%。儲能電池的業務增速顯著提高,也是寧德時代效益增長的重要原因。

因此,儘管受行業價格戰以及碳酸鋰價格波動的影響而導致營收9年來首次呈現負增長,但通過技術溢價、業務多元化等措施,使其利潤實現逆勢突圍,目前寧德時代也依然穩坐動力電池全球龍頭的寶座。

02

技術護城河

當然,在技術更迭如此迅速的年代,即便是寧德時代也不能鬆懈。研發投入方面,寧德時代2024年研發投入186億,10年累計投入金額超700億元,這也是其在技術上能傲視群雄的原因。

目前,寧德時代最新的產品矩陣有神行plus電池,可以支持千公里續航和4c超充;天恆儲能系統,可以實現5年零衰減;以及包括麒麟電池在內的11款新品,在乘用車、商用車以及儲能領域都有相對應的布局。

此外,寧德時代在2025年1月也正式介入換電市場,並成立換電聯盟推動電池標準化,此舉旨在以規模化降低換電成本,同時搶佔蔚來沒實現的換電行業規則制定權。並且,換電模式也有助於提升寧德時代電池的銷量。

不過,在換電市場蔚來已經搶佔先手,已經建成超過2800座換電站,投入超過60億,寧德時代會如何出招仍需靜待。

在固態電池的研發方面,寧德時代目前也已進入20ah樣品試製階段。眾所周知,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相較當前主流的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都要高不少,也是目前大家公認的動力電池未來形式。據了解,寧德時代首條固態電池試產線已經在今年啟動,計劃2026年搭載在極氪旗艦車型上,到2027年實現規模化應用。如果順利實現,寧德時代憑藉固態電池能進一步穩固市場。

03

荊棘載途,腳步不能停

雖然寧德時代的戰略部署相當穩健,但目前行業的發展現狀對其來說仍然充滿挑戰。首先,全球動力電池行業增速放緩,裝車量增速從2023年的38.6%下降至2024年的27.2%,這也是寧德時代努力開闢儲能業務新賽道的重要原因。

此外,目前電芯行業價格戰也仍在持續,由於行業產能過剩,導致電芯均價同比下降約20%。因此寧德時代也需要警惕價格波動帶來的利潤衝擊。

雖然目前寧德時代仍佔據37.9%的全球第一動力電池市佔率,但比亞迪也憑藉17.2%的全球市佔率位居全球第二,成為其一大威脅。比亞迪電池外供業務持續擴大,弗迪電池客戶群體包括長城、北汽的車企,直接分流寧德時代訂單。

而且,比亞迪整車+電池協同效應目前仍呈現出更快的凈利潤增速。同時,比亞迪計劃2025年推出續航超1000km的第二代刀片電池,而寧德時代固態電池的商業化要到2027年才能實現,一定程度上會分走寧德時代的部分市場。

因此,無論是市場環境的動蕩還是競爭對手的步步緊逼,都使得寧德時代無法在這份良好的財報表現中沾沾自喜,要想持續穩固領先定位,腳步仍需不斷加速向前邁。

總的來說,通過寧德時代的2024年財報,既能看到其技術實力與戰略定力,也映射出了行業周期轉折的痛點。在動力電池從「緊缺」轉向「過剩」的背景下,在同行不遺餘力、奮力直追的威脅中,唯有通過創新驅動與生態重構,方能守住萬億市值王座。正如其年報所述,「穿越周期的鑰匙,始終握在堅持長期主義的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