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間,*st人樂(002336.sz)發布董事長辭職的公告。公告顯示,董事長侯延奎因身體健康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及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等職務。在新董事長、法定代表人選舉產生之前,仍由他暫時履行相關職責。
六年三換董事長,曾經硬剛沃爾瑪的深圳龍頭超市,持續拉響退市警報。高層動蕩間,人人樂的困境也折射出當下傳統零售的轉型之痛。
頻繁換帥,人人樂戰略搖擺成隱患
侯延奎為人人樂的實控方曲江系的高管,擁有較深投資背景,於2023年8月起擔任人人樂董事長。上任後,他主導了人人樂旗下十多家子、孫公司的出售,推動人人樂在2024年實現3年連虧後的首次盈利。
自2019年西安曲江文投入主人人樂以來,公司董事長職位已更迭三任,平均任期不足兩年。創始人何金明之子何浩曾推動多業態轉型與線上渠道拓展,但收效甚微;2023年接任的侯延奎則轉向資產出售以「保殼」,雖實現賬面盈利,但核心業務虧損未改。
另外,人人樂此前通過出售物流及門店資產短暫改善報表的舉措中,外界曾質疑接盤方的資質。比如,其中一筆交易出現「延期付款」的情形,而根據媒體實地調查訪問,發現該成都公司的註冊地「查無此公司」。有會計人士指出,若款項未實際到賬,可能影響財務報表真實性。
頻繁換帥導致戰略缺乏連續性,加劇了投資者對治理結構的質疑。對於掌舵人更換對公司的影響,人人樂證券部表示,要等新董事長選出來後才能知道公司戰略方向上的變化。
退市警報頻響,財務困境難掩
人人樂自2016年起多次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與人事變更信息發布同日,人人樂年內第四次「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的公告一併公布。2024年4月22日,人人樂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和「其他風險警示」處理,股票簡稱由「人人樂」變更為「*st人樂」。
根據人人樂2024年業績預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為14.0億元-14.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10億元-4.60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儘管通過出售資產改善公司盈利水平,但2024年人人樂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仍為虧損4.75億元-5.25億元。
人人樂扣非凈利潤連續四年虧損。2021年至2023年人人樂累積虧損超18億元。2024年雖有「賬面盈利」,但主要是因為此前出售子公司股權錄得約10億元投資收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人人樂還是虧損。技術性盈利背後,難掩經營頹勢。
門店銳減、區域收縮,傳統賣場模式遇挑戰
門店銳減、區域收縮,人人樂的現狀,很難想像這曾是一個年銷破百億、巔峰時期能與家樂福、沃爾瑪抗衡的本土龍頭超市。
1996年成立,人人樂一度與華潤萬家、新一佳共同享有「廣東超市三巨頭」的稱號。早年輝煌的業績,也曾將創始人何金明推上過財富的巔峰——從2005年開始,何金明就登上了《胡潤百富榜》,並徘徊了十餘年之久。
巔峰時期,人人樂門店數量超百家,但截至2024年6月僅剩83家,較2020年減少近半。比如,深圳南山的南水店及寶安的錦花店,同是2007年初開業的老店,兩者都於2021年上半年宣告閉店。閉店原因均是「合同到期因條件太高不續租」。某點評平台上,顯示深圳在營業的人人樂有12家,但根據網友實地購物反饋,有部分門店已經更名。
盤點人人樂門店閉店原因,無外乎租金欠繳、長期虧損及業態調整需求。實際上,步步高、永輝超市等區域零售龍頭同樣深陷虧損泥潭,2023年虧損分別超過10億元。傳統零售面臨的轉型陣痛,必有電商衝擊分流下,實體零售成本激增。
傳統零售的變革不能碎片化
但轉型之難,只是因為新零售的衝擊嗎?從傳統模式去做升級變更,最常陷入的是碎片化變革。過去賺快錢的模式慢下來,需要的是從長搭建轉型模型,而長線思維和系統化變革,急需要的是高層統一的戰略部署。
而人人樂,沒有做到。儘管人人樂曾嘗試le super精品超市、會員折扣店等新業態,並開發線上平台,但營收仍連年下滑。對比盒馬、山姆等新零售玩家,其轉型缺乏系統性,未能有效觸達年輕消費群體,線上線下一體化能力薄弱。
而人事變動帶來的則是供應鏈效率的進一步下降。上一任高層的決策效率,還沒真正執行到位,人人樂就又迎來新一任掌事,系統、徹底的變革,自然難上加難。
如今迫在眉睫的,是退市風險。若2024年年報無法滿足持續上市條件,退市風險將實質性爆發。人人樂需在資產處置合規性、現金流管理上謹慎操作,同時探索輕資產運營或區域深耕策略。
而給傳統零售轉型提供的思考,則是傳統商超需跳出「大而全」思維,拋棄短線跟風的變革操作,比如聚焦生鮮、社區服務等高黏性場景,強化供應鏈效率,並借力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新渠道突圍。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陳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