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號乘組沒返回,二十號未發射,為何二十一號火箭3月出廠?

2025年,中國空間站發射任務,主要有3次,包含了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天舟九號貨運飛船等3次飛行任務。

當然,這裡面其實也含有了其他的空間站任務,只不過不是發射。

比如: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返回,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返回,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徹底等問題,這都是與中國空間站任務之中2025年相關聯的。

然而,在2025年開年,我國航天科技集團就宣布了一個消息,那就是我國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火箭全面進入測試狀態,並且預計在2025年3月出廠,這是什麼情況?

我國神舟二十一號飛船任務,不是在2025年下半年才執行嗎?為什麼3月就出廠,這麼早?下面就詳細看看。

神舟二十號先發射!神舟十九號後返回

按照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任務節點,由於整個任務周期為大約6個月,所以,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計劃於2025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返回東風著陸場。

當然,東風著陸場返回已經是我國常態化的任務區間了,這個區域的優勢非常明顯,那到底有什麼優勢呢?主要包含三點:

第一點、僅需一支搜救力量即可滿足各任務段的搜救任務需求。

第二點、東風著陸場建設維持費用低,搜救能力強,這個與第一點優點類似,都是可以依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資源運用。

第三點、可帶動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東風著陸場位於戈壁沙漠,這裡人煙稀少、草場和耕地很少,暫無大規模經濟建設規劃,著陸場不僅不會影響地方原有的經濟建設,還可通過發展航天旅遊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所以,這三點優勢是非常明顯的,當然,東風著陸場不僅是作為我國神舟飛船的返回區域,在未來我國執行載人登月等任務,可能也會將其作為返回區域,這就是後續大家可以看到的。

這不,在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返回前,我國神舟二十號任務就要發射,因為我國是在空間站之中進行任務交接的。

也就是會再次出現6人同步在軌的情況,而在交接完成任務之後,神舟十九號航天員就會返回,然後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也就對接任務,開啟自己的旅程。

所以,我國的任務是——神舟二十號先發射!神舟十九號後返回。

神舟二十號都還未發射,為何二十一號任務火箭準備這麼早?

的確,我國宣布這麼早,讓很多人都很疑惑,按照說明來看,我國測試團隊正在按要求開展嚴格、全面的測試工作,確保火箭以良好狀態出廠。

火箭預計於2025年3月出廠,執行2025年度神舟飛船發射任務,什麼情況?不是下半年才發射嗎?提前準備這麼早?

其實準備這麼早並不意外,因為神舟二十一號火箭相當於要是籌備兩個重大任務節點,所以,必須早點準備好才行:

第一個節點、跟我國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執行任務期間一樣,那就是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組合體全部準備好,而且就在我國航天發射場之中,它主要是執行發一備一的策略。

為航天員保駕護航,那就是在神舟十九號乘組執行任務期間,如果遇到了什麼問題,需要返回,我國將全面將這一艘待命救援飛船組合體發射深空,然後將航天員接回地球,也就是現階段的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

所以,需要提前準備好,當然,如果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呈現在第二個節點上了。

第二個節點、那就是直接用於下次任務,也就是現階段神舟十九號的待命救援飛船——神舟二十號組合體,如果沒有實施待命救援任務,那麼就直接執行神舟二十號任務。

所以,這大家應該看明白了吧?其實神舟二十一號組合體,無論是火箭,還是飛船,都要在神舟二十號任務執行前準備好,因為它是屬於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的「待命救援」準備的。

這跟我國2025年下半年執行神舟二十一號任務沒有直接性的關係,屬於後續關係了,當執行神舟二十一號任務的時候,我國神舟二十二號的組合體也就全面準備好了,這就是「發一備一」的方案。

中國這樣做,的確可以做到萬無一失

不少人應該知道,世界上還有一個國際空間站,而參與國際空間站任務的國家,就沒有這方面的準備。

在2024年的時候,美波音星際客機飛船進行測試,結果將兩位航天員送上了國際空間站,執行8天的任務。

誰也沒有料到,居然這一艘飛船無法將其帶回來,最後自己在不斷延期測試,試驗等情況之下,也解決不了其飛船問題,只能自己「空返回來」,而上面的2名航天員只能等待救援。

你說如果還有新飛船的話,根本就不需要這樣等待,直接將其接回來,而且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之中,不僅無法按照時間節點來,並且後續還會不會延期都是未知數。

本身的8天任務已經變成了9個月了,這可以說對航天員來說,帶來的「創傷」應該不小,如果後續再延期的話,那可能真的就是美國少有的「航天災難」,這就是沒有這樣的航天策略的弊端。

而且此前,國際空間站也出現過飛船被太空微粒撞擊,以至於航天員也被困在了國際空間站,等待後續新飛船升空之後,將其接回來。

所以,這也說明了國際空間站並非首次出現這樣的問題了,然而他們並沒有改變自己的航天策略,採取這樣的模式,真的也是有點不可思議。

只不過話說回來,很多朋友可能會說,這國際空間站都要退休了,也沒有必要執行這樣的任務了。

所以,能不能這樣理解呢?其實也可以這樣理解。

但整體上來說,我國的航天策略獨創,的確也是非常不錯的,至少是把航天員安全放在了最為重要的位置,這一點大家應該看得明白。